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阅读】乌台诗案3.doc
4页课外阅读】乌台诗案3“乌台诗案”是宋代一起著名的文字狱,因为它的主犯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苏轼 公元1079年三月,苏东坡调任湖州,临行前,他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本来,这不过是例行公事,先检讨自己过去没有什么政绩,然后感激皇恩浩荡,但苏轼忍不住在最后发了几句牢骚:“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朝廷公报是按期固定出版的,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个谢恩表让监察御史们恼羞成怒,经过一番“研究”,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发现:文中有很多“大不敬”的话,但仅凭《湖州谢上表》里的一两句话还不行这时,偏偏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御史台的新人们终于找到了收集材料的好机会,经过四月潜心钻研,另一个监察御史里行发现:“苏轼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漫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 接着,国子博士李宜之和御史中丞李定添油加醋地历数苏轼的罪行,他们说:“苏轼对朝廷无礼,一定要将其斩首 不过,虽然很多人都盼着苏轼死,但神宗不愿意杀他,只同意拘捕 苏轼的好友王诜——正是他印了苏轼的诗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给南部的苏辙送信,让他迅速通知苏轼,这时,朝廷派出的官员皇甫遵也出发了。
当皇甫遵带着士兵冲进大厅时,苏轼正在办公,他们一把扯住苏轼的袖子说:“御史中丞召见 苏轼大惊失色,他恳求道:“我早就得罪了朝廷,今日必是赐死,不过请先让我与家人道别 东坡书院载酒亭皇甫遵淡淡地说:“其实事情没有你想得那么严重接着,他命士兵打开公文,原来不过是份普通公文,免去苏轼的太守职位,传唤进京而已 妻子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其他人也痛哭不止,谁知苏轼居然嬉皮笑脸地回头说:“你就不能学杨朴的妻子写首诗送给我?” 妻子一听,不由得笑起来,原来,这是苏轼以前说的一个趣事 宋真宗时期,皇帝曾在林泉之间访求大儒,这时有人推荐了杨朴,但杨朴不愿意出仕,最后被士兵逼迫着前往京师晋见皇帝 皇帝问道:“听说你会作诗?” 杨朴回答:“臣不会 皇帝又问:“朋友们给你送行时,有没有赠给你几首诗?” 杨朴说:“没有,只有拙荆写了一首 “哦?你念一下这首诗 于是杨朴念道:“更休落魄贪酒杯,且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在押解途中,老百姓都出来送太守启程,很多人都泪如雨下经过扬州和太湖时,苏轼曾想跳水自杀,但他一想到跳了水会给家人惹来麻烦,只好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苏轼被押到汴京,立刻被关进大狱,没几天审讯开始进行,最有力的罪证是别人为苏轼刻的一部诗集,而最先提供它的是《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 苏轼平日仗着自己文才过人,经常在诗中讥讽朝政,再加上这些诗广为传诵,在当时造成的影响很大另外,主审官要么与苏轼有私仇,要么政见不同,他们对其中的字眼捕风捉影、上纲上线,想逼苏轼招认叛逆罪 《咏桧》诗中有一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当主审官在神宗面前挑拨说:“皇上飞龙在天,苏轼却以为不如己,欲求地下蛰龙,这不是想造反吗?” 还好神宗头脑很清醒,他说:“诗词怎么可以这样理解呢?里面的桧树与我毫无关系 苏轼被关在狱中时,曾与儿子约定,每天送饭都要有菜和肉,如果听到自己被判死刑,就撤掉菜、肉改送鱼 一天,家里的粮食所剩无几了,他的儿子去郊外买粮,托亲戚代为送饭,但他忘了关照不要送鱼,结果,亲戚偏偏送了一条鱼 苏轼看到鱼之后顿时天旋地转,他想:这回真完了,于是提笔写了两首绝命诗,托狱吏转交给弟弟苏辙 苏轼非常聪明,他知道狱吏不敢擅自为犯人送信,必然会将此事禀告皇帝,只要皇帝改变主意,自己就有救了果然,神宗读到这两首声情并茂的诗后,心中不免有些感动。
另外,苏轼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皇太后也很喜欢他的诗 有段时间仁宗皇后病得特别厉害,后来稍有好转,神宗便决定大赦天下,仁宗皇后知道后说:“不需大赦天下的恶人,只要放了苏轼一个人就行 她还说:“过去仁宗举贤良,回宫时高兴地对我说过:‘我今天又为子孙找到了两个太平宰相’,他说的人就是苏氏兄弟,难道你真的要杀掉苏轼吗?你还记不记得太祖的不杀大臣的誓约?”仁宗皇后一边说一边掉眼泪,神宗也忍不住哭了这时,一些同情苏轼的官员也站出来为他说话 有一次,丞相吴充问神宗:“皇上觉得这个人如何?” 神宗愤愤地说:“曹操算什么东西 吴充趁机说道:“皇上一向以尧舜为榜样,当然看不起曹操,不过猜忌心这么重的人都能容忍祢衡,难道皇上不能宽容苏轼吗?” 神宗一听,不禁有些羞愧,他赶紧说:“我正打算放了他 经过五个多月的审讯,最后终于给苏轼定了个“讥讽政事”的罪名,苏轼虽然心中不服,但能幸免一死,他已经很高兴了他写了一份深刻的检讨认错,然后被贬到黄州,充团练副使,条件是不准擅离该地区 出狱时,狱吏把藏着的绝命诗还给他,苏轼不禁感慨万分没过几年,神宗就去世了,执政的太皇太后废除了新法,八年间,反对变法的官员们一度得势。
变法的积极参与者蔡确被贬到安州后(今湖北安陆),心情非常郁闷,他也写了一些表现不满的诗,不久被人告发 反对变法派找到了证据,自然不肯放过那些变法者,苏轼因为尝过苦头,于是上奏请求停止追究此事,但反对变法派对此置之不理,最后,蔡确也得到了和苏轼相同的经历因为此事,苏轼再次被排挤,双方之间的党争愈演愈烈,毫无平息之势,直吵到北宋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