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81974584
  • 上传时间:2022-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6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的组成1.组成: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液态水为主的水圈、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2.能量来源: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3.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的概念:是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2)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整体性效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2)影响因素: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温馨提示]植物光合作用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这是整个自然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功能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1)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

      2)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在现有结构中产生的,一般不会导致系统的演替3)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这便形成了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对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表现(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探究点(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图所示: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案例: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整体性(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河流上、中游植被破坏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探究点(二)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各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为例)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土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归纳如下表: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影响的表现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的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物理性状: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有明显的质地分层化学组成: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或间接影响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生物最活跃的因素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的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地形稳定因素,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海拔: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2.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影响原因措施影响到周围的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会影响其他地区的环境状况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知识必背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

      在以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2.整体性是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3.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则表现为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4.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在现有结构中产生的,一般不会导致系统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这便形成了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5.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6.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

      7.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地域分异的表现(1)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2)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2.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1)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2)成因: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3)基础因素:热量3.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1)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方向变化2)成因: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3)基础因素:水分4.垂直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即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2)分布特点:从山麓到山顶出现由下而上随等高线延伸逐渐变化更迭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4)基带、林线、雪线基带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为基带基带与山地所处水平地带的水热条件相适应林线森林上限是垂直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线,常称为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但强风的影响也很明显雪线指永久冰雪带的下界。

      雪线高度是山地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温馨提示]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山顶与山麓之间)5.地方性分异规律(1)规律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②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2)成因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②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差别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温馨提示]在地域分异规律中,都要考虑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特别注意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二、主要陆地自然带(1)区分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2)影响因素:热量和水分条件3)主要类型名称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典型类型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生产量最大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苔原带等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生态系统脆弱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三、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温馨提示]植物是自然带的最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物类型+带”形式。

      探究点(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基本规律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作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二者比较如下: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山地垂直分异规律项目内容要点显著表现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垂直带谱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地排列分布规律共同性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差异性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探究点(二)主要陆地自然带1.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分布的关系2.自然带的非地带性规律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是指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

      因素分布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论状况)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续表因素分布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论状况)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呈带状东西延伸呈长条状南北更替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西岸东西两岸分布纬度大致相当东岸向低纬度延伸,西岸向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思维导图.pdf 人教新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