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与规范.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共***
  • 文档编号:57974260
  • 上传时间:2018-10-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16M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与规范,目 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 国发〔2010〕47号:大力推进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一、提出任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任务,2010年1号文件: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任务,2012年中央1号文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任务,2011年7月20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2011年8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会:“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分解到31个省(区、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总体思路,统领--科学发展观; 平台--农村土地整治; 抓手--重大工程、示范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二、总体思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总体思路,,,一要坚持规划引导、计划管控 二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三要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四要坚持完善机制、明确责任 五要坚持分类指导、差别管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工作机制,,,政府主导,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 国土搭台, 部门参与, 统筹规划, 整合资金三、工作机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相关规划,四、相关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相关规划,四、相关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主要目标:——与有关规划衔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2666.7万公顷(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相关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主要任务:——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组织实施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耕地:按土地利用方式分为水田、水浇地、旱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含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 等。

      基本农田 :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 :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基本农田整备区:指通过土地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的集中连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规划期间区域内的耕地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包括农用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农村土地整治 :对农村地区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主要是一定区域的耕地),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定位、特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1.与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相适应 2.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 3.与改善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相适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征,1.集中连片; 2.设施配套; 3.高产稳产; 4.生态良好; 5.抗灾能力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作用,定位:为农业生产提供平台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 2.是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3.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 4.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编制基本情况简介,编制总体思路 相关数据的主要来源及说明,编制总体思路,《建设标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体现了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并要求充分运用土地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最新数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进行了规范。

      相关数据的主要来源及说明,相关数据的主要来源及说明,主要参考的标准规范(10项)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 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等 同时参考了全国31个省(市、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和编制成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基本要求,建设目标 总则 建设条件 建设程序 公众参与 土地权属调整 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 绩效评价,建设目标,,,,,,,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2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 3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5加强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利用的监测监管,确保好地好用。

      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总则,1.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坚持规划引导; 3.坚持因地制宜; 4.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 5.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 6.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发挥项目建设长期效益建设条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具备的基础条件如下:,(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务院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符合土地利用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 (2)水资源有保障,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规定;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 (3)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 (4)具备建设所必需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工程设施 (5)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性高建设区域: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 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 全国农用地分等确定的优、高等、中等耕地集中分布区域重点区域,建设区域: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水资源贫乏区域; 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严重区等生态脆弱区域; 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 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 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 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区域,限制区域,在限制区域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提供相关部门论证同意的证明材料。

      建设区域: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地面坡度大于25°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等; 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禁止区域,建设程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程序,,公众参与,该规范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 1.规范化和程序化:公众听证制度、公示公告制度、社会监督制度等 2.全程参与:尊重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地农民参与实施:对施工单位的综合评标条件之一国土资发〔2012〕63号) 3.参与监督: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土地权属调整,土地权属调整是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与节约集约利用,针对项目实施中的地块、地类、面积、位置等变化,对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等权属关系进行调整的行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中、后土地权属调整的基本要求:,,应在查清土地权属现状基础上,调查了解土地权利人权属调整意愿,及时解决土地权属争议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土权属调整的工作程序,1)坚持依法依规原则 2)坚持公众参与原则 3)坚持民主协商原则 4)坚持利益不减少原则 5)坚持土地适度集中原则土地权属调整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应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完善定期报备制度,统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管理; 应建立信息统计制度,定期进行信息的统计、分析、汇总和上报; 可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应及时将记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的有关管理、技术等文件,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资料进行立卷归档,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应明确档案管理要求,严格档案管理绩效评价——总体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全过程应开展绩效评价,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该标准从绩效评价主要内容、遵循的原则、评价形式以及技术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绩效评价:建设过程评价和项目后评价 2.评价内容:建设任务完成评价实施管理评价实施效果评价等; 3.建成后1年-3年内应开展项目后评价绩效评价——遵循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 绩效评价工作应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进行评价 2.科学规范原则 绩效评价应按照规范的评价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结果绩效评价——工作程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