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docx
7页15*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性散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道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2.小组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勇于承担责任◇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2.难点: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发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著作大多收于《饮冰室合集》中2.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契约(qì) 揽(lǎn) 循环(xún)卸却(xiè) 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三、文体知识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和看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论据是证明、支撑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材料,即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论据一般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是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四、学习新课步骤一: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完成后互相交流修改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而不能 明确: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2.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文章段落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第4~5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第6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步骤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1.文章第一部分是如何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的?明确:第1段作者提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接着,第2段指出“最苦”的内涵,从而得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第3段主要运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作者首先列举了“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
然后作者又由对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地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2.文章第二部分是如何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分论点的?明确:第二部分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一方面,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充当理论论据,来论证什么是“最乐”;另一方面,作者自己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向读者分析观点的正确性,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样先举例子,再引用名言,接着自述大道理,论述层层深入,观点也更加鲜明深刻3.一般以一对互为反义的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那么可否把文题改为“最乐与最苦”?明确:不可以,因为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能先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行文应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步骤三:再读文章,品析表达1.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明确: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位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明确:这段话通过用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本文的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请具体分析明确:就句式而言,开头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本文虽然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运用等本文语言的简洁性表现在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五、课堂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人希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
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毫无头绪的作文而费尽心思这些事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继续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快乐吧!六、布置作业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围绕“责任是……”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看法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分说最苦:未尽责任 最乐:尽了责任有苦才有乐苦中有真乐责小得小乐责大得大乐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课后反思◇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因为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本课宜采用讨论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