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气稳定度.ppt

33页
  • 卖家[上传人]:命****币
  • 文档编号:115138631
  • 上传时间:2019-11-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1.50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大气稳定度 1、大气稳定度 l大气垂直方向上的稳定程度 2、几个概念 n气块:宏观的微小容积 n绝热(adiabatic)过程:无热量交换 n干过程:不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n干绝热过程:无热量交换和质量变化,可逆 l绝热上升过程: 外界压力减小,气 块对外做功,温度 降低; l绝热下降过程: 外界压力增大,外 界对气块作功,温 度升高 干空气在升降时的 绝热变化 100m 20℃ 21℃ n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干空气上升时温度降 低值与上升高度的比: 式中 A――功热当量 Cpd――干空气的定压比热 g ――重力加速度 lΓd ≈ 1℃/100m 3、大气稳定度的划分 • 稳定:气块减速并有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 • 不稳定:气块继续加速前进和离开原来的位置; • 中性:不加速也不减速 • 稳定:Γ<Γd; • 不稳定: Γ>Γd; • 中性: Γ=Γd 未饱和空气三种不同稳定度 lΓA=0.8、ΓB=1.0、ΓC=1.2 l气块C:不稳定状态 ØØΓ Γ越大,气块越不稳定;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ØØΓ Γ越小,气块越稳定越小,气块越稳定 l气块B:平衡状态 l气块A:稳定状态。

      第2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l一、大气污染物与污染源 l二、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一、大气污染物与污染源 1、清洁空气和污染空气 2、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3、大气污染物(pollutant)的分类 l按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 l按形态: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固态污染物; l按性质: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l按毒性和致病效应(nosogenesis):毒性污染物、 剧毒污染物、致癌物carcinogenic、遗传诱变物 inducement等; l按来源: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二次污染 物(secondary pollutant) 4、大气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 l自然源:自然的生命活动或自然现象 l人为源: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 •工业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各类工业企业向大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质 l环境化学中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不涉及 物理污染物、较少涉及生物污染物,因为 后两者分别属于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医学的 范畴 l大气污染化学中主要讨论氮氧化物、碳氧 化物、含硫化合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 物等大气污染物。

      二、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迁移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空气的机械运动影响 •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 1、扩散作用(气流扩散) P风:气块作有规则运动时,速度在水平方向的分 量污染物的迁移方向与风向有关,迁移距离跟风 力大小有关 P铅直速度:气块作有规则运动时,速度在铅直方 向的分量铅直运动使污染物随空气升到高空而扩 散 •系统性铅直运动:在大尺度范围内有规则运动,铅直速度 小; •对流:在小尺度范围内有规则运动,铅直速度大 Ø摩擦层:乱流混合层,厚约1000-1500m,底部与地面 相接触 Ø产生原因: •动力乱流(湍流):由于规则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 平的地形干扰时所产生; •热力乱流(对流) :由于地表表面的温度与地表附近的 温度不同,产生温差而形成 l自由大气:摩擦层以上的气层污染物很少到达这里 在摩擦层内,有时以湍流(动力在摩擦层内,有时以湍流(动力 乱流)为主,有时以对流(热力乱流)为主,有时以对流(热力 乱流)为主,有时两者共存、主乱流)为主,有时两者共存、主 次难分,这些是大气中污染物迁次难分,这些是大气中污染物迁 移的主要原因移的主要原因。

      低层大气中污染物的低层大气中污染物的 分散程度取决于对流分散程度取决于对流 与湍流的混合程度与湍流的混合程度 最大混合最大混合 层高度层高度 Ø最大混合层高度: •对于一个静态平衡大气的流体元,有下式: dP=-ρgdz (1) 式中 P——大气压; ρ——大气密度; g——重力加速度; z——高度 •当气块受热受到浮力的作用而进行向上加速运动,则有: (2) 式中 dv/dt——气块加速度; ρ'——受热气块密度 Ø(1)式代入(2)式中,且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考虑 压力相等,则: •受热后气块会产生速度不断上升,直到T'与T相等为止, 此时气块与周围达到中性平衡,此时的高度定义为对流混 合层上限,或称最大混合层高度 夜间最大混合层高度较低;白夜间最大混合层高度较低;白 天时最大混合层高度则升高天时最大混合层高度则升高 随季节不同,冬季平均高度最小随季节不同,冬季平均高度最小 ,夏初为最大夏初为最大 当最大混合层高度小于当最大混合层高度小于1500m1500m时,时, 城市会普遍出现污染现象城市会普遍出现污染现象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P天气形势:气压分布,气象条件,扩散条 件。

      P地理地势:地面物理性质的差异引起热状 况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不均匀,可能产生 局地环流 地理地势形成的局地环流: Ø海陆风 u形成原因:海洋和大陆的物理性质差异:大陆表面温度变 化剧烈,海洋表面温度变化较缓 u对空气污染的影响:a.循环作用;b. 往返作用;c. 封闭型 和漫烟型污染: Ø城郊风 u形成原因:城市热岛上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周围郊区的冷 空气向市内流动,形成城郊环流热岛效应) u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这种环流造成城市本身排放的烟尘等 污染物积聚在城市上空,形成烟幕,导致市区大气污染加 剧 Ø山谷风 u形成原因:山区复杂的地形,使山坡和谷 地受热不均而产生一种复杂的局地环流 u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山风和谷风转换时会造成严重空气污染; •地形作用造成山区的辐射逆温作用增强: 夜间冷空气沿坡下滑,在谷中聚集,再由 于地形阻挡,便易形成厚而强大且持续时 间长的逆温层 ATMOSPHERIC TRANSPORT TIME SCALES Source: Introduction to Atmospheric Chemistry, Jacob, D. J., 1999 北美 南美 非洲 欧洲 亚洲 第3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l一、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 l二、光化学反应基础 l三、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l四、氮氧化物的转化 l五、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和光化学烟雾 l六、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l七、酸性降水 l八、大气颗粒物 l九、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l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一、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 l大气污染的发展阶段 l大气污染的形成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l大气污染加剧时期:20世50年代至70年代 l全球性大气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后 l含硫化合物: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亚硫酸盐、硫酸、硫酸盐和有机硫化合物等 l含氮化合物:N2O、NO、NO2、N2O5、NH3、 硝酸、亚硝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硝酸酯ester 、亚硝酸酯和铵盐等 l含碳化合物:CO、CO2、碳氢化合物 hydrocarbon等 l含卤素化合物:CH3Cl、CH3Br、CH3I、氟氯 烃类(CFCs)化合物等 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 1、含硫化合物 l1969年Robinson等人报道,地球上全年 SO2的产生量为2.97亿吨 l天然源:来自火山、有机物分解和陆地、 海洋中的微生物厌氧活动: Ø硫酸盐(还原) H2S(氧化) SO2 l人为源:矿物燃料和含硫矿物的燃烧 Ø煤的含硫量约为0.5-5%,石油0.5-3% •S+O2=SO2(燃烧过程) •2SO2+O2=2SO3 (1-5%的氧化过程) 2、含氮化合物 lN2O(笑气) Ø无色气体,含量约为0.3ppm Ø是清洁空气的组分,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 氮化合物 Ø是目前已知的温室气体之一 Ø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Ø天然源:主要有海洋、土壤、淡水和雷电 Ø人为源:主要有氮肥、化石燃料燃烧及工业排放 等 lNOx( NO和NO2 ) Ø天然源:闪电、微生物固定及NH3的氧化等,火 山爆发和森林大火等都会产生氮氧化物 N (高温下氧化)NO (转化) NO2 Ø人为源:各种燃料在高温下燃烧,硝酸、氮肥、 炸药和染料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其中最严 重的是燃料燃烧排出的废气 Ø危害: lNOx由呼吸能够进入人体肺部,引起支气管炎 bronchitis或肺气肿emphysema,senile emphysema 老年性肺气肿 ØNOx能和碳氢化合物生成光化学烟雾 Ø特点: Ø城市空气中的NOx含量大约高出全球平均值2个数 量级 ØNOx的浓度变化受季节和气象因素影响:一般冬 季高于夏季;取暖期高于非取暖期 ØNOx的汇: Ø被土壤和植被吸收; Ø转化成HNO3和硝酸盐而去除 3、含碳化合物 lCO u人为源: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者是内燃机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燃烧 l天然源:海洋中生物的作用、植物叶绿素 chlorophyl的分解、森林中放出萜terpene的 氧化、森林大火以及大气中CH4的光化学氧化和 CO2的光解等,放电作用引起云层中有机物的光 氧化作用,二氧化碳的轻微解离作用,以及种子 发芽burgeon、籽苗生长及人和动物新陈代谢 metabolism过程等等。

      lCO2 lCO2是大气的一个组分 l无毒的温室气体 l人为源:通过燃烧产生 l天然源:通过动物的呼吸排出;植物体废 弃物作为燃料燃烧或腐败decay而自然氧化 时能够产生;甲烷在平流层中与OH自由基 反应的最终产物为CO2;海水与大气进行交 换作用而排出(海水中CO2比大气高60余 倍) l碳氢化合物 l指碳原子数C1-C8的可挥发的碳氢化合物 ,包含烷烃alkyl、烯烃alkene、炔烃 alkyne、脂肪烃和芳香烃aromaticity等, CH4是主要的碳氢化合物 l罗宾逊等1968年估计,全球碳氢化合物每 年的总产量为18.58亿吨,其中天然源占几 乎95%以上,CH4约16亿吨;其次是植物排 出的萜烯化合物约1.7亿吨 lCH4: •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光化学反应 • 其温室效应比CO2大20倍 • 近100年在大气中的增长速度快 • 天然源:主要是由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如沼泽 swamp、泥塘moss、湿冻土带tundra、水稻田 底部、牲畜反刍regurgitation和白蚁termite的墓 穴grave等产生 • 人为源:汽油燃烧(38.5%)、焚烧incinerate (28.3%)、溶剂蒸发(11.3%)、石油蒸发和运输损耗 (8.8%)、提炼废物(7.1%)。

      厌氧菌 4汽车废气: 4烃类:甲烷、乙烯、乙炔、丙烯和丁烷等 ; 4醛类:甲醛formaldehyde、乙醛 acetaldehyde、丙醛、丙烯醛和苯甲 benzyl醛等; 4少量芳烃和和微量致癌物如苯并(a)芘等 l碳氢化合物的危害: • 一般对人的毒性不大 • 甲醛和丙烯醛是刺激性物质,长时间接触 0.15ppm甲醛能引起催泪现象 • 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 者烯烃以及醛类等,他们能在空气中反 应形成污染更大的二次污染物 4、含卤素化合物 l天然源:主要来自海洋,包括CH3Cl、 CH3Br、CH3I l人为源:其余都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 è如:氟氯烃类(CFCs)化合物(氟里昂)可用作冰 箱制冷剂、喷雾器中的推进剂、溶剂和塑料起泡 剂等CFCs完全由人为产生 è最常用的氟里昂是二氟二氯甲烷(F-12)和一 氟三氯甲烷(F-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思维导图.pdf 人教新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