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考博笔记: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览[共27页].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哈****
  • 文档编号:248380637
  • 上传时间:2022-01-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9.27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的主要题目第一部分 研究方法总述一、如何评价一个研究设计?(一) 从大原则上分析: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以及伦理性原则二)从研究设计过程分析:1. 研究问题是什么?提的怎么样?(1)有针对性,最好反映的是技术的变革、知识的空白或以往研究的矛盾结果;(2)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询问其关系如何;(3)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三种——“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4)具有可答性,也提供了答案的范围;(5)不带任何主观好恶等感情色彩2. 研究假设是什么?提的是否恰当?(1)准确反映研究目的,回答研究问题;(2)有根据性,根据理论或经验和观察事实;(3)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做出预测,以定量的方式提出;(4)清晰而明确的陈述句说明;(5)具有可验证性;(6)简单明了3. 文献综述是否恰当?(1)根据研究目的写;(2)全面;(3)根据权威的理论或研究结果;(4)能引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4. 确定的研究对象是否恰当?是否能反映总体?取样采取的是何种方法?简单随机、系统取样、分层取样、多阶层取样或非随机取样(定额取样法和判断取样法)非随机总体?取样采取的是何种方法?简单随机、系统取样、分层取样和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样本容量是否恰当?(取样误差与偏见误差)被试取样后是否进行了合理的分组?5. 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设计,是否能说明问题?是否经济有效?一般的执行程序:随研究的样本是一个群体还是一个参与者——是否被随机分配到各个条件——实验者能否有效控制自变量——参与者按条件分成区组吗——研究变量有多少个——1个则用随机区组设计或多个用随机析因区组设计。

      6. 研究变量和指标是什么?有几个?操作性定义下得怎么样?无关变量是否?采取了何种方法控制,控制得是否恰当,是否充分?实验研究的本质就是控制随机、控制组、前测以及自变量的控制都是控制为保证有效的控制,可以先进行预试7. 收集数据的方法是什么?是否与研究问题密切?采用的材料与工具信效度如何?8. 研究程序实施是否恰当,有没有严格按设计进行?选择的环境是否恰当?无关变量控制得怎么样?9. 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是什么?在分析之前有没有对研究数据进行必要的初步整理和质量审核(缺失20%以下、极端值、被试反应错误或谎答等)?统计分析是否尊重了统计前提,是否有统计检验力?结果的呈现是否恰当清晰?10. 结果的解释是否是根据研究的数据?研究结论是否反应了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与已有的相关理论是否相符合?有无主观臆断成分,推理依据是否真实可靠?结果解释是否完全?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如何?一般步骤为:下结论——阐明结果的清晰含义——综合其它理论和研究进行讨论——建立理论——应用及进一步研究三)从研究的本质特征分析:信效度问题四)其它评价:是否反映了当前研究的总趋势?生态化?跨学科化?现代化?二、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心理学研究有哪些特殊性?心理学研究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有其特殊性:(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1. 研究对象是人,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机体,需取得对方配合,且个体特性具有不稳定性,对结果的精确性会有影响;2. 研究对象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可能会社会期许性,因此反应可能不代表真实情况;3. 心理研究涉及的变量较多且负责,难以精确的控制与预测;4. 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意控制与操纵,遵循伦理道德;5. 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成熟因素会起作用。

      6. 人的心理还具有个体差异性,如两个个体不可能相同,一个个体在两个时间或地点间也不相同;7. 研究者同样也是人,变动性较大,对研究结果也会产生影响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1.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做出反应,而研究对象反过来又会影响研究者的行为,主客体相互作用,如访谈法而研究者也易出现实验者效应2. 从研究背景来看,心理研究更注重与社会因素的联系性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1. 实施实验处理、操纵和测量都要遵循伦理原则;2. 采用“黑箱方法”,只能从输入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活动和加工过程;3. 对无关变量难以精确的控制与预测,也就难以推断因果关系总之,心理学研究有其特殊性,不能以自然科学研究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心理研究,否则过于苛刻,这种机械化的观点也不正确但是,随着心理研究的发展和完成,其势必走向成熟与规范三、简述心理研究的方法体系心理研究的方法体系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科学原则收集数据的方法分析数据的方法普遍联系观运动发展观矛盾统一观质量互变观整体原则有序原则反馈原则动态原则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数学法模型法逻辑法访谈法问卷法真实验准实验心理测量社会测量计算机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机模型理论模型潜特征模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证明与反驳四、简述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贡献?(一)经验主义: (1)经验主义的含义:17-19世纪,英法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是近代欧洲哲学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科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

      挪威哲学家舒尔茨说过:“当心理学被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精神渗透时,心理学才成了一门明确的实验科学 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它曾经是心理学的元理论基础依照经验主义科学观,科学研究始于经验观察,一切知识都必须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任何脱离经验事实的理论和概念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比较重视实证,强调观察和实验来认识客观实践,影响了好多心理学派,比如:构造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甚至是认知主义心理学等等2)关于经验材料与理论:在经验主义的指导下,心理科学成为搜集经验事实的操作活动,理论思维成为第二位的主要观点是:①理论是对事实的归纳和抽象:②理论是对事实的解释;③理论是实验假设的来源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以库恩的范式论、 现象学、 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也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不再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二)理性主义: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以后的人本主义等等也都受其影响。

      五、简述心理学研究历史上哪些方法对当代的研究产生了贡献?(一)19世纪末期:(1)冯特:1879创立科学心理学,并以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用实验法和观法进行科学研究,只不过他研究的是新的心理所以强调和客观的科学实验和主管的内省法(即对自我的观察)进行结合,当代的口语报告法正是对冯特研究方法的继续与创新2)艾宾浩斯:1885年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记忆,在严格控制影响记忆的主客观的实验条件下,客观观察和记录在记忆过程中保持或遗忘的数量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提出著名的“记忆曲线”,突破了冯特认为实验法不适用于研究高级心理过程对于启发后人用实验法和客观的观察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促进记忆的研究,以及对于丰富和发展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铁钦纳:1898年创造构造心理学,也主张观察法和实验法结合,用实验内隐法,并研究高级心理过程;(4)詹姆斯:创造机能主义,强调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研究心理,这为后来甚至当代强调研究的生态化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二)20世纪前半期: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以后的人本主义等等也都受其影响1)心理测量的诞生:在19世纪末期高尔顿用自由联想测验对个体差异进行心理测验之后,卡特尔再次用心理测量法研究个体差异,并启发比纳和西蒙在190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标志着心理测量的诞生;(2)精神分析:20年代,弗洛伊德创用了自由联想法、临床观察和谈话疗法;(3)行为主义:使用仪器,严格控制行为,以观察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对实验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完形主义:主张对心理现象进行综合的分析,虽然采用的现象学方法,但对后来的认知研究做出了贡献;(5)新行为主义:托尔曼提出的认知中介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都注重对被试的操纵并加以控制的实验法,对后期研究认知、行为和学习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夸大了演绎法。

      三)20世纪后半期: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以后的人本主义等等也都受其影响1)皮亚杰:将观察法、问答法、测验法和实验法加以综合运用,创建了自然观察,尤其是其独特的临床法对研究儿童心理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继承并创新2)“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关于自我控制、反馈、有序和整体的原理,使心理学的研究尤其是认知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认知主义:1967年奈赛尔创立认知心理学,主张用信息论的概念和信息加工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高级认知过程,创立了类比法和模拟法,并应用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反应时的减法法和加因素法、口语报告法等,极大地推动认知研究的发展六、心理研究方法的新特点有哪些?(一)研究思路的生态化:1. 原理:强调在自然、真是的情境中研究人的特点,提高外部效度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可应用性和普遍性;2. 原因:实验室研究有很多缺陷,外部效度低,孤立考虑各个因素;3. 生态化趋势的基本观点:(1)心理活动并不孤立,与其它各个方面有机联系,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中;(2)心理活动既受内部因素又受外部因素的影响;(3)心理研究应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自然和生态环境中进行,揭示心理活动在真是条件下的规律;(4)心理研究应重视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5)心理研究应重视个体与其环境作用中的主动性。

      4.具体思想和技术:(1)不同于实验法对实验室的依赖,不同于传统观察为真实性而牺牲严密性;(2)情境本身是自然的,研究本身是严格的,内外部效度都高;(3)现场实验和现场观察:前者使用大量的准实验设计,后者则用现代化的观察仪器、观察技术和观察编码方法,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分析材料,得出因果结论;5. 生态化趋势的意义:(1)用严格的实验控制到自然情境中,同时保证内外部效度;(2)真实揭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规律;(3)自然情境、有一定的限制,不排除环境因素,反映心理及行为各因素的综合作用;(4)根据需要选择被试量,统计易行,结论可靠;(5)不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开展方便、灵活二)研究背景的现场化:1. 内涵:将研究背景从传统的实验室转向各种形式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充分发挥现场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真实和自然的优势,并结合运用实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得出更客观,更接近自然和真实的心理规律的结论,保证内部和外部效度2. 原因:(1)重视研究的可应用性和普适性;(2)研究课题日益应用性增强的表现3. 具体思想和技术:运用真实验研究,大多为准实验研究,不运用随机化程序而直接采用原来的学习或工作单位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在真实情境和条件下控制和观察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