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不求甚解邓拓》阅读答案.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62248354
  • 上传时间:2022-03-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3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不求甚解邓拓》阅读答案 《不求甚解邓拓》阅读答案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往往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合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表明,意思分外领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理应虚心学习,完全不理应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理应供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假设根本不读书或者不热爱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由于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学识,不热爱读书就不能精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确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逐渐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全体的书,更加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放荡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欣喜得连饭都忘却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看法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轻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高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确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忠厚实供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串,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确实有大量告成的阅历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致”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切实要高明得多,由于观其大致的人,往往学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专心十足不理应这样观其大致同样需要专心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好像,放过是暂时的,结果依旧会了解它的意思。

      ⑧阅历证明,有大量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大量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串;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貌似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学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务必往往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节选自《语文读本》九年级?上)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围绕中心论点,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3分) 19.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获取那些读书的好方法?(3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7.(2分)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也是好的 18.(3分)举例论证1分)文章举了陶渊明、诸葛亮、陆象山等古代名人不求甚解读书的例子,(1分)说明读书不能死读,而务必活读(或“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或“不死抠字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局部而放弃整体”)的道理,巩固了压服力1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 19.(2分)①读书要会意;②养成“好读书”的习惯;③要虚心;④要活读;⑤要反复阅读每点1分,答到任意3点即可) — 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