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常考文化常识分类梳理(学案).docx
8页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常考文化常识分类梳理(学案)2024昆明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常考文化常识分类梳理 一、古代称谓知识 (一)年龄称谓 1.襁褓:本义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二至三岁的儿童借指幼儿时期;儿童、幼儿 3.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4.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扎成左右两个髻,借指童年 5.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6.及笄:女子十五岁 7.束发:男子十五岁,借指青少年 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的“加冠” 9.而立:三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三十而立" 10.不惑:四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四十而不惑” 11.知命:五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五十而知天命" 12.花甲、耳顺:六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六十而耳顺”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
15.期颐:一百岁 (二)字、号、称谓 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汉族男子行冠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兼怀子由"中“子由”就是苏辙的字 号有以下几种:①别号: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以住地或室名为自己取的别称如李白称“青莲居士”,杜甫称“少陵野老”,苏轼称“东坡居士"等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等表明使用者鄙视功名利禄的志趣,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也有人以号明志,如周敦颐号“濂溪先生”,陶渊明号“五柳先生”②尊号:死后由门人、后人称呼,如陶渊明被称“靖节先生"③谥号:死后由皇帝颁发的荣称,如“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 称谓 称籍贯:出生地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称韩愈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称杜甫为“杜工部”,司马迁为“太史公" 称官地: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指王昌龄 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作“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三)常见代称 1.人物代称 称谓 指代 示例 宿儒 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 同窗 同学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 君子 有才德的人 如《〈论语〉十二章》中“不亦君子乎" 匹夫 平民百姓 如《〈论语〉十二章》中“匹夫不可夺志也” 鸿儒 博学的人 如《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 白丁 没有功名的人 如《陋室铭》中“往来无白丁” 苍生 百姓 如《贾生》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叟 老年男子 如《愚公移山》中“智叟” 黄发 老人 如《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 垂髫 小孩 骚人 文人 如《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 伛偻 老人 如《醉翁亭记》中“伛偻提携" 提携 儿童 征蓬 远行之人 如《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 布衣 平民 如《出师表》中“臣本布衣" 蛾眉 女子 如《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兜鍪 士兵 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年少万兜鍪" 2.事物代称 称谓 指代 示例 军书 征兵的名册 如《木兰诗》中“军书十二卷” 铁衣 铠甲 如《木兰诗》中“寒光照铁衣" 案牍 官府文书 如《陋室铭》中“无案牍之劳形” 烽火 战事 如《春望》中“烽火连三月" 风骚 文章辞藻 如《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 婵娟 月亮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千里共婵娟" 干戈 战争 如《过零丁洋》中“干戈寥落四周星” 汗青 史册 如《过零丁洋》中“留取丹心照汗青" 3.地点代称 称谓 指代 示例 岱宗 泰山 如《望岳》中“岱宗夫如何” 长河 黄河 如《使至塞上》中“长河落日圆" 三山 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蓬舟吹取三山去” 三秦 关中地区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 五津 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风烟望五津” 4.其他代称 称谓 指代 示例 庙堂 朝廷 如《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桑梓 家乡 如《范进中举》中“世先生同在桑梓” 社稷 国家 如《陈涉世家》中“复立楚国之社稷" 古代常见的谦敬词 类别 内容 说明或举例 敬辞 尊 尊君、尊容、尊亲、尊驾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 贤 贤弟、贤侄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屈 表示对方降低身份,如屈尊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敬称 大兄 对朋友辈的敬称 华居 对对方住宅的一种美称 公 对人的敬称 尊称 相公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宗师 对一省总管教育的学官的尊称 高邻 对邻居的尊称 谦辞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见 拙 拙作、拙著、拙见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见 猥 辱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 二、传统习俗、节日 1.五猖会:浙东风俗,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五猖会期。
五猖,又称“五通神”,旧时江南民间供奉的邪神,据传是兄弟五人如鲁迅的《五猖会》 2.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如《社戏》中的“那或者是春赛" 3.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为婴儿祝福如《蒲柳人家(节选)》中的“洗三那天” 4.打拱:一种礼节两手抱拳,上下略微摆动如《故乡》中的“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 5.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席站立,表示敬意如《三顾茅庐》中的“避席拱手谢曰” 6.长跪:在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表示敬意如《唐雎不辱使命》中“长跪而谢之" 7.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如《屈原(节选)》中的“我要向你拜手" 8.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如《屈原(节选)》中的“我要向你稽首” 9.春节(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主要习俗:贴春联、挂年画、拜年、吃饺子 10.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主要习俗:赏花灯、吃汤圆(元宵) 11.寒食节:清明前一、二日,主要习俗:禁烟、冷食、纪念介子推 12.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主要习俗:扫墓、踏春郊游。
1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主要习俗:赛龙舟、吃粽子 1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主要习俗:赏月、吃月饼 15.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主要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 16.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主要习俗:喝腊八粥 17.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晚,主要习俗:守岁、吃年夜饭 18.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主要习俗: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三、教育制度及官职升降 (一)科举制度 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达到鼎盛,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人才选拔制度 考试类型 院试(童生试)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考试地点 县/府/州 京城/各省 贡院 皇宫 参考条件 童生(儒生) 秀才(监生) 举人 贡士 通过后身份 秀才(进学) 举人 贡士 进士 称号 第一名:案首 第一名:解元 第二名:亚元 第一名:会元 一甲前三名: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传胪 三甲: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元及第:乡试、会试、殿试都获得第一名,则获此殊荣 (二)官职升降 1.左迁:迁,贬谪,降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岳阳楼记》中的“迁客” 2.谪:贬官如《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 3.陟:提拔、晋升如《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的“陟” 4.举:选拔、任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 四、古代天文、历法 (一)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10位;支,即地支,共12位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为一个循环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ɡ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 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如《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年号;《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十二月”,“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王公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 (二)纪时法 1.特定称谓纪时法:古代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来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朝服衣冠";《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醉翁亭记》中“朝而往,暮而归";《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君与家君期日中” 2.十二地支纪时法: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1)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 (2)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漏断人初静” (3)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