
【实用】朗诵技巧提升课程普通话发音技巧(方法).pdf
6页第 1 页【实用】朗诵技巧提升课程普通话发音技巧(方法)播音发声顾名思义,语音面貌和语音规范有关,也就是普通话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声韵调、吐字归音和轻重格式三方面;那么播音发声和声音有关,也就是声音的规范要求,一般的教材都将其分为四个板块:口腔、喉部、气息、共鸣我们接下来就从这四个方面结合之前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在开始分析之前,先要说明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声音的规范性不像语音的规范性那样,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清晰的边界,相对于语音的规范,声音的规范其实更为抽象可以这样理解:语音规范性表现为千人一面,而声音规范则表现为千人千面有同学可能会疑惑:既然都千人千面了,何谈规范性要求呢?其实这里说的声音的规范性,是指朗诵者在发声过程中状态的规范,而不是最终声音结果的规范这一点上,语音和声音刚好相反:语音要求最终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做到第 2 页比如“知识”这个词,有的人发音时感觉舌头明显翘起,而有的人发音时舌头翘起的感觉不明显;有的人发音时舌尖位置感觉非常靠近上牙齿,而有的人发音时舌尖位置感觉和上牙齿还有一点距离但无论是谁或有什么不同的发音感觉,只要最后发出的“知识”这个词,从声韵调、吐字归音和轻重格式上符合规范性要求,就都是标准的专业的,且最终发出的字音在听觉上是基本一致的。
而声音要求发声过程中个人状态要基本一致,最终的声音效果却可以因人而异比如央视 新闻联播 中,海霞老师和康辉老师年龄、性别、声线、音质、风格都明显不同,他们声音的区别非常明显,但所播报的字词在语音的规范性上都基本一致,并且他们在播报过程中的发声状态也基本一致01口腔打开之前部分同学的朗诵视频,可以看出在口腔和喉部两方面的控制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些同学因为年龄小练习少的原因,口腔打开不够,且喉部不够放松第 3 页我在之前的分析中也提到过,很多同学在朗诵的时候,尤其是情绪激动的时候,嘴张得很大,在视频中看尤为引人注目,不仅声音不好听,而且字音听上去也很奇怪,给人的感觉不太标准这是因为口腔没有正确打开且部分失去了控制我们可以把口腔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嘴唇牙齿硬腭和后面的软腭小舌头我们在朗诵时尽量把后面那部分充分打开,软腭和小舌头的感觉就像生活中的惊讶状、打哈欠或大口吃东西;而前面那部分不用张得很大,嘴唇贴住牙齿,寻找一种不夸张的微笑感觉,同时让发声时的力量集中在硬腭中前部把这种感觉保持住,才是口腔打开的正确方式如果你跟着做,会发现你的口腔好像一个大“葫芦”,而不是一个小“喇叭”,这种情况下,字音更清晰,声音更好听。
02喉部放松第 4 页当我们的嘴巴变成小喇叭,你会发现我们的喉部肌肉特别放松,变声后有喉头的同学喉结似乎比平时说话的位置要靠下一些,而且能够基本稳定在那里(女生的喉结不明显,但是也有,是脖子正前方两个稍微坚硬凸起的上一个)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而且非常有利于我们朗诵,但是如果缺乏练习,往往不能够习惯性地保持这种状态另外还可以在练习朗诵的时候,用手轻轻触摸自己的喉部,看发声时除了震动之外,有没有喉部肌肉的紧张感如果有,则是不规范的,是有害的,要通过不断练习把这种感觉减轻直至消除03气息下沉之前的朗诵视频中,有些同学年龄虽小,但朗诵大气磅礴的稿件时气息保持得非常稳定,这很不容易所谓的气息保持稳定,是说朗诵呼吸时不耸肩、不夸张地抬胸口,而是靠腰部肌肉向四周扩张、小腹肌肉收缩用力来完成呼吸和控制第 5 页这和生活中我们的本能习惯背道而驰(尤其是小孩子),要在朗诵中养成下意识的习惯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04共鸣集中关于共鸣集中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朗诵者年龄还小,基本上谈不到多个共鸣腔体的联合运用共鸣需要以气息为基础,如果朗诵中正确的呼吸能力很差,则根本谈不到共鸣而且共鸣腔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和强大,年龄太小,强行练习共鸣会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在共鸣方面的建议是:同学们在朗诵时,只需要有意识地寻找一种声音圆润集中的感觉就好比如,我们在现阶段朗诵时把声音想象成一个桃子,并且留意一下那个“桃子的尖儿”就可以了以上说的四个方面都是关于朗诵时的发声感觉,是过程而非结果同学们可以在朗诵过程中逐渐往这些感觉上靠拢,坚持不懈地练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控制自如了第 6 页最后还是想强调一点:声音效果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不同人的喜好以及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声音,没有人愿意千篇一律,这给了我们朗诵声音上的无限可能只要发声状态科学自然可持续,我们就能达到灵活变化、声入人心的理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