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4专题强化训练13古代诗歌阅读(一).pdf
8页专题强化训练13古代诗歌阅读(一) (建议用时: 60 分钟 )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春日寄乡友南朝 王僧儒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1)这首诗三、四句描写春日景象,请分别赏析“结”“散”二字的表达效果答:(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解析: (1)首先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然后分析其在炼境和炼意方面的艺术效果2)注意结合题目中的“ 乡友 ”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旅心 ”“ 多恨 ”“ 思君 ”进行情感分析,再从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角度分析抒情方式答案: (1)“结”字形象地写出了枝条与倒影交叠相连的春日迷人景象,极具画面感散”字形象地写出了春景活泼之动态美:平静的水面突然被打破,一圈圈水纹荡漾开来,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三、四句写“翠枝”“绿水”等美好春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2)全诗感情色彩浓重,表达了诗人对乡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一、二句直写自己羁旅在外,无法回去与知己乡友欢聚之苦三、四句写“翠枝”“绿水”等美好春景,五、六句突出“戏”“游”之鱼、鸟的欢快,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
七、八句采用反诘语气,直抒胸臆悯默”刻画出诗人默然哀伤的神态,“最思君”直抒思友之深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长沙过贾谊宅注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作1)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2)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情感答:解析: (1)解答此题,可先从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中抓住主要景物:秋草、寒林、斜日,展开合理的联想,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再根据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分析其渲染的意境氛围例如本题,由关键词“秋草、寒林、斜日”可体会出萧条凄凉的氛围2)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诗歌标题、注释、作者及关键词分析作答例如,由标题可知,诗人经过贾谊的宅子时有感而发;由注释可知,此时的作者正值第二次被贬;关键词:谪宦、悲、恩犹薄、江山摇落、怜君根据这些关键词及注释分析作答即可答案: (1)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2)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3(2019 无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河流名称,在宣州西的的:鲜明的样子旆: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1)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景物描写的巧妙之处答:(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答: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颔联两句“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展示了两幅美景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 ”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 )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九华山路 ” 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清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清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
清弋江村 ”,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 柳拂桥 ”,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一写虚景,一写实景,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五、六句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所以,尽管是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宦海浮沉,颇为失意,面对离别,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答案: (1)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眼前绿水环抱的清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地点,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有对朋友的祝福,更多的是离别之时怅然若失的孤独之感和前途迷茫无着之感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而杜牧的心情则不同他宦海浮沉,不甚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多么寂寞。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 )杜甫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注】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1)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2)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答: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的能力 题干问 “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其实就是问考生写景的手法,只要考生熟知写景的一些手法,本题就不难回答可从写景的角度、写景的手法等方面分析首联正面描写江水高涨,水中远峰的倒影摇乱;颈联侧面描写江面变宽,江水变急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及对诗人观点态度评价的能力,本首诗歌前三联重在写景,尾联抒情,抒发观景之后的复杂情感本诗表现的情感,有浪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答案: (1)颈联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借助高鸟发愁、老龙受困,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2)本诗表现的情感,有浪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除夜宿石头驿注 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答:(2)试赏析尾联“又”字的妙处答:解析: (1)“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独自寓居旅馆,只有一盏寒灯相伴;“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个 “夜”是“除夕夜 ”,这个 “人”是离家很远的人,可见塑造了一位羁旅游子形象2)尾联作者用了一个“又”字,有点出人意料仔细玩味其意义,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对于“逢春 ”并没有多大的希望一个“又 ”字加重语气,表达诗人面对人生暮年、际遇难变的无奈之情答案: (1)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除夕之夜,诗人远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2)又,再一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6(2019 南通高三预测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与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相比,同为渔父,本词“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的妙处答:解析: (1)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通过诗歌内容及意象特点,可知这里表现的是壮志未酬之时隐居的无奈;而张志和的诗则体现出自然的意趣对比可知两首诗感情的不同2)题干要求 “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的妙处 ”,这是考查考生词句鉴赏能力借用贺知章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旨趣,简洁凝练,可从这个角度分析词句的妙处答案: (1)同样是退隐,张志和做渔父,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本诗通过描写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出的是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这几句的意思是: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借用贺知章的典故翻出新意,含蓄地表现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7(2019 镇江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以下小题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1)苏诗表现了梨花怎样的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2)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梨花”和“雪”,但在诗中主、宾地位不同,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简要分析答: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的能力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柳絮纷飞,梨花满城飞舞,写出梨花的繁茂又以雪喻梨花,写出梨花的洁白无瑕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两首诗都写到了梨花和雪,但苏诗以雪喻梨花,而杜诗以梨花喻雪在情感表达上,苏诗借梨花表达美景不常在,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杜诗借雪表达漂泊无定的孤寂与人生感慨答案: (1)表现了梨花洁白、繁茂的特点运用比喻的手法,以雪喻梨花,写出梨花之“淡白”;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柳叶的深青之色衬托梨花的淡白。
花满城”极言梨花繁茂2)苏诗以写梨花为主,借雪喻梨花,表达美景易逝、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杜诗以写雪为主,以梨花喻雪,表达孤单寂寞之感和物是人非的感慨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1)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2)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答:解析: (1)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由题干可知主要考查抒情方式,两首诗比较阅读,选取最突出的、最明显的两种手法分析过零丁洋直接抒发诗人慷慨赴死的大义;本诗尾联则是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共用2)此题分析颔联的写景,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借助“ 碧”“ 红”等内容分析可从空间层次、色彩描绘、景与情的关系三点进行分析答案: (1)过零丁洋尾联通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2)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色彩鲜明艳丽以“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