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书法发展史601明代前期书法.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n****
  • 文档编号:94762048
  • 上传时间:2019-08-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7M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明代书法,明代书法是继宋、元帖学书法的又一发展阶段 明代历朝皇帝和外藩诸王大都爱好书法,因此丛帖汇刻之风尤甚明代书法虽然承沿宋、元帖学之路,但并未故步自封,而是能在晋、唐、宋、元帖学基础上集其大成,并能鲜明地突出书者的个性,造成了明代书法显明的阶段性和典型化的个性一、明代书法发展的分期 二、明代书法的总体特征 三、明代前期书法 四、明代中期书法 五、晚明书法,一、明代书法发展史的分期,第一阶段:从明初洪武时代到成化时代(1368——1487)(前期) 第二阶段:从成化、弘治年间以后,直到嘉靖年间的八十四年(1488——1572)(明代中期) 第三阶段: 隆庆、万历年间至崇祯年间,第一阶段:从明初洪武时代到成化时代(1368——1487)(前期),明初书法以“三宋”(宋克、宋璲、宋广)“二沈”(沈度、沈粲)为代表,“三宋”是由元入明、主要活动在洪武年间的书家,“二沈”是盛行于永乐、宣德年间的台阁书法的代表人物宋克擅长真、行、草诸体,尤以章草名噪于时,作品有草书《急就章》、《出师颂》、《月仪帖》、《豹奴帖》,行书《七言绝句》、《两来得书帖》等宋璲的小篆被誉为明朝第一,传世作品很少,小楷仅有《跋〈周朗杜秋图〉》,草书有《敬覆帖》。

      宋广传世作品仅有草书一体,《风入松词》、《李白月下独酌诗》为其代表作台阁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与 “中书舍人”有关,中书舍人隶属于中书省,是担任书写职能的官员唐宋以后“中书省”取代了“尚书省”的部分职能,“尚书”在汉代又称“台阁” 明初,诏求四方善士写外制,又诏简尤善者于翰林写内制,故大批善书者被征入宫,如沈度、沈粲、陈登、朱孔易等人主要职责是缮写诰敕、诏命、玉牒、册宝,以及宫殿的匾额、城坊等产生了书法史上前所未有的台阁体和台阁书法家台阁体书法,对有才华的书法家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有悖于帖学书法抒发性情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由于朝廷的倡导,又促使了明代书法的繁荣第二阶段:从成化、弘治年间后,直到嘉靖年间的84年(1488——1572)(明代中期),从成化、弘治时期开始,明代书法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台阁体书法随着朝廷的腐败加剧,已失去往日雍容遒丽的风范,表现为刻板僵化,渐渐失去艺术生命力;二是朝野书家普遍地意欲摆脱台阁体束缚,故又开始崇法魏晋法帖,以畅神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重新在文人书法中兴盛由此,明中期书法以成化、弘治时期为过渡,走向正德、嘉靖时期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又一昌盛时期。

      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天下法书归吾吴,而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 祝允明传世书法极多,工小楷、行、草,尤以狂草最显本色,如《小楷千字文》卷、《赤壁赋》卷等,挥毫落纸如行云流水,千变万化,奇宕潇洒 文征明善楷、行、草、隶诸体,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小楷书法,年九十仍能作蝇头小楷,人以为仙《真赏斋铭并序》师法《乐毅论》、《黄庭经》,《归去来辞》师欧阳询,行草《七言律诗四首》卷师《圣教序》、智永等 王宠书法不如祝允明、文征明广博,而专务晋唐风韵代表作有《宋陈子龄会试诗》、《五言律诗》、《张毕励志诗》等3 隆庆、万历年间至崇祯年间是明代书法发展的第三阶段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徐渭、赵宧光都是当时成就卓著者其中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要推董其昌他的存世作品之多,为明代书家之冠,他曾说过:“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故作品以行草最多,以楷书为贵徐渭在明代是很特殊的一位书家,袁宏道称其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不论书法,而论书神”他擅行草,以狂草最见本色他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明末的最后二位齐名的书家是黄道周和倪元璐,他们贴近碑书风格,有意识地把帖学书法变为阳刚之美的形态。

      综观明代书法,可知已将宋元帖学书法演为繁盛之势,表现出时代性与个性的统一,产生了一大批集大成者同时又有一股股潜在的艺术生命力,暗示着帖学书法盛极而衰的趋势二、明代书法发展的主要特征,1 明代初期的书法是元代书风的延续 这个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大多由元入明,如俞和、饶介、危素以及他们的弟子三宋(宋克、宋广、宋璲)在明初书坛颇为活跃,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宋克,他的书法在承袭元人余绪之外,有鲜明的个性风格,特别是将赵孟頫提倡的章草发展到一个很成熟的境地2 台阁体的盛行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明代的台阁体本是一种在官场应用的程式化书风,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和帝王的喜好,作品大都个性不鲜明,缺乏艺术生命力从洪武到成化,台阁体书法由中书舍人逐渐影响到整个朝野,人数之多,历时之长,覆盖面之大,确为前朝所未见,成为明朝前期皇权统治下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二沈(沈度、沈粲)是其中的代表3 明代刻帖之风是继宋代以后的又一高潮,为帖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代的官帖基本上沿袭宋制,以《淳化阁帖》为祖本翻刻,如《东书堂集法帖》、《宝贤堂集古法帖》、《肃府帖》等明代的私帖则比较丰富,是明代刻帖的一大特色,多以书家、鉴藏家个人收藏的历代名迹作为刻本的底本,规模空前,且盛极一时。

      著名的有华夏的《真赏斋帖》、文徵明的《停云馆帖》、吴廷的《馀清斋帖》、董其昌的《戏鸿堂帖》、邢侗的《来禽馆帖》、章藻的《墨池堂选帖》、王肯堂的《郁冈斋墨妙》、吴祯的《清鉴堂帖》等4 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成为明代中后期书坛的显著特征,同时承接元人的风气,书画结合的现象愈加紧密 先是吴门书派在苏州的崛起,其代表人物有徐有贞、沈周、李应祯、吴宽、王鏊、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陆师道、周天球等,他们一改明代前期的沉寂状况,给明代中期的书坛增添了活力从成化到万历,就在吴门书派历经百年的兴盛而逐渐走向衰微之时,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云间书派继起,大有分庭抗礼之势,使明代江南的书坛再度振兴,两地的地域书风直接影响到明清帖学的发展5 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样式成熟期 明代以前,书法的样式主要是翰札、手卷、团扇、条幅等,而明代除此以外又增添了折扇、长卷、中堂等,晚期还出现了对联,样式不断丰富,至此书法上的样式大体具备宋代虽然已有书法的装裱悬挂欣赏,但没有形成风气由于明代将捧在手上展玩的形式逐渐变成挂在墙上欣赏的形式,并且成为一种时尚,书法幅式开始以横式为主的卷子变为以直式为主的中堂或条幅,而且特别流行超大幅,八尺、丈二、丈六,甚至更大。

      这种幅式前无古人,没有法书模仿,也没有前人的规矩法度的束缚,极大地刺激了明末清初书法家的革新精神和创造欲望这种大幅巨制的大量涌现,成为这一时期书法创作的重要特征视觉方式的改变,在增加了书法形式美的同时,因作品大而造成笔法不精、审美内涵的减弱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在作品形式上毕竟也是积极的,有着深远的意义6 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对书法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晚明书坛异军突起,这是继元代回归晋唐书风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王阳明心学的提出,给程朱理学以沉重打击,禅宗思想的流行,加上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明代以袁中道、袁宏道、袁宗道三兄弟为代表的一个诗文流派因三袁为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对清代神韵派、性灵派诗歌有影响力主变古创新,独抒性灵,这些思潮都强烈地冲击着书坛,于是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革新精神的书家和充满强烈个性色彩的书法作品,其代表人物有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三、明代前期 的书坛,1、三宋与元代书风的延续 2、二沈与台阁体的盛行 3、明代前、中期书法的交叉点,宋克其人,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号南宫生,吴郡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处元末明初,少年英俊,磊落清爽,常以李太白、苏东坡自比,任侠使气,闻鸡起舞其聪慧过人,宋克自幼争强好胜,小时候乡里流行斗鸡之俗,他精心蓄养九斤黄、芦花雄等名贵鸡种,串街走巷、寻衅挑斗游戏既久,玩物丧志,遂至学业荒废 一天晚上,因酷暑难眠,宋克独步于庭院小径皓月当空,叶影斑驳,花草一秋,人生几何?宋克俯仰长叹,唏嘘不已,我仲温年已弱冠,沿一事无成, 大丈夫虽不能名标青史,又何苦沉湎于斗鸡之戏?难道早年寒窗苦读,满腹诗书,尽付之东流?遥想当年,太白西越蜀道,东坡遨游赤壁,四海为家,浪迹天涯,不亦其乐无穷?翌日,宋克佩剑走马,毅然北上宋克书法,擅长小楷、行草、尤精于章草章草是汉初出现的一种新书体,即隶书的快写体或草体在一定程度上, 它打破了隶书的严整的间架结体,而运笔书写仍保留了隶书的一些明显特征, 尤其是字的起笔、收笔还保留了较浓郁的“波”隶意到了汉、唐间,继章草后又出现了今草、狂草等草体,精于章草者,寥寥无几赵孟頫号称多能, 也涉猎过章草,如果说赵氏是元代复苏章草的第一人,宋克则可谓是这种复苏以后将章草写得最好的一位所以,汉晋之后在论及章草大家时,宋克名列榜首他一生中尝写章草《急就章》许多本,其中以60岁所作《急就章》最为杰出,用笔浑厚华滋。

      宋克草书特征及书史地位,宋克以章草糅入狂草而创造了一种个性鲜明的书风,显然也来自元人,尤其是受到康里的影响 赵孟頫的《绝交书》中曾出现章草、今草、楷书、行书的混合书写,但四体的特征尚能分辨, 康里子山的《李白古风卷》则已无法区别章草与今草的用笔特征 章草与今草的糅合发展到宋克更是达到更高境界,他不仅将章草与狂草的用笔、结体完全混融无迹,而且较之康里在用笔上更加丰富,并完全脱去了康里气息上的局促寒俭其代表作《杜甫游诗卷》,气势磅礴、绵延不绝,既有狂草的豪放,又见章草的生辣不仅是历史上将不同书体糅合的成功尝试,也增加了书法的观赏层次,可视为元末明初书法创新之路最为重要的一页宋克《杜甫游诗卷》,,宋广,字昌裔,生卒年不详,河南南阳人擅行、草书,与宋克、宋璲并称明初“三宋” 元代的书法主要宗魏晋,而宋广的草书师法唐人张旭、怀素,喜欢作连绵大草,因为新鲜被人们接受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广草书宗张旭、怀素,章草入神 有些人认为其书风瘦劲婉畅他的书法虽在当时享有书名,但不及宋克的书法成就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诗》,宋璲,宋璲,字仲珩,浙江浦江人,宋濂次子生于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卒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年37岁。

      洪武九年(1376)官中书舍人,后因胡惟庸案株连被杀其书工篆、隶、真、草各体,尤精小篆,被评为“国朝第一”,与宋克、宋广等人齐名 由于宋璲年轻时就遭诛杀,因而尽管极有书法天赋,但存世的书法作品绝少我们这里欣赏到的是故宫博物院所藏宋璲的一通草书信札——《敬覆帖》草书札,是宋璲传世作品中仅见的草书墨迹宋璲《敬覆帖》,我们在欣赏这件手札时,首先感受到的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的流畅韵律明李东阳说:“仲珩草书,出入变化,不主故常,又非株守一格者比,真翰墨之雄也另一体悟就是此札气势大,虽是一手札,却有着“大作品”的感觉此札开始尚拘谨,愈写愈放松,到后来简直是“得意忘形”了,明方孝孺评宋璲草书时说:“金华宋仲珩,草书如天骥行中原,一日千里,超涧渡险,不动气力虽若不可踪迹,而驰骤必合程矩直可凌跨鲜于、康里,使赵公见之,必有起予之叹应是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宋璲《敬覆帖》,“燧敬覆:别来数日,便觉鄙陋顿生第未如何时可见耳昨日会令侄叔亭还伏审尊侯纳福为慰,恐失落难寻也诅楚文,何时可睹游五泄之兴浓甚,不知几时可遂否,此亦有定数耶灯下草草,不能详尽,尚容面既四月三日,璲敬覆”文何时可睹游五泄之兴浓甚,不知几时可遂否,此亦有定数耶。

      呵呵灯下草草,不能详尽,尚容面既四月三日,璲敬覆,二沈与台阁体的盛行,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明成祖称“我朝王羲之”,受几代帝王推崇 书法以楷书著称,尤工小楷,笔画工稳而姿态婉丽常为宫廷制诰,颇合帝王口味但因作品主要为满足皇室所需,只能端雅雍容,不敢追求意趣台阁体从沈度始代表作:《敬斋箴》,沈度《敬斋箴》,沈粲,沈粲,字民望,号简庵,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官太常少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