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五章》教案.doc
12页人教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五章》教案课题一: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3.创设学生操作与探究学习的最佳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在弄清图形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并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如果没有,可用学具代替)、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实物图片,七巧板、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8根小棒(6长、2短) 1.小组活动:你能用这8根小棒摆一些图形吗?看哪一个小组摆的又快又多 2.交流:请各小组到投影上边摆边说有几种 3.设疑:图形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提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它们的边和角的特点都一样吗?这两种图形可不可以变成别的形状?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二、主动探索,研究问题1.认识长方形 (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从学具中拿出长方报纸片来,动手观察一下它的角和边,会发现什么?(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2)小组汇报:请小组各出一名代表发言,分别说一说通过研究发现了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并且说一说怎样想的或者是怎样做的找几个组说一说如果有用折纸这一办法的,请他说明怎样做的,演示一下,并给予表扬) (3)辩论: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讨论) (4)教师总结:刚才有的同学利用身边的学具量一量,有的同学用折纸这个方法发现长方形相对着的两条边相等,也就是说长方形有两组对边相等,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演示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下载) 板书: 长方形 边;四条边,对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5)学生之间交流长方形的特点每个人都用纸折折看,再验证一下2.认识正方形 (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己动手研究了长方形的一些知识,那么正方形的角和边又有什么特点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2)汇报交流: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互相说) (3)教师总结我们用了同样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和角的一些特点,也就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
继续演示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下载)3.小组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1)师问: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发现它们都有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都有四条边,但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 (3)引导学生揭示四边形的概念 由四边形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4)初步练习:在钉子板上围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4.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出示: 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能找出什么图形,你想知道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 (2)投影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知道:它们有4个角,4条边 教师明确:这些图形也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这些四边形相对的边之间的宽度总是保持一定的(用直尺演示出对边间的距离不变),我们就说它的对边是平行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借助方格来看一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它的边和角的特点 (3)小组研讨,汇报总结 平行四边形 角:4个 边:四条 相对的边相等 (4)利用学具摆不同2个平行四边形。
(5)学生拿出制作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框的学具,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如图: 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都是相对的边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捏住长方形相对的两个角的顶点一拉,它就不是长方形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角一个变成直角时,四个角就都变成直角,这时平行四边形就又变成了长方形了演示课件“变化的图形”,下载)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求:利用手中的小三角形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4个小三角形) 2.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摆一些漂亮的图形,再给它起个名字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示例课题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100~101页例3至例5,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在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并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实际动手量一量、自己算一算,通过讨论解决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感悟美源自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时步,显示对美的追求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2.复习 第一题:(1)6×4表示什么?(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第二题: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正方形的周长 2.学习例5 教师演示,口述题目要求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此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五)布置作业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
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示例课题三: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102页例6、例7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第5~8题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建立长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动手量一量操作,讨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教育渗透点 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长方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直观或演示,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显示对美的追求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钉子板、尺子等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2.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10米,周长是多少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二)探究新知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①在钉子板用线围成长方形。
②动手量一量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③围成这个长方形要多长的线 (2)启发学生讨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一周要用的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两个长相等,两个宽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2.教学例7 (1)出示例7 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