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因舞蹈而灿烂——写在门文元从舞50年之际.doc
5页生命因舞蹈而灿烂——写在门文元从舞50年之际生命因舞蹈而灿烂世界上最灿烂的当属生命.生命之所以灿烂是因为它对世界有某种作用,某种能动,它使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太阳会发光发热,草木使大地葱茏,鲜花昭然其美丽,嘉禾能育出丰饶的果实.人为万物之灵,人的生命则在于会劳动,有知慧,善创造,在改变自身的同时还能幸福他人惠及世界,生命因而才灿烂.不过我这里并不是要讨论有关生命的哲学问题,而是借以讲述一个人,一个生命因舞蹈而灿烂的人,他就是在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成长起来的,知名全国的舞蹈艺术家门文元.一,追寻门文元走向成功的原因,应首推他对舞蹈事业的坚贞不渝.这种坚贞不渝不是出于一般的喜欢,一般的兴趣,而是为了事业理想便可为其舍弃一切,不达目的便睡不安枕,食不甘味的执着品格.它就是动力,就是智慧之源,就能使生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说到他与舞蹈的情缘,既不是先天赋予,也不是家庭教养,因为他父亲是位长年在海上飘泊,穿梭于世界各地的海员,其母是做街道工作的一般干部,门文元生下来无缘与艺术搭边.不过在性情基因上也不能说毫无关系,譬如劳动家庭那种质朴的门风,父母从小就养成他爱劳动能吃苦,遇到困难绝不怯步写在门文元从舞5O年之际文/赵国政的精神等等,就是他向成功迈进的基石.他是干什么都很精心,干就干出个让人瞠目以视的那种类型.人的一生总会有较多的机遇,而门文元却只有一个——舞蹈.其实不是舞蹈锁定了他,而是他从小养成的性情和禀赋必然地将终生锁定在第一个与他迎头相撞的舞蹈上了.谈及门文元的专业条件确实不敢过多恭维.他生于1934年,1951年18岁时踏入军营.他来部队纯属少年意趣,觉得穿军装很神气,大概是出于军人崇拜吧?组织上出于拉郎配.才把他分配到文工团舞蹈队的.可18岁的骨骼发育基本成熟,习舞佳龄早已错过,加之可能是他生于滨海大连,每日以海带,海鱼,海贝,海虾为食,体内的钙质特别饱和,骨架较之同龄人还要硬出很多.如果不是出于个人的执迷不悟.而改行,大概不会有人为之可惜.他腰下不去,腿抬不起,更妄谈技术技巧,因而只能给群舞镶镶边,给秧歌剧,小舞剧跑跑龙套.可这位性情倔犟的小青年并不因而自卑,因而气馁,因而退缩.练功时他两腿绑上沙袋踢腿,跑圆场;睡觉时把腿用背包带捆在身上或吊在床上,跟上刑差不多.他每天比别人早起晚上比别人晚睡,星期天节假日从不休息,整天和自己的肢体过不去.由于他刻苦的努礓力,玩命的拼搏,门文元的基本功,基本能力,技术技巧日渐长进,他逐渐从镶边演员走进了舞台中心,从跑龙套变成了主角,一举成为前进歌舞团的挑大梁人物.沈阳军区为建国l0周年晋京献礼的剧目,大型舞剧《蝶恋花》中的男主人公柳直荀就是他饰演的,不仅受到好评还荣获第二届全军文艺会演的重奖.但门文元是个站在此山眼望彼山的人.他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将东西南北两大派别的秧歌掌握个透熟,将京剧中舞蹈性强技巧难度大的折子戏如《三岔口》,《挑滑车》,《石秀探庄》,《林冲夜奔》等等学得个技精意达,韵味十足.在深入生活时也绝不含糊,在农村把自己当成纯粹的庄稼汉;在大庆则是纯粹的石油工人;在煤矿他下到井底肩抵风钻是纯粹的挖煤工;下部队更是找到了本来就应进入的军人角色,除了战斗机绝对不准他登上外,步兵,骑兵,机枪兵,侦察兵,炮兵,沉入水下的潜艇兵,各个兵种,各种武器他都尝试过了.艺术上广学博取,生活上多种体验,不仅对当时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演员极为重要,对日后舞蹈的大作为更是一笔极为厚重,极为珍贵的原始积累..世界上天才是有的,造化上条件先赋者是有的,家境优越从小给予艺术熏陶者也是有的,但条件并不是成功的必然.最终的成功者只能属于那些珍爱生命,奋而图强,披肝沥胆,百折不挠的人,门文元当属其中之一.二,门文元雄心勃勃地眺望的远方高山是什么呢?舞蹈创作!舞蹈演员,尤其是众星捧月般拱卫着的独舞演员是辉煌的.他们总是被掌声喝彩,被鲜花簇拥,用时下的称谓就是.舞蹈明星.然而这种辉煌是短暂的,原因就在于以肢体为材料的这门行当,身体老化了不行,除非极少数的杰出人物.对一般人来讲要想在这一职业有着长远乃至终身的发展,只有最终走上编导,教师或理论研究的岗位,这部分也是微乎其微的.门文元从1951年走进演员队伍,时间在风风雨雨中流淌到1973年,演员生涯整整度过了22年,已到了走下舞台另谋他计的十字路口,毕竟他年已四十.一是领导上认为他在编导上具有可塑性,二也是他早已有之的心愿,于是他从演员转入了编导.不过这只是职业称谓的正式界定,早在十几年前他其实已经介入了编舞工作,那时由李秋汉,庞志阳等老编导挑大梁他打下手,《应征的那一天》,《水库夜晚》,《战三九》以及大型舞剧《蝶恋花》等等,都曾留下他的手迹,如今转入编导好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出任编导后的处女之作是《永不生锈》,它通过一群炮兵战士拭炮弹,表现我军常备不懈的思想;中间穿插老首长讲传统的细节,意为欲使武器不生锈,必须在思想上永不生锈.接着出手的是《整装待发》,表现部队将训练当实战对待,是个很有阵势大展军威的男子群舞.这时还处于.文革中后期,时代背景决定着创作的主题,自然也成了晚会必须的节目.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行军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喜庆丰收年》,《当我成为战士的时候》,直至重新进行创作,编舞上由他统筹的大型舞剧《蝶恋花》等等,真如渠通水至,源源不断.这些作品除思想性强,生活性强,民族风格亦强外,在艺术处理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如《永不生锈》的开场,先见山冈后一排整齐的手绢上下飞舞(擦炮弹的白布),再现山冈后一排战士的胸部,最后是齐刷刷的炮弹耸立于舞台.仅仅是个擦炮弹的开场,以三个层次予以展现就在一般中见出别致了.它使一个十分严肃乃至有些生硬的主题,变得生动活泼热气腾腾.《行军歌》的舞律是从.数来宝的道具竹板演化发展的,让人顿时联想到行军路上的.鼓动棚,颇受官兵喜欢;其中还首创男演员使用女性技巧.倒踢紫金冠的先例,后来蔓延全国.其他如与人合作的《金山战鼓》,《盛京建鼓》,《情缘》,《绢花》等等,均可说是名扬华夏的作品,这里就不多说了.这时他观察生活,提炼生活,艺术构思,整合与再造舞蹈语言,驾驭音乐,美术,灯光等整个舞台系统的能力,可说是愈加娴熟和得心应手,从而进入了舞蹈生产的全盛时期.这位门导,在不放弃小型舞蹈创作的同时,已把眼睛盯在舞蹈艺术的.巨无霸——舞剧上了.三,门文元从走进部队那天起就再也没有跨入校门入学深造.这决定了他的舞剧之路只能是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让舞剧之愿在实践中.铁树开花.世界上的事物就是这样,当你同你的劳动对象进行.对话时,你逼视着它,它也逼视着你;你在它身上付出多大努力,它就会反馈给你多大的信息;你孜孜以求地塑造着客观,客观也会毫不吝啬地塑造着你;投桃报李,公平相待,双方谁也不会亏待谁.以门文元的艺术实践来说,他不停手地打造着舞蹈,舞蹈也在不停手地打造着门文元;每一部舞蹈都是一个精神产品,每一个精神产品都会为门文元累加一分智慧和开掘智慧的支点.他就是凭着这些.本钱.进行投资,并随着一个一个舞蹈,一部一部舞剧,一台一台歌舞,像驴打滚似地使智慧,悟性及人气同时升值.约略的看,门文元的舞剧创作肇始于粉碎.四人帮.后对其重造的《蝶恋花》,形成于荣获文华大奖的《土里巴人》,及至既荣获文华大奖又荣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的《阿炳》,他的舞剧产量及获奖记录在全国已经是遥遥领先者之一.因为在这三点一线之间还有荣获中国艺术节大奖的《月牙五更》,荣获文华新剧目奖的《黄河水长流》,《太湖鱼米乡》,《雪花雪花》,《大漠女儿》,《悠悠雪羽河》,以及虽未获奖但也不失本地人喜爱的《敲晌铜鼓》,《云港云》等.关于这些作品的艺术判断和美学判断,名家们已有专论,无需多加赘笔.但在他身上有一个十分奇特,十分超常的现象则不可忽略,那就是他真正的舞剧光辉是从60岁才开始的.不管怎么说,人到六十就像季节进入了秋天,不管是瓜是豆都已熟透,是丰是欠也成定局.自然界有春秋轮回,可人生哪有轮回之日呢?门文元犟就犟在要将过往的一切通通忘掉重新开局,把人生的秋天当人间三月天来过.于是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应湖北省宜昌市文工团之邀,投入土家族舞剧《土里巴人》的创作.为这个不足百人,时而演话剧时而演歌剧时而演歌舞的团来排演舞剧,大概只有这位.门大胆.敢于一试.然而他破釜沉舟不留后路,抱着.编织一种文化,推出一个民族,激活一个团体,昭然一个城市.的雄心投入其中.在足足的半年时间里,团里看不到他的人,社会见不着他的影,都以为一向活跃的门文元从此销声匿迹了.谁料在1994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土里巴人》以它突奇的面貌轰然问世,连演数天,观众场场爆满.市里五大领导班子倾巢观看并为宜昌市这一空前的文化创举喜不自禁.国内第一大报《人民日报》最先进行了报导,并以《小马拉大车》的文章热情赞美舞剧的成功,以及该团创造的奇迹.同年9月在兰州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宜昌市的舞蹈文化首次跻身于中国最高规格的艺术殿堂,不仅观众反响强烈,与会专家也盛赞有加.接为建国45周年献礼,赢得各种媒体夸和播放.一时间,.宜昌市.,.门文员.土家族文化.,.小马拉大车.等等词各种媒体上..编织一种文化,推出一一个团体,昭然一个城市.的初衷如愿政府为褒奖和感谢门文元为该市所f,特授予他宜昌市荣誉市民称号;门文就是在这种轰轰烈烈喜气洋洋的氛围今他已经68岁,正为母团投入一部剧的排练,不知此举是在为自己划句不打算停下来歇脚的意思.时下兴起限挑战的运动,我不知道门文元六十是否也算一种向艺术生命极限的挑占的是似火的夕阳,手里牵着的却是无首从舞50年的峥嵘岁月,有曲有直有顺页有逆,有苦有乐,他脚下的那条显色彩斑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