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期终考试试卷分析评价.docx
4页高二下语文期终考试试卷分析评价高二下语文期终考试试卷分析评价从整个命题来看,试题有三个特点一、紧扣教材,引导老师研究教材(如基础知识部分和语言表达部分)二、涉及读本,引导老师利用读本(如文言文)三、体现高考(如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试卷体现了课本、读本、课外延伸三者的结合,切实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积累、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语文能力,能够有效地导引深入研究课本、利用读本、实现课内外结合,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下面对各大块及各小题进行逐项分析一、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部分命题均出自课本一至六单元从难度上看,分别为:第1题,字音,难度为0.52第2题,字形,难度为0.44第3题,近义词,难度为0.21第4题,成语,难度为0.28第5题,病句,难度为0.74第6题,句子衔接,难度为0.66第7题,文学常识,难度为0.23这几题得分情况反映学生课本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是在近义词和成语的使用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够举一反三二、科技文阅读共设三小题,难度分别为:0.46,0.86,0.70材料出自课外,考查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仍需要提高三、 文言文阅读共四小题,分别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意理解、句子翻译进行考察。
难度分别为:第11题,文言实词的考查,难度为0.55第12题,文言虚词,难度为0.53第13题,考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难度为0.46第14题,文言文翻译,难度为0.35考查材料来自第四册读本,题目的设置体现读本、课本的结合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读本的关注不够,尤其是在翻译上,不能够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如“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匝”“旬”的意义很多同学不能准确译出旬”“匝”都属于常见词,而在《滕王阁序》“十旬休假”句中,“旬”的意义也曾涉及到,但错误率仍然较高四、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材料选自元杂剧,来自课外,体现对第四册元杂剧单元的考查材料虽然是元杂剧,但考查形式仍与古诗的考查形式相近同时,第一问的设置有助于第二问的完成,有利于引导学生答题因此,难度并不高另外,从设题角度上看,考查的是“情”与“景”的关系,与今年全国高考卷的考点相似第15题,古诗文鉴赏,难度为0.57第16题,背默,难度为0.61背默一共五分,其中必背的为3分,不要求背诵但属于课本内容且为名句的为2分意在引导学生在掌握课内诵读篇目的同时适当向课外延伸从做题情况看,课内掌握较好,但课外拓展不足五、现代文阅读一共20分阅读材料为林清玄的《冷月钟笛》。
林清玄的文章宁静、温和、淡雅而又富有禅意与他通常的风格不同,这篇文章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写作,热烈讴歌了为了民族而守卫城墙的爱国将士们第17题,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E0.38答题应从所用修辞、修辞特点、修辞效果几个角度作答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不清楚答题步骤、答题方向平时缺乏相关的训练第18题,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0.23该题考查文章材料与中心观点的关系,答题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结构的安排、中心题旨的呈现几个角度来考虑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缺乏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答题方向不明,无从下手第19题,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能力层级为B0.65常见的'对“重要句子”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结构比较复杂、对文章有重要影响的句子,能帮助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句子,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较为含蓄的句子本题属于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较为含蓄的句子解题的关键是回答清楚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第一孝悌为了歌颂壮士们,第二小题歌颂沈葆桢然后具体回答歌颂了什么第20题,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0.35该题考查结构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文章结尾的特点和作用及具有规律性,又具有特殊性。
此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然后结合语境作答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储备还不够六、语言表达第21题,考查句子的简明连贯,难度为0.57难点在“组合”与“构成”意义的理解上构成”与“组合”两词看似重复,但指向不同第22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难度为0.45做题须把握两点:一是对课文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概括,二是衔接和过渡从答题情况来看,很多考生不能准确概括提取文章核心内容第23题,考查仿用,难度为0.68解决此题首先要弄清所给语段的形式和意义,做到答题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七、作文从近两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情况看,形式上多为材料作文,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传统道德价值,并从关注道德观念向道德实践转变以“孝顺”为话题的写作正是对这一精神的实践,话题既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又与当今社会现状密切相关难度为0.78从学生写作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概念理解有误如不清楚“孝”的对象,把“忠”“孝”混淆起来内容空虚,缺乏相应的事例支撑论据与论点脱节,不能有效地证明观点从整套试卷来看,命题思路明确,但部分题目存在着难度较大的情况根据做题情况,在此对高二语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以本为本,抓好课堂教学;以读本为桥,作好课内外衔接;以高考为参照,明确训练要点。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很多学生规律性的知识没有得到有效整理,储备不够,结合语境分析的能力又比较欠缺答题随意性大,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规范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把积累的负担放到高三;要注重课堂知识的运用以现代文的阅读为例,第18题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摆渡老人,是文章的一个伏笔,而伏笔这一手法,在《陈奂生上城》这一课中多次被用到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来自于课堂教学三、做好高中三年的系统规划,如作文系统训练的规划、课外阅读的规划、基础知识积累的规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