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过程》课例分析.doc
6页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过程》课例分析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过程》课例分析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课例分析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第一局部内容该局部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与难度都是很高的,由于涉及到植物生理和局部生化方面的知识,而且较为微观,学生理解起来比拟困难;加上“光合作用的过程〞为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整节课的知识性较强,学生要从化学反响的角度去审视植物生命现象的实质,也为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奠定了根底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说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响、暗反响过程,比拟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②小组合作完成光合作用的过程简图 ③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响式,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2.2能力目标:①学会阅读资料并从中提取、分析、处理相关信息 ②学会通过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2.3情感目标:①通过对叶绿体和光合作用关系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②通过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资料的分析,培养探究意识和科学态度,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 3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响、暗反响过程 4教学难点如何比拟光反响和暗反响,构建光合作用的过程简图 5教学过程 让学生朗诵一首小诗,回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引出新课。
“流传千年的真理,在不经意间蜕变,一个简单的实验,开启了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新纪元亚里士多德的哲言,由定论转为铺垫,一个个学者,因为踏上了巨人的肩,他们的视野才更高更远 氧气如何产生?怎样更新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无数谜题,逐一揭示出答案每一个新的发现,都足以让生物学界震撼更多的奇迹,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等待我们去发现……〞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诗全面反映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通过朗读小诗,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动力等 5.2活动一、回忆相关背景知识 观看视频,观察叶绿体的结构,然后小组完成有关背景知识的回忆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回忆相关背景知识,包括叶绿体的分布、结构、酶、色素的分布和功能等,完成表格中的内容〔详见学案〕 5.3活动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任务1:小组阅读材料1,讨论并推导出相关的结论: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产生了[H]和氧气 材料1:1937年,希尔〔Hill〕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中用到了氧化剂2,6-D,这是一种蓝色染料,遇到[H]会被复原成无色 A组:光照+叶绿体+2,6-D,结果溶液颜色从蓝色到无色。
并且释放出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 B组:无光照+叶绿体+2,6-D,结果溶液颜色仍为蓝色,也没有气泡产生 小组阅读材料2,讨论并推导出相关的结论: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合成ATP 材料2:195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组对照试验: A组:光照+叶绿体提取液+ADP+Pi,结果叶绿体中可以生成ATP B组:无光+叶绿体提取液+ADP+Pi,结果叶绿体中没有生成ATP 小组阅读材料3,讨论并推导出相关的结论:氧气是在类囊体上产生的 材料3:科学家从植物叶片中别离出叶绿体,然后破坏叶绿体膜,离心得到类囊体〔绿色〕和基质〔淡黄色〕两局部分别向两局部提供水,并给予光照,结果:类囊体局部产生氧气,而基质局部没有氧气产生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三段实验资料的分析,说明光反响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提取信息、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同时也知道控制单一变量、对照等实验设计的原那么 小结1:在有光照〔条件〕下,在类囊体〔场所〕上,可分解水,产生[H]并释放氧气,同时ADP和Pi合成了ATP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总结出光反响过程的实质,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光反响阶段的理解。
设疑:假设向材料3中的两局部提供二氧化碳,结果又会如何? 假设给予必要的反响条件,基质局部产生了糖类等有机物,而类囊体局部没有 任务2.阅读材料4~6,推出相关结论 材料4:卡尔文〔Calvin)领导的研究小组给小球藻提供14CO2〔同位素标记〕,光照不同时间后杀死细胞,观察14C在叶绿体基质的哪种化合物中,以确定CO2参与反响的最初产物照光60秒:14C分布于许多化合物中,有C3、C4,C5,C6,C7化合物照光7秒:几乎所有的14C集中在一种C3化合物上 材料5:后来卡尔文的研究小组经过实验发现,叶绿体基质中的一种C5化合物与CO2反响生成C3化合物在光合作用中,C5化合物是源源不断的产生的 材料6: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在做离体叶绿体实验时,发现即使在黑暗条件下,只要供应ATP和[H],叶绿体也能将CO2转化成糖类 实验结论:由材料4、5可以得出:CO2与C5反响生成C3 由材料6得出:CO2固定产生的C3化合物在复原过程中,需要消耗[H]和ATP 生成的产物是(CH2O)和C5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再通过三段实验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提取信息、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说明暗反响的过程。
小结2:在叶绿体的基质〔场所〕中,利用光反响产生的[H]和ATP,将CO2固定并最终复原成糖类等有机物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总结出暗反响过程的实质,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暗反响阶段的理解 5.4活动三、构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结合教材P75图4-12和教材内容,各小组利用模型完成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并展示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光合作用的图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并订正展示,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尽可能让位于学生交流、学生评价,但一定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 5.5活动四、列表比拟光反响和暗反响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比照,深化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响和暗反响两个阶段的理解 5.6活动五、概括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CO2和H2O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同时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糖类和其他有机物中的过程 设计意图: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总结,也是对本节课教学的总结由于整节课教学中循序渐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非常顺利地构建了光合作用的概念 5.7活动六、总结光合作用的总反响式 设计意图:光合作用的总反响式表达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等概念,学生争相板书,并正确书写,到达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还借机拓展分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反响物中各个元素的去路 5.8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学案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反响训练,用于稳固所学的知识由于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用时较长,故将该环节放在课后,把答案交给班长,由班长负责给学生校对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