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球化带给香港电影的利弊分析.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24251243
  • 上传时间:2023-10-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球化带给香港电影的利弊分析摘要:香港电影是在一种特殊的殖民地环境和东西方夹杂的文化背景下逐步发展的此后,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香港电影更是越来越多的体现出多元文化性这种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显然带来了更多的利弊纠结,因而根据这种利弊各自的重点加以分析,以求进一步借此探讨香港电影的未来发展前景关键词:香港电影 利弊分析 发展战略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它又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因而能够有机会更早地、更广泛地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的熏陶这种较为早期的接受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使香港电影也逐渐表现出有别于大陆电影的特性以至于到后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众多西方电影的文化、思想、拍摄手法和技巧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渐渐渗透进香港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这就使香港电影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这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来说是有积极的影响力的一、全球化进程对香港电影的积极影响1.从好莱坞类型电影中取经,香港电影类型逐步多样化类型是由于电影的题材或者技巧的不同而形成的众多种类的电影形式,而类型电影是按照不同类型或者样式制作出来的影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它在好莱坞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而世界文化的全球性也给香港电影带来了更多的启迪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是除了好莱坞类型电影之外发展得最为完备的地区之一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香港电影的自身特点,其类型特征往往是在长期的商业运作中自发形成的,因此类型与类型之间的区分不似好莱坞电影般明显因而香港不同电影类型之间往往并不存在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如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的功夫片等等)这些类型电影包括早期香港导演胡金铨、张彻等拍摄的一系列武侠片、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以李小龙、成龙为代表的功夫片、吴宇森导演的枪战片、黑帮片,还有以周星驰为代表的喜剧片、导演王晶的赌片、枭雄片、鬼片等等以至于这些类型当中的某一类(如武侠类)曾一度成为中国内地电影转型中借鉴的最重要的类型电影样式2.学习西方电影的拍摄技巧、理念,创造属于香港本土的电影文化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中,香港电影也在不断向西方电影学习,但这种学习并不是全盘照抄,而是一种本土化的学习过程在把好莱坞拍片的技巧、选题以及整个运作方式与香港电影本土文化相结合之后,形成了香港电影自身的独特魅力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导演胡金铨、张彻等人就善于借鉴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拍摄技巧,同时依托香港本土电影资源的强大活力,传承中国传统武侠精神的寄托,拍摄出诸如《侠女》、《龙门客栈》等堪称里程碑的武侠电影作品,打破原先老式武侠电影制作粗糙、手法呆板的弊病,通过快速剪辑等手法,创造出“新武侠电影”的浪潮,成为香港本土电影的杰出代表。

      到了90年代初期,以徐克为代表的一批曾在欧美学习电影的年轻香港导演,也大胆地引入西方电影的拍摄技巧和影视理念,敏锐地关注现实 阿诺:《电影世界》,电影世界杂志社,2005年第13、14期,第 213页,使得香港电影在本土类型题材的基础上注入了当代都市的意念他们以新的视角和技巧,成功地将世界当代电影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新的结合,正式将香港电影介绍到了国际影坛这种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拍摄手段同时又能与本土自身特点相结合的方式,是香港电影在世界电影文化中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3.香港电影在学习和传承中逐步提升自己在世界电影文化中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及香港电影的逐步发展,香港电影文化也日渐成为国际电影文化的一部分,并还在日渐扩大自己在世界影业中的影响力从原先许多模仿好莱坞的电影作品来看,早期的香港电影是在对世界电影文化的学习和艺术的传承从1983年的《A计划》中成龙在钟楼上的摇摇欲坠,已经成为模仿好莱坞电影《安全至上》的经典场面之一;1987年的《A计划2》中的牌楼倒地的瞬间也是从1928年好莱坞电影《小比尔蒸汽船》中得到的灵感我们可以把这种借鉴和模仿,看成是香港电影文化在与世界电影文化交流和磨合之后的产物。

      这是电影多元化的一种发展趋势,一种潮流,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碰撞后带来的另一种文化取向而这种文化碰撞后的另一种结果就是好莱坞的导演也在有意无意的开始模仿香港电影的拍摄,这种模仿也使得香港电影逐步成为世界电影潮流中不可小觑的一分子4.在学术领域,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众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香港电影文化关于香港电影研究的地区,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中国内地、台湾方面、英美方面对香港电影的研究刘辉:《当代电影》,当代电影杂志社,2005年第4期,第81页1)中国内地: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电影文化研究领域中,内地的电影学界也就自然的产生了较多研究香港电影的文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国内著名的香港电影研究专家蔡洪声,他是早期香港电影研究在内地的主要人物此外还有胡克的《香港电影对大陆的影响1976—1996》和《香港电影在中国内地1949—1979》等等这些学者为中国内地的香港电影研究打下了基础当然,内地研究香港电影还是有着一定的限制,诸如地理位置、语言、历史背景等因素,且两地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因而使得内地关于香港电影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有赖于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2)台湾方面:相对于大陆学者来讲,关于香港电影的资料对台湾学者来说有着先天的便利条件。

      其中,最大的优势,在于研究几位曾在香港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台湾电影人,如胡金铨、李翰祥、张艾嘉等人由于这些人曾在香港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了香港电影史的发展但总体说来,由于台湾电影发展本身也存有许多问题,加之特殊的政治环境使得台湾对香港电影的研究也并不深入和具体3)英美方面:曾经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的香港,英语在香港的普及程度很高因而,这也为西方国家的学者研究香港电影带来了便利,而不必受制于语言的限制这些关注香港电影研究的海外学者多是英语国家,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以英文发表,因而具备了国际化的知识背景如第一本关于香港电影研究的英文专著是美国人I.C. Jarvie在1977年所著写的《Window on Hong Kong: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Hong Kong Film Industry and Its Audience》(中文名:查奕恩《香港电影工业与观众之社会学研究》),把香港电影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能以身处第三者的身份、清醒而独立思考的学术态度对香港电影进行着另一种角度的研究,这对香港电影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二、全球化进程对香港电影的负面影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香港电影的发展可谓是有声有色,但是在这种光鲜的背后却仍然有着因为这种文化碰撞后带来的许多不可忽视的弊端。

      这种消极的影响表现在:1.香港电影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而导致电影生产的随意性随着与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香港电影也开始走向世界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其制作的电影在东南亚及其日本、韩国、台湾发行放映,有着广泛的影响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香港电影凭借在粤语方言的优势,在南洋大受欢迎此后一度发展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使得这些国家成为香港电影生存的重要支流地带七十年代,李小龙极具感染力的中国功夫电影更是带动了香港电影在西方国家的电影市场,这使得香港电影的海外市场又迅速增加这种对海外市场的依赖,一方面使海外市场的红火带动了本地市场,使得港产片在本地收入不断超越外国影片,赢得了本土化电影市场的竞争但另一方面也使香港电影的制作公司为满足海外市场的消费而采取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制片策略,很大程度决定了其电影生产的随意性这种负面效应是香港电影存在的诸多隐患中最为致命的一个因素2.电影类型化的泛滥,让香港电影的发展如履薄冰同好莱坞电影一样,在香港,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会引发拍摄续集或者同类影片的热潮,这种复制性一方面带动了香港类型电影的创作发展,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一种毫无创造性的机械呆板的简单模仿。

      这些大量跟拍、翻拍、重拍、续拍的影片充斥着香港电影市场,但这种一味的老生常谈不仅满足不了观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样也难以吸引海外市场的注意力这种电影类型化的泛滥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商业性的功利主义在作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十年代初所涌起的武侠电影风潮,有《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之类的叫座电影之后,跟着就出现《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等大批武侠式的作品电影创作人员功利主义的心态毕现无余为了凭借因同类影片在市场上风靡的优势,继而接连拍摄此类型的影片企图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这些因为赶时间而制作手法粗糙、故事编排毫无新意的影片,极易引起观众的厌倦和反感情绪,并最终使得这些高产量但质量低劣的类型片一度成为电影市场难以消化的累赘,以至于影片投资收不回来,造成香港电影发展的尴尬局面3.香港电影人才的流失随着香港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和进步,曾一度被西方排斥的华人导演、演员、摄影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被邀请到国外创作电影从大牌明星成龙、周润发等涉足好莱坞到香港电影创作中的台前幕后的优秀人才,这些原本在香港进行电影创作和拍摄的优秀的电影人已经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国际间的合作等因素开始逐步外流这造成了香港本土电影创作呈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进而使香港电影越来越不景气,而越是不景气,人才越是外流。

      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已经成为威胁香港电影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以功夫片为例,曾经的香港电影每年生产三、四百部电影作品,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功夫片,影片的大部分导演都兼武术指导,加上众多武打明星的加盟,使得由他们打造的那一代香港电影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如今,这些电影人才都已经去了国外发展,尤其是好莱坞,一方面香港优秀的电影人才到国外是香港人的骄傲,但另外,这种电影人才的外流也是造成香港电影逐步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三、全球化背景下香港电影的未来发展战略在世界历史进入多元化的今天,香港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样式,它的发展和进步都已经无法完全脱离世界电影的整体多元化背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是香港电影现在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1.重视影片的质量而非数量曾经的香港电影在亚洲各国尤其是东南亚成为一种畅销品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这座东方影城历年所生产的电影数量几乎超越了所有的西方国家,其数量之多,发行国家和地区之广,可能仅仅只次于美国香港电影曾一度雄霸东南亚的电影市场,而当其进入到西方电影市场后,所引发的小众电影热潮的规模可以说是空前的这也无形中增加了香港电影对海外市场的依赖,从而导致因一味地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而开始打造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众多制作粗糙的港式电影。

      这也是电影商业化的表现这种制作周期短、过分注重回报,以至于一窝蜂地跟拍、翻拍、抄袭同类电影的现象只会让观众觉得烦腻而失去市场随着香港电影开始大量制作质量低劣、类型单一的影片以求继续撑起其在海外市场的销量时,香港电影业也在一步步慢慢沉沦香港电影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数量上,从高峰期的一年300多部到现在的几十部,质量上更是难有突破因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电影的危机,就必须坚决摒弃粗制滥造、重量不重质的电影生产方式从电影的剧本做起,重视对影片剧作的选择,拍摄手法上注重学习和创新,结合本土化资源优势,创造属于香港电影自己的独特气质和魅力2.向国外“招商引资”我国《电影管理条例》和《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都已阐明:“允许外资参股与境内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在一些被批准的城市甚至可以允许外资股份超过原来规定的49%的限制,最多达到75%同时,在新颁布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中,放弃了过去对国内主创人员比例等方面的要求,为中外合作拍摄影片减少了障碍正是这样的背景,也为香港电影进入一种跨国制作的全球化时期提供了有利条件香港电影的制作和拍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