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流行语中体现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征.docx
7页浅谈青少年“流行语”中体现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征 论文 关键词:青少年流行语特征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展示一系列中美青少年“流行语”,初步分析青少年社会心理及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本文还描述了作者对一些在 中国 留学的美国青少年有关“流行语”的问卷调查情况,并分析了“流行语”所折射的青少年嘻哈文化、校园文化的特征 语言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最好的载体人类社会的变革和 发展 必然导致语言的变迁流行语”的盛行就是语言变迁的突出表现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两大奉属性,它总是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取向与动态就“流行语”的兴起与传播方面来看,作为社会的先锋力量并且有着标新立异特征的青少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行语”已经成为青少年表达生活感受与自身需要的一种重要符号,从而也就成为了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的青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一直是一个强调独立、个性,鼓励冒险、开拓等精神的国家在上世纪打破种族、性别等障碍后,美国社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追求自由创新,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当代美国青少年的这种社会心理文化特征在他们的“流行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青少年社会心理在“流行语”中的表现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他们早期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父母当进入学校甚至社会这些广阔的世界以后,同伴群体的价值观,以及老师和成年人的评价日益重要他们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及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要做重新的评价与修订,并重新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美国青年尤为如此,他们思想独立,勇于创新并打破常规,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与独创性这无疑成为语言变化的一大动因,诸多“流行语”随之诞生一些青少年把原有的一些词汇、词组变形使用例如: Yeah!(表示欢呼的)变形为Yeaaah!; WhatSup?(你最近怎么样?)变形为Wazzup?; Outofhere(不在,走了)变形为Outtahere; kindof(有点)变形为kinda; sortof(有点)也变成了sorta cool(酷)变成kewl nice(好)变成niice damn(该死,可恶)变成语气较轻、较委婉的dang 还有些青少年与 计算 机和 网络 至交,已经标新立异地独创了不少具有 电子 信息时代的特色词汇 例如: (1)u:you uI—Y0ur r=are Y=why Xmas=Christmas thax=thanks; (2)CU=seeyou brb=berightback idn/idk=Idontknow. yw=you’rewelcome omg:ohmygod (3)asl=age/sex/locati0n (4)dl=download rly=really gf=girlfriend bf=boyfriend (5)2=to/too 4=for me2=metoo b4=before CU18er=seeyoulater (6)CU@NIGHT=seeyouatnight happy 以上六类词汇及表达方式都是网络时代诞生的“流行语”。
它们的突出特征便是简洁,同时夹杂了数字和符号,常见于美国青少年的博客以及聊天记录里(例如,01CQ等)第(1)类新词是鉴于发音相近而简化的词汇,从而使交流更加快捷第(2)、(3)、(4)类包含的表达方式均为缩略词,它们或由每个短语中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或提取单词中的两个字母组合而成,同样使交流更加便利省时第(5)、(6)两类构思巧妙,利用了数字、符号简单明了的特性,使构成的新词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在当今网络时代的深刻影响下,中国青少年也创造了他们独有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有些来自 英语 国家,除以上列出的gf,bf,CU,b4,一等之外,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文化的一些表达方式 例如: gg哥哥沙发 mm妹妹晕 楼主雷人 潜水:) 这些表达方式同样遵循简单 经济 的原则,并且形象生动,广为流传,成为青少年的鲜明特色 二.青少年文化特征在“流行语”中的表现 (一)街头嘻哈文化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说唱 音乐 (rapmusic)在美国传播以来,美国城市的年轻人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嘻哈(hip-hop)文化它起源于说唱音乐及与之相伴随的强调即兴发挥,追求个性化,反映不与主流相融的桀骜不驯的霹雷舞(breakdance);但是这种风潮迅速到达美国城市街头的各个角落嘻哈风格随处可见。
因此广义而言,嘻哈多指流行于城市年轻人中一种凸显自我的街头文化,甚或可以说成是一种生活态度,包括语言、服饰或标榜“帅”、“酷”的招牌动作若具体体现在装束上,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他们宽松的T恤、轻便的球鞋,随意裹在头上的头巾,率性的鼻环和粗宽的耳环、项链、或手环,动感十足间处处张扬个性、引领时尚嘻哈”风格在青少年“流行语”中随处可见例如: chillin’放轻松 bling—bling闪亮的珠宝,引申为名牌服饰配饰 phat杰出的,一流的(不是fat肥胖之意) gangsta(gangster的变体)土匪,歹徒(在此指充满暴力的一种rap形式) gettingcrunked放松,做你自己(crunk为一种rap形式) offthechain脱身,摆脱困境(与offthehook意思相近) 美国很多青少年都为自己能够成为嘻哈一族感到自豪,他们随时追随着hiphop音乐中的“流行语”,用这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情绪,突出自己的身份,他们有时甚至不在乎别人是否能够听懂他们的语言但是这些表现嘻哈风格的“流行语”还是被青少年广为使用,有些甚至已经写入字典,例如:chillin’,bing-bling等。
(二)校园文化 青少年正值学习年龄,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独有的校园环境造就了独有的校园文化及校园“流行语”美国校园“流行语”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心态及现状美国学生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他们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既可以结识朋友、增长学识、发展兴趣,又可以锻炼能力例如:建筑学社团,英语社团,圣经解读社团,读书会, 体育 运动社团,海外学生社团,环境保护社团,学生联合国等等同时美国校园的体育活动及 艺术 活动也很丰富体育比赛是校园的大赛事,尤其是篮球,美式足球和棒球;此外,骑马、攀岩、划船、滑雪、飞翔、跳伞等运动也深受欢迎美国文化极重视艺术天赋的充分展示和个人创造力的充分表达,因此在美国校园还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艺术活动例如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这种浓郁的校园文化催生了具有典型校园风格的“流行语”例如: chill/chillout放松;镇定下来 playa/player花花公子 hot漂亮的 trip过度担心或紧张 dude伙计,老兄 ride车,汽车 cool很棒,很酷 crib/pad家,住处 hangout经常去的地方,住处 chick女性(常有侮辱之意) fraternity兄弟会/sorority姐妹会,女学生联谊会 Whoops!哎呦(表示惊讶,沮丧,轻度道歉等) cakecourse一门课很好修,可以说是白送学分的 cheese/cheddar钱 hella非常 homey朋友,密友 takenoprisoner(多指教授) 考试 很严格,而且不留活口 这些“流行语”有的反映学校社团,例如fraternity和sorority;有的反映学校生活,例如rideplayer等;有的则反映学校学习,例如cakecourse和takenoprisoner. 在 中国 ,校园“流行语”也举不胜举,同样反映了当下学校生活文化的个个方面。
例如: 郁闷变态 猪头亲爱的. 恶心爽 汗我晕/我倒 东东(东西,玩意) 特困生(特爱睡觉的学生) 挂了(考试不及格) 这些校园“流行语”在同学之间口头相传,迅速成为校园语言文化的一部分使用这些“流行语”不仅易于与同学沟通交流,而且加强了作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美国青年流行语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美国青少年“流行语”及其反映的青少年社会心理与文化特征,我们对一些在中国留学的美国青少年进行了有关“流行语”的问卷调查他们中间以及他们的朋友经常使用的“流行语”包括: Whatever Fabulous Awesome Cooi Tight Let’shangouttonight. Heischill I’mcrashed. epicwin/fail Googleit/togoogle towiki tofriend(makefriends) 在这些流行语中,有些是感叹词,表达情绪,例如:fabulous,awesome,tight等;有些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例如Let’shangouttonight.通过该“流行语”可以看出美国青少年丰富自由的夜场活动,他们经常和朋友同学一起泡吧、在家举办聚会等等;有些则是关于学习的,例如:togoogle,towiki.。
大部分中国青少年对google搜索引擎都很熟悉,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查资料时经常会使用wiki全名为wiMpedia是一种在欧美国家广为使用的 网络 百科全书,能够搜索到各种信息,包括 政治 、科技、文化、 教育 、 法律 等等 在对留学中国的美国青少年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说出了许多“流行语”,部分原因可能是“流行语”已经成为他们语言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日常交流时,“流行语”会 自然 、不经过思考无意识的脱口而出而正是这些“流行语”形成了青少年特有的语言风格并折射着青少年独有的社会文化特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社会心理、文化等特征在青少年“流行语”中表现极具明显的时代特征青少年处在身体心理急剧变化时期,了解其社会心理、文化、心态等对学校、老师、父母具有重大意义,而心理文化因素很难捕捉,只有在青少年的言行举1卜上间接获得研究青少年“流行语”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进入青少年世界的途径了解青少年“流行语”不仅能使家长、老师了解青少年的个性、好恶、文化等,同时也为双方进行有效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 文献 : [1]DalzellT.(1996).Flappers2gappers:AmericanYouthSlang.Springfield,Md:Merriam-WebsterInc.SmithC.,FarisR.,&DentonM.L.(2004).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