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docx
27页作家老舍的成长故事篇一:老舍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 老舍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 巩义 马一卜 一、 研究目的 老舍先生生于那个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时代他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浮华沧桑,在中国文坛上,散发着自己独有的光芒,不容忽视,举世瞩目究竟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研究老舍先生,学习他的气节与品格 二、 研究方法 (1) 上网检索 (2) 查阅有关书籍 (3) 问询家人 三、 研究过程 人物?简介 老舍,生于1899年2月3日,卒于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北京人我国小说家、戏剧作家,是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对民间曲艺有突出贡献,也是?写作最勤,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城记》、《离婚》;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名字?寓意 ?舒庆春?这个名字是父母所起,因他出生在小年(阴历腊月二十三),离春节只差几天,图吉利,起了这个名字——?庆春?是庆祝春天的意思舒舍予?是老舍上师范时自己起的别名,很巧妙。
他把姓拆开,成为?舍予?两字这两个字还有一说,是?舍我?——放弃自己私心和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后来他取?舍予?的?舍?字,前面加一个?老?子,当作自己笔名,在《老张的哲学》连载时第一次使用后来这个笔名就沿用下来 文笔〃特点 老舍的作品直白而又京味儿十足由于小时候寒苦的生活,使他偏向于观察.底层的人,并用笔表现他们的生活他用词简洁,语言通俗,使人如临其境一开始老舍的文笔偏于幽默,后来,幽默渐渐经过苦笑、讽刺,走向抒情,成了淡雅的清泉,平易、亲切、新鲜 写作?成长 老舍出身寒苦,父亲在他小时候牺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拉扯大由于小时候的环境,他沉默寡言而内心奔放,爱看书,爱幻想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许多优良的品质上学时,他偏爱语文,背诵了许多古文诗词后来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考入了北京师范1918年,从师范毕业后,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1919年,五四运动以及白话文的兴起把他推向了写作的道路在学校工作两年后,他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后来,他看清了这个职业背后的污浊,1922年8月,老舍正式辞职不干,自愿到天津南开中学当一名清苦的教师1923年1月,老舍在《南开季刊》上发表第一篇?文学习作?:《小铃儿》。
1923年2月,他在北京地方服务团当干事,在北京教育会当文书在北郊公立讲演所当所长的时候,他渐渐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应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之邀,1924年9月14日,老舍到了英国,受聘于学院,教授中文学系在东方学院,他读了许多书,并在那里完成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他还帮助埃杰顿将古典名著《金瓶梅》译成英文1929年夏,老舍离开伦敦,周游欧洲,后来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当教师,在此期间,完成了《小坡的生日》中的一部分,1930年春,老舍回到上海,凑够了六万字,这才算写完《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老舍受聘于齐鲁大学,1934年夏,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当教授,?七七事变?后,回齐鲁大学当中文系主任从1930年到1937年11月15日只身南下,老舍创作了二百余篇作品,包括《大明湖》(1931年,已覆灭)、《猫城记》(1932年)、《离婚》(1933年)、《牛天赐传》、《老舍幽默文集》、《赶集》(三者同为1934年)、《樱海集》(1935年)、《蛤藻集》、《骆驼祥子》、《选民》(三者同为1936年)、《东海巴山集》东海部分、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两者同为1937年)与此同时,他开始大量地写散文,杂文和小诗。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1937年11月,受形势所迫,老舍先生毅然到了武汉,用笔杆子支持抗战八年之内,老舍完成了《火葬》、《四世同堂》前两部、半部《蜕》、《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巴山部分、《剑北篇》以及话剧九部(包括《残雾》、《国家至上》)、各种曲艺形式作品三百余篇,都是有关抗战的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担任第一届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并连任七年他协助?文协?出版了《抗战文艺》杂志抗战胜利后,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到达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讲学与文化交流由于内战,老舍滞留在美国三年半他写完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创作了《鼓书艺人》,把《断魂枪》改成话剧,组织了《离婚》、《牛天赐传》等的翻译1949年12月9日,老舍到达天津,致力于文艺,1950年,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还和赵树理一起主编全国性的通俗文艺刊物《说说唱唱》1950年,老舍当选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春,政府要治理龙须沟,老舍以此为题材,完成了三幕话剧《龙须沟》1951年二月,出版第二本曲艺文集《过新年》1951年夏,开创了曲剧这一新的剧种。
中间,老舍还创作了许多话剧1957年,三幕话剧《茶馆》诞生了1961年,老舍开始创作《正红旗下》,这部未完成的长篇巨著,是老舍语言造诣的顶峰1966年8月23日,被红卫兵殴打羞辱后,第二天,老舍在太平湖?舍我? 印象?气节 他,待人热忱,有求必应在重庆时,他生活极度清贫,但是好友相逢,卖了大褂,也要下馆子,热情款待汪曾祺在《老舍先生》里回忆说:?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他,诙谐幽默老舍曾给自己的作品打过广告:?《老舍幽默诗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
《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去赶集《离婚》是本小说,不提倡离婚《小坡的生日》是本童话,又不大像童话《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老张的哲学》是本小说,不是哲学老舍写的《猫城记》序则更有趣味,?此次现代书局嘱令给《猫城记》作序,天大的难题!引证莎士比亚需要翻书;记性向来不强自道身世说起来管保又臭又长,因为一肚子倒有半肚子牢骚,哭哭啼啼也不象个样子——本来长得就不十分体面怎办?……外甥问我是哪一派的写家?属于哪一阶级?代表哪种人讲话?是否脊椎动物?得了多篇二: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21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21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21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 家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从1986年起,即为 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 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 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 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已出版作品散文集《一个人的记忆》《灵魂的事》《答自己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扶轮问路》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2021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 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21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iíe)青(1905-2021)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