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汉七国之乱.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78243878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6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西汉七国之乱 导语:七王之乱主要是地方王国力力和中央集权的冲突汉景帝平定了王国叛乱,为后来汉武帝持续除掉地方王国的势力奠定了好的根基下面是语文迷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七国之乱的相关内容,接待大家阅读参考!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是指公元前154年1月17日,即是西汉初期汉景帝3年发生的一次叛乱叛乱理由是以吴王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由窦婴、周亚夫所平定 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力力的冲突日益激化,景帝采纳晁错所上《削藩策》,下诏削赵王遂常山郡,胶西王昂六县,楚王戊东海郡;景帝三年,又削吴王濞会稽等郡削藩之举激起了诸王的猛烈反对 吴王濞首先与齐王肥诸子中最强大的胶西王昂联络,商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之胶西王昂又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濞还与楚、赵、淮南诸国通谋 削藩诏传到吴国,吴王濞立刻谋杀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分别起兵原来参与计划的诸王中,齐王将闾临时背约城守,济北王志和淮南王安都为国内亲汉势力所阻,未得起兵。

      吴王濞年六十二,是宗室元老,也是晁错所议削藩的主要对象他致书诸侯王,声称起兵目的是诛晁错,恢复王国故地,安刘氏社稷在他的影响和计划下爆发的这次叛乱,广泛整个关东地区,形成东方诸王"合纵'攻汉的形势,震撼很大 吴国始受封于高帝十二年(前195年),那时在江淮之间叛乱的淮南王英布败走吴越,高祖认为东南之地与汉廷悬隔,非壮王无以镇之,而高祖亲子均年少,乃封兄子刘濞为吴王 吴国是五十余城的大国吴国的彰郡(辖今苏西南、皖南、浙北之地)产铜,滨海地区产盐,吴王濞招致天下各地的逃亡者开山铸钱、煮海为盐,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 吴国以船运载,一船相当于北方数十辆车,有较高的运输才能吴国由于经济富足,境内不征赋钱,卒践更者一律赋予佣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文帝时,吴太子入朝长安,由于博弈争执,被汉太子刘启(即以后的景帝)以博局击杀,引起了汉吴双方的猜疑,吴王濞自此二十多年托病不朝文帝为了笼络吴王濞,赐以几杖,允许不朝 吴王濞骄横不法,以珠玉金帛贿赂诸侯王和宗室、大臣,企图在政治上取得他们的助力 景帝决心以武力平叛,以轻兵断绝叛军粮道,三个月即平定了叛乱。

      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有众二十余万,还兼领楚国兵他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吴楚军渡过淮水,向西进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那么约匈奴联兵犯汉 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兵曾经做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建议景帝杀晁错,恢复王国故土,以换取七国罢兵 景帝在变起仓猝的处境下采纳了这一建议,处死晁错暂时居于优势的吴王濞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东帝'的地位,拒不受诏,战事持续举行 在吴楚军西向攻取洛阳的道路中,景帝弟刘武的封国梁国横亘其间吴楚军破梁军于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当时周亚夫率汉军屯于梁国以北的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他不救梁国之急,而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截断吴楚联军的粮道,使其陷入窘境 吴军多是步卒,利于险阻;汉军多是车骑,利于平地战事在淮北平地举行,吴军居于不利地位梁国又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吴军无法越过吴军北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境)周亚夫军营求战结果吴军一败涂地,士卒多饥死叛散。

      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濞率败卒数千遁走,退保长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苏镇江)汉遣人谋划吴军中的东越人反吴东越人杀吴王濞楚王戊也军败自杀吴楚叛乱起于正月,三月即告终止 在齐地,胶西等王国兵围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诸王或自杀,或伏诛齐王将闾为汉城守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计划,更加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 在赵地,赵王遂撤兵坚守邯郸,郦寄攻之不下匈奴人知道吴楚兵败,也不愿入汉边助赵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共同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遂自杀 吴楚七国之乱在三个月内全部停滞,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景帝顺势收夺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归朝廷全体,同时取消了王国自行任命官吏和征收赋税的特权,削减了王国的属官,王国的丞相改称为相,国相还负有监察王的使命,规定诸侯王不得治理民政,只能"衣食租税',即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该国的租税作为俸禄,王国的地位已与汉郡无异 七国之乱的平定和诸侯王权力的削减,沉重地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在制度上,根本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时所产生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七国之乱的平定,稳定了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为大国所引起的冲突,并为汉武帝以"推恩策'(见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七国之乱回响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冲突,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王国力力要挟根本除掉,大大加强了汉朝中央集权,稳定了国家统一,也在确定程度常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和进展 — 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