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备课.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70015436
  • 上传时间:2022-03-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9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徐、篱、疏” 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 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 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 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 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 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诗句: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 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 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2. 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3. 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4. 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5.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整体感知,初读课 文,整体把握,层层深 入,下面的学习降低了 难度。

      先交流学习方法, 再让学生自学,交流讨 论,并提出质疑,体现 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模式 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生字逐词逐句概括句 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概 括段意,并提炼成诗句, 这是教会学生抓住要点 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2)词语理解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1. 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 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 花”(油菜花)“儿童”“黄蝶”;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 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动))2. 再读诗句,读通顺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1. 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2. 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 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有的意思。

      3. 再读诗句,读好节奏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1. 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 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板书:黄新绿黄) 2. 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 他有怎样的感受呢?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 风光板书:情:喜爱)3. 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 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情境导入引入课 题,进而揭示课题,读 好题目,为下面的学习 打下基础1. 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 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事导入为下一步 的学生编故事做了一个 很好的示范与情境营 造,也为学生打开了学 习古诗“欣赏风景”的 小窗从诗中找景,再 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 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 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 础,在理解过程中,辅 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 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 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 识,掌握了语言规律, 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入 诗境、悟诗情在交流中 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 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 境形成共鸣导入课文,解题入 手,介绍词牌,扫除题 目带来的阅读障碍此板块让学生在读 中思考,在读中讨论, 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 悟,有效地突破了学词 的重难点采用“以图 画为先导,以语言描绘 作引子”的方法,让学 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 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 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 中之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