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劝学》课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xftxx****9158
  • 文档编号:366275475
  • 上传时间:2023-1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0.8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劝学》课后练1.给加点字注音槁暴        须臾        跂而望     舆马      跬步骐骥           驽马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2.对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心备焉 备:具备B.而闻者彰        彰:清楚C.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D.不积跬步 跬:一步3.下列加点的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引用君子的话,开门见山,提出要不断学习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劝学》中,用“金”“木”做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强调君子天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其善于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分别表明学习需要“广泛积累”和“持之以恒”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画横线的句子排序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①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②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一个天才成为一个让人遗憾的庸才吗?③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④人不好学,要想成才又从何说起呢?⑤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一个人的生命却有限。

      7.有人认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和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是一致的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8.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位置对应的序号然负此A自放B喜从滑稽C饮酒者D游E旬朔之间F把卷G无几日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通假字,“予”假借为“余”,是我的意思B.嗟夫: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于一句之前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10.下列对课文《劝学》和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多用比喻反复论证,强调观点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文采华美的句子,编为《精骑集》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课内翻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13.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

      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节选自《韩非子·说二》)材料二: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选自《吕氏春秋·察传》)14.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有闻A而传之B者曰C丁氏穿井D得一人E国人F道之G闻之H于宋君1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凶狠、凶猛,“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恶”指奸恶小人,两者用法不同B.过,过错,与“无乃尔是过与”中的“过”词义不同C.信,真实,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词义不同D.相,互相,与曹操《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相”用法相同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凭借他的学识告诉鲁哀公,“夔只有一只脚”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夔一足”,是因为句读上的分歧,产生了对“足”的理解偏差B.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说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这样的事例体现了“审”的价值,所以两国也就能在诸侯国中称霸。

      C.同样是关于“夔一足”的传闻,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两种说法,材料二只涉及孔子的第一种说法,但比材料一更具体,更有说服力D.有人读历史记载,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三豕”应为“己亥”,他后来到了晋国还不忘询问真相,结果确实像他判断的那样1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2)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18.对于不实的传闻,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试卷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槁暴(gǎopù)  臾(yú)     跂 (qǐ)     舆(yú)   跬 (kuǐ)    骐骥(qí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本题中,需要注意通假字的读音,如“(róu)以为轮”“槁暴(pù)”;还要注意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如“跂(qǐ)而望”“跬(kuǐ)步”“驽(nú)马”;还要注意一些易读错字的字音,如“锲(qiè)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故选D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古义:寄居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D古今同义4.答案:(1)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2)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3)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4)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符合要求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①求学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②不积累小的水流,就没有办法形成江海;都强调学习需要“广泛积累”B项,①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强调要善于借助外物;②雕刻着如果放弃了,即使是朽木也雕刻不成,从反面强调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C项,①堆土成山,风雨就在那里兴起,强调学习需要“广泛积累”;②劣马驾车走十天,它的成功就在于不舍弃,强调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符合题干要求D项,①君子本质没有什么不同,是善于借助外物,强调要善于借助外物;②雕刻着如果不舍弃,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从正面强调学习需要“持之以恒”6.②①③⑤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从反面明确态度:聪明不是成才的保证”第②句是这一观点的例证,所以排在首句第①句引用荀子的名言,在对比中从正面引出论点“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第③句排在第①句后第⑤句说明努力学习的必要性,第④句用反问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据此可得出答案②①③⑤④7.我认可这种观点因为“学不可以已”中的“已”是停止的意思,“学不可以已”就是不能停止学习的意思,即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终身学习”的意思,所以一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首先明确这两种观点是一致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分层作业(含答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导学案)汇编(含两个导学案).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导学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珍视自由》教学设计.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教学设计:四、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2《践行平等》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 实数 复习学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导学案(含答案).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实数》每课时 教案汇编(含七个教案.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学习项目三《3 为班级小乐队编配合奏曲》精品教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导学案(含答案).doc 河北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6课 高效获取信息的方法》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素养进阶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开花结果》教学设计.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