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汉字字体设计论文3篇.docx
13页新媒体时代汉字字体设计论文3篇第一篇 1创意字体设计的破矩求变 汉字从甲骨文至印刷体,伴随文字载体的发展其汉字外形骨架由长矩至横矩(隶属)再至印刷宋体的正矩字形的确立由此,汉字的矩形特征已成为汉字自身造型的突出特点外守方矩,内律经序已成为汉字艺术造型时必定遵循的形式造型原则之一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光电技术已成为汉字媒体的主要技术之一,许多设计者从各自的社会立场及不同的文化角度借助日益普及便利的媒体技术开始尝试打破传统的矩形框架,求新求变,体现了一种对汉字千年矩形固有思想的反思与反动字体设计师围绕既定主题思想,大胆打破原有的字体笔画结构进行新的重构设计,力求透过字形、字色、质感来表达创意主题思想 2版式设计的“与境相宜” “与境相宜”即是对设计的适应性原则的重新表述,境在这里既指汉字所处的物质载体环境,也指人与字相互作用的交流环境信息时代在学界也被称为非物质时代,强调非物质的作用,非物质概念源于英国现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的“人类将无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工具并给予它们从未有的功能和样式,而这种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性的正是通过物质才创造出这些非物质的东西”因而在非物质社会中人们强调体验,讲究感受,这也成为非物质时代设计的核心思想。
体验与感受因人而议,所以在新媒体中的字体版式设计越来越注重个性化、适宜性,根据阅读受众的特点及文本的诉求来进行版式设计,如科普文本、娱乐期刊的版式设计,根据阅读者需求及文本诉求不同,科普文本的版式设计往往规范整齐,字体略大,字距行距略疏松以减轻读者长时间阅读的疲惫感版式的条理清晰有助于读者阅读时逻辑的连贯性 相反,娱乐文本的版式设计往往跳跃灵动,图文并茂,予以轻松之态这都反映版式设计对交流环境的适应性设计的重视同样版式设计也注重与文字载体的物质环境相适宜的设计原则,中国的早期古文本版式设计中是无空格无标点断句的,后来为了阅读的方便顺畅及充分表述文本意义,文本有了空格与标点断句信息时代,电子显示屏中的文本阅读通常使用滑条进行阅读的调节控制,这种设计往往造成换行换页时识别的混乱所以在电子文本版式设计时往往设计一个浮标点,以助于在阅读电子文本换行换页时查找定位 3字体样式的丰富多彩 信息时代对文本字体的功用及审美要求已不再满足传统的宋、黑等常用文本字体,越来越多的各类文本字体纷纷产生,这些都是根据传播要求和文化及个性要求等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即使是传统的宋、黑二体也因字体公司自身设计诉求的不同,对宋、黑二体的局部进行微调使之产生新的气质。
同是宋体字体,有的突出其秀丽之美,有的则充分展现其端庄理性之美各具特点除了对传统字体的重新调整再设计外,新的文本字体也因设计之需纷纷出现如体现手写个性的毛体字,古朴之韵的篆体字,这些新字体都极大丰富了文本汉字的艺术语言,有利于不同文本环境诉求的文字艺术表现 4总结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社会属性对汉字字体设计的影响意义是全方面的,是使新媒体中汉字设计样式日益满足时代之需,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成因与手段 作者:魏力敏 廖宗珩 单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汉字字体造型中情感的表现基础及表现方式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汉字字体设计作为一种文字造型和图形符号既是为了传达文字含义,也是为了从视觉和认知心理的角度营造特定的视觉氛围以汉字的含义、情感、造型和音调为立足点,主要从汉字的象形性、传情性、图形性、音调性四个方面进行汉字字体设计中字体造型的情感化表现的设计方法的研究 (一)文字含义——象形性 1文字含义 汉字是象形表意性文字,现代汉字具有抽象概括的象征性而字与字组合而成的词语,又因双重含义的组合而具有了复合性的更复杂含义,且汉字组合灵活多变,结构独特,含义传达隐晦,善用借喻移情人们将两个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名称组合在一起,使其表示特定的概念,如“糖葫芦”,这是取其外在形象的含义组合,而“瓜分”则是取其内在属性或规律的含义组合,形象生动。
又如“细心”和“心细”由一组相同的文字组成,但因排列顺序的不同形成了两个词性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的词语 2象形性的表现方式 对于以文字内容直接表现主题且文字内容具有具体所指事物的汉字进行字体设计时,利用文字的视觉形象表达字形字义是最主要的设计手法之一这一手法具有多种表现方式,具体事物形象对文字或其局部的替代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通过联想利用相关事物与文字的结合是进一步的表现形式;提取事物形象的特点,结合字体的变形传达概念特征是最为巧妙的表现手法如图1“.竹叶青”三字看似平淡无奇,却在无形中将竹子正直、高雅、挺拔、俊秀、长青不败的特点展现无遗 (二)文字情感——传情性 1文字情感 汉字中有一些是客观表达某一具体事物的词汇,如“腿”“苹果”等,这类词汇在某一区域文化中可能具有某些感情倾向,甚至会在历史传承中形成某些特定的含义,如“桃子”放在民俗情境中往往会使人联想到“长寿”但是还有一些词汇自产生之日起便具有相应的心理感应,如“飞”、“跳”、“推”等表示动作的词汇,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动”的联想,这使得某些文字在进行字体设计时应考虑到动势的传达;在设计“喜怒哀乐”等表达情绪的词汇时,要考虑到汉字的视觉形象对情绪的影响;在设计“威严”等表达综合类情绪感受的汉字时要考虑到字体形象的视觉效果对心理感知方面的影响。
2传情性 汉字对情感的传达以及设计的需要,使得汉字的字体设计不仅是象形性的字体造型更是传情性的图形符号在文字的造型方面,如果说象形性的体现更重形似,那么传情性的体现则更重神似通过笔画的粗细、曲直、润涩、点线面、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影响,形成或舒缓、或险峻、或内敛、或飞扬、或质朴、或秀丽的视觉感受,传达压抑、轻快、活泼、张扬等视觉信息例如:柔美的汉字形象,优雅纤细,富有亲和力;强硬的汉字形象,视觉冲击力明显,笔画厚重有力,节奏分明,富有张力;带有哀伤情绪的字体设计,有一种无力感,且字形内敛如图2“.战斗”两字刚强有力体现了战斗双方毫不退让、勇争胜利的战斗特点以及混乱惨烈的场面感 (三)文字造型——图形性 1文字造型 汉字的形态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独体字没有偏旁,而组合字则是由两个以上的单体组成,且组合形式丰富,可分为上下组合、上中下组合、左右组合、左中右组合、全包组合、上包组合、下包组合、左包组合、右包组合、半包组合,而点、横、竖、撇、捺、提、勾、折是汉字的基本笔画 2图形性 针对汉字字体设计造型中情感的表达,从视知觉的角度将汉字视为图形进行设计,在遵循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组合形式的同时也应顺应设计的需要进行组合结构的变形,夸大、缩小、简省、位移、共用、替换;笔画的粗细变化、拉伸、缩短、变形和共用等都会造成汉字通过视觉所传达情感的不同。
有意识地改变某些笔画和结构特点,可以达到从视觉角度传达情绪的目的例如,将日常使用的点、横、竖、撇、折勾等笔画概括为圆形、直线、曲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的几何图形或其变形形式通过叠加、合并、破除等手段,利用力场、体积、空间、光线的不同,结合具体的表现要求,辅以相应的色彩和机理,进行概括组合或细化处理根据汉字字体设计所体现的内容、主题、情绪和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通过视觉感受传达汉字情感的目的如图3. (四)文字发音——声调性 1文字发音 汉字的读音具有声调性,声调是指发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同一种发音有平调、升调、上音、去音、轻声五种不同的调性同一个汉字作为不同的句子成分或处在句中的不同位置,即使发音相同,音调也可能为了整体的“平仄”而发生改变,其原则是保证语句的响亮清晰,易于分辨和传达,在客观上造成了汉语发音抑扬顿挫、节奏鲜明的特点既然声调造就了汉语的语调节奏,而语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文字信息的感情色彩,那么声调与情感表达间也必定存在一定的联系如“郁闷”两者均为短降调,给人消极沉闷的心理暗示,而“开心”为具有长短变化且由低到高的平调与升调,给人积极活跃的向上感借助这种读音间的声调变化进行的设计也是表现文字视觉情绪的一种方法。
2声调性 在汉字字体设计中,尤其是针对所暗含的情感较强烈的字体设计中,汉字发音声调性的辅助功能愈加强烈在视觉上表现为笔画上的结构变形(省俭、添加、曲直变化等)造成的字形疏密的变化对视觉空间的影响;以及在多个文字的排列组合中上下错位,疏密不一,大小多变的情况下对视觉感受的影响,造成人的视觉情感的变化如图4. (五)综合性的表现方式 以上表现方式,在字体设计中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往往是以某一方式为主,设计者在有意或无意中利用了其它手法作为辅助,以更好地表现主题这些方式互相结合,交替使用,才能设计出在视觉上更具情感表现力的字体 二、原则 以上是针对汉字字体设计中文字造型的情感化表现的一些方式方法研究,除此之外,字体设计还有其必须遵守的原则可读性:可读性是字体设计应遵循的基础原则,失去可读性的文字只是装饰图案;个性化:个性化是在保证可读性基础上的个性化,同时,它又不是为个性而个性的行为,它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设计的主题及文字的含义和情感;适合性:字体设计要配合所要表现的主题,形式要与其内容相吻合,不能相互脱离、相互冲突,破坏文字的诉求效果应用性:视觉传达设计是为具体应用而存在的,字体设计作为它的一部分更是如此,设计应考虑其具体的应用环境,这一环境既包括其呈现载体也包括其应用的文化环境。
艺术性:文字不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还是传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在视觉上一定要有美感,才可以引人注意字体设计造型的巧妙、新颖、独特,能引人入胜,使人们产生良好的印象,并能获得美好的艺术及情感体验 三、小结 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汉字字体设计既是视觉上的装饰设计,也是文字内涵的视觉化传达,其中包含了文字内容及其表现主题的感情色彩利用人的视觉感知对字体设计所进行的指导,是基于文字的涵义及其情感的基础上的,在看似严谨或随意的设计中,总有一条线索牵引着设计的进行 作者:杨丽瑄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第三篇 一、中国传统元素在字体中的设计 在我们在国的各种当代艺术设计作品中,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全英的设计一些设计师崇洋媚外思想相当严重,不愿意在设计中计入传统文化元素,以为全是洋文才高端其实,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受到国外许多大师级设计师的青睐,很多国外优秀字体设计作品的灵感来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以,想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必须提高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视程度,摒弃那些崇洋媚外的思想,客观对待传统文化,并予以深入的了解 二、字体设计中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应用 1.避免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化应用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陈之佛说过:“一切艺术创作或字体设计,不能摆脱旧套的束缚,不能突破陈规,独具风格,熟而不生,这是不符合字体创作要求的。
所以说,将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生搬硬套的应用于当代字体设计中,只会造成整体应用的流于表面,而根本不符合艺术的要求,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字体设计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许多设计人员都看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并积极的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却往往会走进浮于表面的误区中于是,我们便经常会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字体设计人员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因素的应用,但大多都只停留在模仿和加印章似的生搬硬套的层面上,即便应用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却也只是生硬的将各种因素堆砌在自己的各种字体作品中,而这些传统文化因素与自己的设计理念却是格格不入的所谓的运用只是死板的挪用堆砌和组合拼凑,肤浅的、不恰当的夸大着过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用于是,最终设计出来的作品只是形式上的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不伦不类,平庸守旧,缺乏原创,非古非今,不古不今,不具备任何文化精髓,缺乏必要的内涵这样的设计作品,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