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农业(解析版).pdf
31页专题0 9农业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考情概览考向考查统计命题解读考向一农业区位因素2024山东卷,13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112题锡拉岛上的葡萄种植区位因素2024黑吉辽,17题,山西省偏关县发展“非笼养”蛋鸡养殖的条件及市场对其的影响2024安徽卷,18题,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佛手种植的限制性因素重点考查农业区位 因 素、农业布局、区域农业差异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考查方向立足于人地协调,探寻农业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知识点复杂多样,考题多变,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考向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024全国甲卷,45题,三江平原种植结构的变化2024浙江卷1月,1213题,北方玉米种植变化的原因2024广东卷,12题,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区位因素及变化考向三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2024湖北卷,16题,云南省昭通市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2024安徽卷,18题,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佛手种植的发展模式及建议2024福建卷,13题,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2024广西卷,17题,美国家庭农场因地制宜设计经营“玉米迷宫”2024甘肃卷,19题,祁连山牧区一农区协同发展模式2024年真题研析命题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农业方面是各省历年高考的考查重点,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会有一定的体现常考点是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布局、区域农业差异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考查方向立足于人地协调,探寻农业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促进第1页 共31页农业产业现代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重点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发展方向,如山东卷13题、1112题,黑吉辽卷17题,安徽卷18题,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知识点;湖北卷16题,安徽卷18题,福建卷13题,广西卷17题,甘肃卷19题,主要考查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动乡村振兴的措施;全国甲卷45题,浙江卷(1 月)1213题,广东卷12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试题精讲考向一农业区位因素(2024高考山东卷)平 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黑龙江省铁力市H 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H 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在 H 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产品损耗 B.应对市场风险C.保护种质资源 D.降低劳动投入2.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有利于()A.提高清洗效果 B.减少清洗工序C.保持土壤肥力 D.提高产品品质3.为打造全国平贝产业高地,铁力市宜重点布局()A.医疗器械企业 B.医药制造企业C.食品加工企业 D.农机装备企业【答案】LC 2.C 3.B【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可知,“逐年轮流起收”是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能够保护种质资源,第 2 页 共 3 1 页提高平贝产量,c 正确;“逐年轮流起收”不能减少产品损耗,A 错误;对于应对市场风险的作用较小,B 错误;会增加劳动投入,D 错误所以选C2.根据材料信息“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H 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可知,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可以将鳞茎上附带的泥土还田,减少土壤肥力的丢失,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C 正确;两者清洗效果差异较小,A 错误;会增加清洗工序,B 错误;对产品品质影响较小,D 错误。
所以选C3.根据材料信息“平 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可知,平贝是名贵中药材,应依托平贝种植业发展医药制造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B 正确;医疗器械对应科技要求较高,与平贝相关性较小,A 错误;平贝不是食品,C 错误;农机装备企业与平贝产业相关性较小,D 错误所以选B4.(2024高考黑吉辽卷)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偏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壑占全县总面积的47.8%经近50年综合治理,全县绿化率由4%增加到40%2019年,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偏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广优质杂粮种植,建设“非笼养 蛋鸡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非笼养 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产品健康、安全、可追溯,主要供给知名餐饮企业,现已获得“非笼养 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1)简述偏关县发展“非笼养”蛋鸡养殖 优势条件2)分析市场因素对偏关县“非笼养”蛋鸡养殖发展的影响3)说明“非笼养”蛋鸡养殖对偏关县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地处高原丘陵地形,面积广,适合发展养殖;生态环境优良;养殖技术先进;国家政策支持。
2)随着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提高,促使“非笼养”殖向高质量,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产品可追溯,加强市场监督体系,保证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蛋鸡养殖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建立自己的品牌,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3)促进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绿色无污染转型;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开发利用促进当地绿色能源;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解析】(1)农业区位因素,可从气候、地形、水文、技术、劳动力等方面来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山西省,偏远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沟壑,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七点八”说明高原丘陵地形地势起伏大,面积广,适合发展养殖;据材料信息“绿化率由百分之四增加到百分之四十”说明植物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第3页 共3 1页良;根据材料“2019年,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非笼养”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说明有国家政策支持2)根据材料“非笼养”蛋鸡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说明随着市场需求增大,促使蛋鸡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扩大;根据材料“非笼养”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说明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提高,促使“非笼养”殖向高质量,专业化生产发展;根据材料“产品健康、安全、可追溯,主要供给知名餐饮企业,现已获得“非笼养”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说明促进市场对蛋鸡养殖页的监督,保证产品品质,可促进蛋鸡养殖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建立自己的品牌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3)根据设问“绿色发展,积极作用 应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思考据材料“非笼养”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说明“非笼养可”蛋鸡养殖促进该地农业向高质量,绿色农业方向转型;改善地区环境,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开发利用促进当地的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利用;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知识速记知识点0 1 农业区位因素气候自然因素-水源-农业区位因素土壤r市场交通运输人文因素热量、光照、降水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 井 进 行 灌 地 方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G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政策法规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E类型和经营方式一技术-通 过 娴 化、良种化、斓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L资金、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第4页 共3 1页考向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024高考全国甲卷)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
该农场抽取地下水注入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引入稻田灌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农场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首先需要()A.提高土壤肥力 B.降低地下水位C.提高土壤温度 D.控制土壤侵蚀2.将抽取的地下水在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再引入稻田灌溉的目的是()A.营造景观 B.积蓄水量C.沉淀泥沙 D.提高水温【答案】L B 2.D【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可知,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沼泽地广布,由于小麦种植需要的是较为干旱的土壤,因此该农场要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首先需要的是降低地下水位,将沼泽地土壤水分减少,B 正确;我国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土壤是黑土和黑钙土,土壤肥沃,不需要提高肥力,A 错误;三江平原地区种植春小麦,气温一般回暖,且提高土壤的温度难度很大,C 错误;沼泽地一开始土壤侵蚀较弱,因此首先不需要解决该问题,D 错误答案选择B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可知,我国三江平原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因此其水温也较低,尤其是地下水温水一般在5左右,直接引入稻田对水稻根系刺激很大,不利于水稻生长,所以需要提高水温,将地下水露天存蓄正好可以提高水温,然后引入稻田,减少对水稻根系的刺激,D 正确;抽取地下水将进行蓄水灌溉,主要是为了水稻种植,因此其目的不是为了营造景观,A 错误;三江平原地区并不缺水,不需要积蓄水量,B 错误;地下水抽取后,泥沙含量本身比较低,不需要沉淀泥沙,C 错误。
答案选择D2024高考广东卷)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I)、缓慢发展(II)、快速发展(III)和高速发展(W)4 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如图反映4 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有机质含量/(g/kg)b.砾石含量/%c.年均降水量/mmd.年均气温/C206.4-197.6-188.8-180.0-J阶段I3.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A.土壤更贫瘠地区 B.黄河两侧平原区C.暖湿化加剧地区 D.贺兰山高海拔区4.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大量回流政策支持与激励肥沃的土地资源多旺盛的市场需求适宜的气候条件企业示范效应显著第5页 共3 1页A.B.C.D.【答案】3.A 4.D【解析】3.据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时期从阶段I 到阶段W的数值体现是越来越少,说明整体葡萄种植区域的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而这四个阶段当地的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这说明贺兰山东麓新增葡萄种植区的趋向是向土壤更贫瘠地区方向拓展,A 正确;据 b 砾石含量图可知从阶段I 到阶段IV葡萄种植区域的砾石含量占比越来越高,而黄河两侧平原区土壤中的砾石占比很小,所以新增葡萄种植区不应向黄河两侧平原区拓展,B 错误;据 c 年均降水量和d 年均气温从阶段I 到阶段W的数值表现为年均降水量不断增加、年均气温以下降趋势为主,说明新增种植区域气候冷湿化加剧,C 错误;葡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贺兰山高海拔地区热量条件较差,新增区域不应向高海拔地区拓展,D 错误。
故选A4.葡萄酒生产并不需要大量劳动力,且题目中没有信息表明有劳动力大量回流,排除;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已成为宁夏的重要产业,自 1984年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