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104).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323940456
  • 上传时间:2022-07-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0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104) 、柬埔寨的鱼趣闻 美丽富饶的柬埔寨渔业资源极其丰富发源自中国的澜沧江来到了中南半岛便化作了越来越温柔优雅的湄公河,湄公河在柬语中意即众水之母它自我国境内流经缅甸、泰国、老挝,之后再由北向南流贯柬埔寨全境,最后经越南南方注入大海这位众水之母麾下支流纵横交错,位于金边北部的洞里萨湖就是它孕育的最大的一处淡水湖,该湖也是世界闻名的淡水鱼区之一悠然自得的洞里萨湖流传下不少有关鱼的趣闻,其中缘木求鱼和空钩钓鱼十分脍炙人口 缘木求鱼 中国有一句成语:“缘木求鱼”意即爬上树去捉鱼注定要徒劳无功的但奇妙的是,在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当地的居民为了捕捉该湖盛产的一种小鱼时,确实是缘木求鱼,而且非得如此方能收获既大又不太费力气 神奇的洞里萨湖盛产一种名为攀鲈鱼的小家伙,它特喜欢钻到杂草丛中休息、产卵针对这种小鱼的特性,洞里萨湖附近的居民在每年湖水退去的旱季,把一根根树枝插在湖中,再用芦苇编成栅栏围在树枝周围,做成一个攀鲈鱼的安乐窝,只待雨季到来等到那时,湄公河水注满了洞里萨湖,随水而来的攀鲈鱼便在村民们安置的树丛中随遇而安地繁衍生息。

      待到下一个旱季来临,湖水退去,这些也能在陆地上爬行的攀鲈鱼无法逃走便会爬到树枝上去躲藏,结果可想而知,它们绝大多数会变成村民们的美餐 空钩钓鱼 高棉人天性喜欢钓鱼,无论你走到郊区还是来到乡村,通常你总能看到男女老少蹲在池塘边、河边垂钓,令人大感惊讶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高棉人竟个个是姜太公————用空钩子钓鱼一次,笔者驱车从金边到磅逊公干,途经4号公路时见一位十七八岁的高棉姑娘站在桥栏边垂钓,一时兴起便走近观看姑娘已钓到不少鲫鱼,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位高手下钩时不用诱饵,用的是空钩惊奇中笔者向姑娘借了枝鱼杆,按着她的指点,空钩垂钓结果,不到10分钟竟钓上了好几条 后来才了解到,高棉是一个十分富庶的鱼米之乡,淡水鱼众多素来是闻名东南亚的,并且也将鱼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但由于近几十年来,高棉政局动荡,渔业生产受到很大破坏和影响故河中的鱼也随战争而受到了冷落,变得越来越“呆板、饥饿”,无怪乎,当鱼儿碰到鱼钩时,饥不择食地一古脑儿吞了下 、鲁迅拟写的三部长篇小说 鲁迅以他精短的随笔、杂文和小说,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过,这位文学巨匠,生前也一直想涉足“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并且均已构思成熟,有的甚至动了笔 1921年春,鲁迅构思的长篇小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已将提纲拟定内容是从安禄山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上一见如故开始,至玄宗授意军士杀死贵妃结束全稿约20余万字,分18个章节当时郁达夫听了概述后,对许寿棠说:“周先生大作的故事情节,安排得妙不可言,若再以他生花之笔写出,肯定能为我国小说界辟一生面可是,当时鲁迅正应聘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授课;其小说《阿q正传》又在《晨报·副刊》连载,必须逐段加工、修改;再加之《呐喊》一书亟待付印,“诸多事宜缠身”,便只好将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搁置一旁了 1932年5月,鲁迅在上海结识了因腿部受伤而住院治疗的陈赓其间,听他讲述了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边区反“围剿”的许多故事,激动不已,马上向陈赓索取了相关的油印材料,决定写一部《飘落的红云》其篇幅估计约15万字瞿秋白读了开头部分后认为:“虽是小说,却颇真实但是,鲁迅此时忽然接到母亲生病的电报返回北京探望后,又应几所高校邀请讲学年底到了上海,适逢宋庆龄、杨杏佛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除参加策划外还当选为执行委员,忙得不亦乐乎。

      随后不久,白色恐怖笼罩上海,丁玲遭绑架,杨杏佛被暗杀,鲁迅也被列入“黑名单”,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部小说终于未能写成 1935年6月,鲁迅又萌生了写一部反映我国四代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念头他曾向冯雪峰透露过,时代背景从辛亥革命开始,写到30年代为止,并且“腹案”已形成,只是书面尚未考虑鲁迅还对夫人许广平讲过,前两个“大的东西”因故未能做成,这次拼老命也要写就但是,不久即惊闻挚友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的噩耗鲁迅痛定思痛,决心排除一切干扰,为亡友搜集、整理、编印遗著《海上述林》接着又为另一位志同道合的亡友方志敏烈士整理遗稿 由于积劳成疾,鲁迅于1936年6月中旬卧床不起,竟于10月19日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颤动地竖起3个指头,对许广平欲言而未能言许广平后来回忆说,3个指头可能是示意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这也许是鲁迅一生的最大遗憾诚如巴金所说:“鲁迅处于那种特定年代的特定环境,终因精力和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实现自己的夙愿,成为我国文坛的一大憾事 、鲁迅拒绝“诺贝尔”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

      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他回信说: 静农兄弟: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谢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 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那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鲁迅写这封信的时间正是中国新文学经过风风火火的之后,其时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当然包括鲁迅本人但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理性主义者,尽管新文学的最初十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仍能看出当时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对中国新文学的实绩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我们从鲁迅的这封信中,也可以看出他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 、破解长城千年之误 一提起长城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为之自豪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吉人向记者讲述了长期以来人们对长城的一些误解 东起点不在山海关 关于长城的起点,人人几乎耳熟能详:东起山海关,西至***不仅小学、中学课本是这样写的,甚至《辞海》也是这样写的但是,您知道吗,这是我们对长城的最大知识性错误其实,1990年12月25日,在辽宁省***市召开的“明长城东端起点认证会”上,古建筑专家、考古专家和长城专家认定:位于辽宁省***市宽甸县满族自治县的虎山乡鸭绿江边的虎山南麓的江沿台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史书也证明了这一考古发现 之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把山海关误认为是明长城的东起点,主要因素是因为辽东长城地处偏僻、修建年代较晚、规模较小、清以后破损严重,东端虎山地表建筑破坏殆尽,人们不易看到,而山海关地处要冲,关城上又有“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人们举目可见,另外一些书籍的错误宣传更加重了对人们的误导 长城万里还不够 告诉你长城纵横10多万里你相信吗?古建筑专家、长城专家罗哲文为了弄清这个数字竟花了30多年时间。

      据史书记载,秦长城“起临洮,至辽宁,延袤万余里”;汉长城较之秦长城更有新的发展,并筑了外长城,长度更到达了两万里;金代修的界壕长城,14000里;明代的长城,达13400多里,这就是一般人知道的长城一万余里除这4条超过万里的长城外,春秋战国时的楚、齐、赵、燕、魏、韩、***等诸侯国都修有自己的长城,合起来也在万里以上秦始皇和汉代以后的西晋、北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时的高丽族、辽等也都根据自己的需要修建过不同长度的长城,合起来有3万多里 现在的长城遗址分布在我国的新疆、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南、湖北省等市区,甚至云南也有说长城纵横10万里还是只少不多的 长城不仅汉族修 长城到底是由哪个民族修建的?过去人们认为是汉民族用于防御其他少数民族的,这又是一个对长城的误解历史上修长城的不仅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在先秦时代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都修建过长城若把先秦各诸侯国家修筑长城除外,秦始皇以后汉族统治的朝代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只有汉、隋、明三朝,而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修筑长城的则有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辽、金等朝代所以,长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长城不意味着封闭 曾有一段时间有人指责修建长城目的在于封闭对此吉人说历史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修建了长城,但那时的经济往来、思想交流、人才流动都是我国历史上最活跃时期,而且影响至今汉代的丝绸之路通过地域之广、之僻,路途之遥、之险,都是世界上少有的汉长城正是沿此道修筑,用以保护被称做“丝绸之路”的中西交通大道长城还使长城内外的贸易有序开展,如明代的茶马互市使许多关堡发展成为后来繁荣的城市长城戌边实行平战结合、垦戌结合,促进了长城内外荒芜地域农牧业的发展清代是不主张修长城的,可是在清代后期闭关锁国、封闭保守到达了高峰长城与封闭并无必然联系,修长城不一定封闭,不建长城也不一定开放 、书信的变迁 信,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友如同面聚,因此,自古以来信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代大诗人杜甫因安史之乱而身陷长安,在《春望》诗中,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说明了书信的重要 书信,常常赋予生活以美的情趣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人的书信,常用白绢来写,长约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

      古人写信,真如诗中所云把“尺素书”放入鱼肚之中吗?不是,他们常常把写成书信的白绢结成两条成双成对的鲤鱼,以代替信封,既可防止信的内容显露,也表示吉祥之意,更便于传递另一首古乐府诗可以证实:“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由此观之,“鲤鱼”实为书信的代称唐朝刘禹锡诗书:“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就是这个意思 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有了“鸿雁”的称呼元朝诗人有“波流云散碧天空,鱼雁沉沉信不通”的诗句,于是又以“鱼雁”合称为书信 在纸发明之前,古人除了用绢、布写信外,还把信写在竹、木片上因为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札”或“牍”,所以书信又称“书简”、“书札”、“书牍”、“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因而书信亦称:“尺牍”、“尺牒”、“尺书”例如,白居易:“白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岑参诗:“相思难见面,时展尺书看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信的代称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中的“彩笺”、“尺素”,均指书信而言。

      此外,寄信要封起来,称为“缄”,封套叫“函”,信又是装在套子中然后封起来的,所以信与函又可通称为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