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体育与健康水平一(运动技能——跳跃).docx
20页体育与健康水平一(运动技能——跳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体育与健康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 版本单元名称体育一年级第二学期人教 版跳跃单元 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1.模仿各种动物跳 2.小青蛙捉害虫跳跃21.跳方格 2.跳单双圈跳跃31.双脚上下跳台阶 2.穿过树林跳跃41.双脚连续跳 2.你搬我运跳跃5考核:跳单双圈跳跃678二、单元分析(一)作业设计背景: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 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以下简称“双减” 政策) 所谓“双减” ,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是教育部深化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 问题是中小学课业负担太重,大量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是严重挤压了中小学生的休闲 时间据此,“双减”政策措施一经推出,广大中小学生有望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 与生活,重新拥有可支配的休闲时间。
双减”政策的提出使课外体育活动重新进入 学校体育的视野,为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与土壤,而家校社一体化应为 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基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措并举,通过学校引导 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形成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机制,助力学生在课外体育活 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 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 体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有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增强亲子关系,维系家庭的纽 带,体育课后作业成为有效的手段二)课标要求1. 技能: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2. 过程和方法:a.学习并掌握跳跃的基本动作,掌握双起双落和轻巧落地的运动技能 b.发展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c.使学生树立信心,体验到在游戏及比赛中学到知识及取得成功的快乐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不 断创新的 精神三)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小学体育跳跃的系列,由五课次组成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 力 之一低年级教材内容是一些简单的单脚、双脚跳跃练习和基本的跳跃方 法。
在课程定位、课程理念统引下,着重对“合作教学策略”和“创新教学策 略”进 行了研究和思考在教学中以“启、激、点拨”为主要手段,着力体现 教学中思 想性、兴趣性、互动性,力求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终让学 生在“学、 思、练”中体验和领悟跳跃的学、练方法四)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1) 依赖性强、 自我约束能力差;(2) 模仿能力强;(3) 好奇性强;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都在5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 技 术较差的现象; 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 对于说 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 趣; 相反 ,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 高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 单元学习目标运动参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跳跃练习和游戏和行为,并表现出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运动技能:学生能掌握简单的跳跃方法,培养正确的跳跃姿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多种跳跃动作技术,灵活地在游戏过程中运用身体健康:通过各种跳跃练习,发展学生体能、力量、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在练习中大胆、勇敢、关爱同伴、关心集体、严守安全常规和游戏规则。
社会适应: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进行简单的游戏活动,了解群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的不同二) 课时学习目标课时课时目标第 1 课时技术技能:通过自己和父母一起做活动,体会跳的概念体能发展: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及弹跳力品德培养:通过和父母一起做运动,增加亲子关系,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锻炼的习惯第 2 课时技术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单脚跳的方法体能发展: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及弹跳力品德培养:通过小组单脚跳和跳方格游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 识和良好团队意识第 3 课时技术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单脚跳、双脚跳,开合跳,了解 如何运用圈进行游戏体能发展: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和平衡性品德培养:通过多个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 4 课时技术技能:通过练习,体会单脚跳的方法体能发展:通过单脚跳练习和跳方格游戏,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和 平衡性品德培养:通过多个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 5 课时技术技能:了解学生跳单双圈的动作技能掌握情况,针对问题提出 改进体能发展: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平衡性能力,增强学生的腿部力 量品德培养:学生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考核活动中来三) 单元作业目标“双减”政策的提出使课外体育活动重新进入学校体育的视野,为课外体育活动 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与土壤,而家校社一体化应为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
基 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措并举,通过学校引导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形成课外体 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机制,助力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 的习惯家长积极配合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效促进亲子关系,让学生体会成功快 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做起,再到 怎样学习,最后到提升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 习 的习惯和方法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 维 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 所 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 自觉地锻炼身体四) 课时作业目标课时作业目标作业类型作业功能第 1 课时1. 和父母一起做活动,体会跳的概念2. 增加亲子关系,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及弹跳能 力3. 体会体育运动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第 2 课时1. 在父母的陪伴下,让学生体会单脚跳的方法2.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及弹跳力3.与父母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 队合作意识技能类课后复习第 3 课时1. 复习单脚跳、双脚跳、开合跳,运用圈进行与父 母一起做游戏。
2. 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和平衡性3. 通过和父母一起锻炼,增强亲子关系,培养孩子 的合作意识技能类课后复习第4课时1.和父母一起练习双脚跳的方法1. 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和平衡性2. 增强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技能类课后复习第5课时1. 在父母的监督下,对最近一段时间学习进行总结 对跳的动作掌握情况2. 体会学习一项新的运动技能的快乐体会 3.让父母一起加入到学生体育课程中来,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技能类课后复习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以前长期被学校体育研究领域所 忽视,而“双减”之后课外体育活动重新进入学校体育视野,教育界各方面学者对 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课外体育活动根据时间与空间视域可以分为校内课外体育活 动与校外体育活动,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后体育服务; 而校外体育活动则主要为学生在校外开展的体育活动,包括在社区开展的休闲体育 活动,或在校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专项体育培训活动等这其中的校内体育活动受 到学校管理层与体育教师所引导,而校外体育活动则多受家长、社会影响,因此课 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作用。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 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 “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家长、社区要为学生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可见,从2016年已有文件初步提出,要通过家校社多条路径帮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体育 锻炼基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措并举,通过学校引导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形 成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机制,助力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终身 体育锻炼的习惯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作业热身运动1. 小鱼游 (点点头)2. 小鸟飞 (抖抖肩)3. 小兔跳 (踢踢腿)4. 猩猩爬 (伸伸腰)课时作业1. 模仿各种动物跳(1) 父母提出动物名字 (兔子、青蛙、袋鼠等) 练习体验动作学生根据口令体会动作,找出自己喜欢的动作练习2.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找一片空旷的场地)方法:(1) 在空旷的场地上由学生当青蛙,其父母当害虫2) 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去捉害虫,害虫可在指定区域内自由 逃窜,被青蛙捉到或碰到的父母也一起加入到捕害虫的队 伍中3) 为活跃气氛可以在游戏中加入儿歌:小青蛙,本领大,看 见害虫捉住它。
练习要求1. 模仿各种动物跳兔子、青蛙、袋鼠每个动物做10次,找出最喜 欢的小动物,模仿喜欢的动作做两组,每组10次 (预计用时10 分钟)2. 小青蛙捉害虫游戏:找一片开阔的场地带上家人一起玩游戏 (预计一次游戏5分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体能选择做游戏次数体能发展项目:象行接力组织: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成一组,每一个人用象行姿势绕过 前方的标志物,返回后和自己的亲人击掌接力,然后到队伍的后 面排好后面的人一次进行游戏记录时间,形成对比图形展示:要求:体能训练做三次:合格体能训练做四次: 良好体能训练做五次:优秀作业时间利用封闭的时间热身3分钟,专项活动2分钟,课时作业15-20分钟,体能发展8-10分钟,放松活动5分钟评价标准优秀:时间30-40分钟,父母全程陪伴练习练习态度积极,有视 频和照片在打卡平台展示,和父母做游戏默契程度高,得到班级 同学的点赞多余30个良好:时间20-30分钟,父母一方全程陪伴练习练习态度较积极 ,有视频和图片在打卡平台展示,和父母做游戏默契程度较高, 得到班级同学点赞在20-30之间合格:少于20分钟有视频或图片在打卡平台展示,得到同学点赞少于20个设计意图“双减”政策的提出使课外体育活动重新进入学校体育的视野 ,为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与土壤,而家校社一体化应 为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