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12页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学科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及相关领域的根底理论,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初步的电子技术设计和技术能力,能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与加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一)知识要求 1.通用知识 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根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 2.学科与专业根底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物理、计算机与工程制图的根本知识理解电路的根本原理熟悉电子元器件的根本性能 3.专业知识 较系统地掌握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电子电路的根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根本理论与应用的一般方法,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 (二)能力要求 1.学习能力 具有查阅本专业中外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具有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根本能力 2.思维能力 具有正确理解、分析、判断和推理事物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3.实践能力 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电子产品一般生产工艺并具有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能力;具有电子工程的现场安装及调试能力、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具有按高度文件调试设备和排除故障的能力通过两门专业技能考试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4.创新能力 具有电子产品设计与管理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的根本能力 (三)素质要求 1 1.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 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愿为国家的富强、民族振兴效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较高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实干创新的精神 2.身心素质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根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到达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保持良好心态,具备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修满177.5学分 五、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技术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等。
(一)电路分析 课程编号:01222203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根底课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电路根本定律、简单电路和多端电阻元件、网络定理、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一阶电路、二阶电路、正弦稳态分析及计算、三相电路等内容 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二)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编号:01222204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根底课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根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根本放大电器、反应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方法、直流电流电路、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应用能力 考核方试:考试 参考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根底》,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三)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编号:01222205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根底课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各种数字运算和处理的根本知识、以及实现各种逻辑关系,逻辑控制的分析方法、信号存储器及应用的根本知识,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应用能力 考核方式: 考试 参考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根底》(国家级优秀教材),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2 (四)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课程编号:01222206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根底课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微机接口的功能、结构及其分类,分析接口电路的根本方法、总线等,使学生了解微机与其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
考核方式: 考试 参考教材:《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杨素行,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五)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编号:01222302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高频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混频器、调制与解调电路、锁相环路与频率合成技术等内容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高频电子线路》,胡宴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编号:01222303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单片机结构、单片机指令系统、程序设计、单片机扩展技术、系统设计、应用系统开发与调试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李全利,《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七)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编号:01222304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数字滤波器的根本结构、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数字信号处理》(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丁玉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八)嵌入式系统 课程编号:01222310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构成、嵌入式微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接口-技术、总线结构、ARM汇编程序设计和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嵌入式系统根底及应用》,宁杨,清华大学出版社,xx年出版 (九) DSP原理及应用 课程编号:01222311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简介: 主要讲授: DSP 芯片的结构特点、内部资源、工作原理、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汇编编程方法及DSP集成开发、调试工具CCS及外围硬件电路的设计 考核方式: 考试 参考教材:《DSP原理与应用教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张卫宁,科学出版社,xx 3 七、主要实践教学课程 (一) 主要实验(实训)课 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等 (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设计等 2.专业实习 包括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顶岗实习 3.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实践活动包括技能拓展,创新活动,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其中,技能拓展指专业技能证书(岗位证),鼓励学生取得初级电工证、初级无线电装接工证、初级单片机工程师证、中级Protel设计与制作证;创新活动指参加校内外学科竞赛获奖、发表论文或参加科技创新工程立项并结题;素质拓展指参加文体活动(竞赛)获奖;社会实践一至三年级暑期安排,内容分别为社会调查实践,毛泽东思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社会实践及专业实践。
4.工程课程 (1)电子科技制作 课程编码:01222513 使学生掌握元件识别与测试、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焊接与拆焊、电子装配与调试等根本电子技能,学习根本的电子工艺知识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电子制作根底》,张-健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xx年出版 (2)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课程编码:01222514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式学习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EDA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和DSP技术等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经过需求分析、资料查询、功能设计、方案论证、工艺制作、系统联调、分析总结等过程,完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复杂电子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现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教材:《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杨刚,电子工业出版社,xx年出版 5.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题可由教师指定,也可自主拟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团队完成通过毕业设计的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各项根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及他们的写作、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综合 4 素质。
八、课程结构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附表一) 九、教学全程总时间分配表(附表二) 十、教学进度总体安排表(附表三) 附表一: 课程结构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附表二: 教学全程总时间分配表 单位:周 5 注:考☆表示,考查用○表示 二、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学科根底课程平台) 三、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四、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实践教学课程平台) 执笔人: 教研室主任: 教学副院长: 院长: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xx-01-03 9:49 | #2楼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迅猛开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稳固、深化、提高和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并详细介绍了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微电子、光电子、光伏和新能源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本上是供不应求的。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分类较细,且开展变化较快另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根底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那么,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专业下设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培养方向的思路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根底知识和实践工程能力,使毕业生能满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开展的需求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专注于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那么偏向于光电信息、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
四、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要实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开展,并结合我校学科开展方向和特色,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在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时,根据加强根底、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下,专业培养方案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根底和专业课三个模块,下设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相同的课程,到大三时根据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