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伦关系--君臣.ppt

14页
  • 卖家[上传人]:suns****4568
  • 文档编号:85371133
  • 上传时间:2019-03-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讲 五伦关系—君臣有义,君仁臣忠、君圣臣良 义是君臣关系的最高原则,是双方共同承担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有贤德的长者,后来泛指国家领导人,现在指团体、企业的领导者 义:义者宜也,和谐,赏善罚恶1,君仁: (1)领导能力,不听谗言,不能偏信 (2)公平 【郑濂碎梨】 郑濂碎梨食者千余不听妇语七世同居 【原文】 明郑濂、七世同居门旌天下第一家太祖召问曰汝家人口若干因问治家之道惟不听妇人言耳上赐二梨濂拜受归上命校尉瞯之召家人齐谢恩置水二缸碎梨入水 张闰八世同居百余口陈昉十三世同居七百余口可谓繁矣而郑濂七世同居千余口宜郡守旌其门为天下第一家也问其治家之道惟守家法不听妇言呜呼、妇人之言家之斧斤也可不慎欤3)修身为本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格除物欲蒙蔽——彰显清净智慧——分析、判断和取舍——性本善里的根本智慧——幸福从内心求 向心外求幸福的错误——格物:研究事物的道理,心向外求,外部事理穷求不尽,欲望一起,远离幸福(有所偏) 商汤在有次天下大旱时,说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无以万方守仁求心】 阳明学问自求诸心宸濠犯上束手受擒 【原文】 明王守仁、在龙场。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道在是矣后盗贼蜂起乃亲率锐卒破四十余寨八十余巢平数十年巨寇守仁袭南昌 文成公初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后以兵部主事抗刘瑾谪贵州龙场驿丞万山丛薄苗獠杂居守仁因俗化导伐木为屋以栖之其一生学问事业全从格物致知、自求诸心得来耳 【绪余】 夫忠、德之正也唯正己可以化人惟正心所以修身故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忠、敬也从心、中声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尽己之谓忠故忠有诚义为人谋而不忠乎丧礼、忠之至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忠之属也教人以善观于此数者可以知忠之义所谓反身而诚然后能忠是也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天变灾异 深自儆省 训曰:朕自幼登极,迄今六十余年,偶遇地震水旱,必深自儆省,故灾变即时消灭大凡天变灾异,不必惊惶失措,惟反躬自省,忏悔改过,自然转祸为福《书》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固理之必然也为人君者 岂可诿过 训曰:曩(nang)者三逆未叛之先,朕与议政诸王大臣议迁藩之事,内中有言当迁者,有言不可迁者然在当日之势,迁之亦叛,即不迁,亦叛遂定迁藩之议三逆既叛,大学士索额图奏曰:「前议三藩当迁者,皆宜正以国法」朕曰:「不可廷议之时言三藩当迁者,朕实主之。

      今事至此,岂可归过于他人?」时,在廷诸臣一闻朕旨,莫不感激涕零,心悦诚服朕从来诸事不肯委罪于人,矧(shen)军国大事而肯卸过于诸大臣乎?,孟子: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关心国人(员工)的德行教育 康熙皇帝:宫延万善殿诵经、讲经发《圣渝广训》诏令全国诵孝经政治清明,天下安定,河清海晏2、臣忠,(1)知恩报恩 员工要感念上司、长官、企业的恩德 每月发工资的时候,是上司、企业领导最紧张、最作难的时候 勿以小嫌疏至亲,勿以新怨忘旧恩 韩国人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员工捐钱帮企业渡过难关,【李善乳主】 李善乳主哺养辛勤虽在孩抱如奉长君 【原文】 汉李善、为李元苍头元家死殁惟孤儿续始生数旬而资财千万奴婢谋杀续分产善不能制乃潜负续逃隐亲自哺养乳为生湩(dòng 乳汁) 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续年十岁善与归本县修理旧业后续为河间相 谓奴隶名词令人轻贱者亦自贱之也惟其奴于贪欲之心遂致自贱耳若李善者士君子见之且当望尘而拜孰敢轻视之故光武拜为太子舍人再迁太守流芳千古居下者可以兴矣苏武牧羊】 苏武持节啮雪餐毡牧羝(di)海上一十九年 【原文】 汉苏武、持节送匈奴使归。

      单于欲降之武引刀自刺半日始息幽置大窖中武啮雪与旃(zhan)毛旋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羝乳乃得归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居十九年宣帝赐爵关内侯 苏公之忠义真千古无两者试思居北海上冰天雪窖中人身必需之衣食住三字一无所有而积年既久依然无恙岂非忠义格天有鬼神呵护耶亦其心中浩然之气有以致之耳王旦荐贤】 王旦为相荐举至公寇准数短反称其忠 【原文】 宋王旦、为相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卿称其美彼专谈卿恶臣在相位久阙失必多益见忠直准私求为相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准深憾之及除节度使同平章事上具道旦所荐2)劝谏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事君章第十七》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魏征,忠臣、良臣 唐太宗: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 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 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 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 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事君章第十七,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进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 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