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测试.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39146355
  • 上传时间:2023-10-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9.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测试说明:本测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0=2.0m/s,它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4.5m,则它的加速度为(  )A. 0.5m/s2        B. 1.0m/s2C. 1.5m/s2 D. 2.0m/s2解析 物体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3=4.5m/s,即为第3s的中间时刻t=2.5s时的瞬时速度.∵v=v0+at∴a==m/s2=1.0m/s2.答案 B2. 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减速,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则汽车在最后2秒所通过的距离为(  )A. 10m B. 5mC. 4m D. 8m解析 求汽车最后两秒所通过的路程,可以将汽车的减速运动看做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内的位移,根据x=at2=×2×22m=4m.答案 C3. 下图中①、②、③和④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是加速度—时间图像B. 图②是加速度—时间图像C. 图③是位移—时间图像D. 图④是速度—时间图像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恒定,a-t图像应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由位移公式s=v0t+at2知,s是时间t的二次函数,故位移图像是过原点O的曲线;速度vt=v0+at是时间的一次函数,所以速度图像是一条直线;图中②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减速运动的速度图像;③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度运动的速度图像.答案 ACD4. 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一定超速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 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解析 若汽车匀速,xm=vt=16m<18m,汽车不能通过停车线,所以匀减速时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故选项C正确;若汽车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t1==2.25s,所以汽车在绿灯熄灭前不会超速,汽车的位移xm=vt0+at=20m>18m.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在距停车线5m处减速,由v2=2amx,得x===6.4m>5m,故选项D错误.答案 AC5.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其运动时间顺次分成1:2:3的三段,则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A. 1:3:5 B. 1:4:9C. 1:8:27 D. 1:16:81解析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at2,均从开始算起x1:x2:x3=1:32:62,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x′1:x′2:x′3=1:8:27,故C正确.答案 C6. 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 B. LC. L D. L解析 由公式v2=2aL,()2=2al′,则可得l′=L.答案 C7. 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x-t图像正确的是(选项中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  )解析 由v-t图像可知物体0~t1做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为正,t1~t2物体静止,t2~t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为负,速度大小相等,到t3时刻物体又回到出发点,所以在对应的x-t图像中t3时刻物体的位移为零,故C选项正确.答案 C8.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在乙车前方S0处(  )A. 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 若S0S1,此时甲车仍在乙车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追上甲车,全程中甲、乙两车不可能相遇,故A、B、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答案 ABC9.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x6-x1)等于(x2-x1)的6倍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解析 因为x2-x1=Δx x3-x2=Δx……Δx6-x5=Δx因此x6-x1=5Δx,即B错误;而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即D错;实验时先开电源再放开纸带,即A错;vB=,C正确.答案 C10. 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①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②所示.根据图像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更大B. 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mC. 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 t=3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解析 由图①可知,物体A、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vB,故A、B选项正确;由图②可知,t=3s时,vC=vD,此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距离,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答案 AB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11. (6分)一座高6m的水塔顶端渗水,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落下.当第5滴离开水塔底端时,第1个水滴正好落到地面,则此时第3个水滴距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m.解析 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如下图所示.五滴水相当于一滴水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相邻两滴的间距之比为1:3:5:7.设第3滴离地高为x,则=,解得x=4.5m.答案 4.512. (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 02s打一个点.(1)打点计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G=________m/s.答案 (1) FH表示F、H两点间的距离 (2)1.30三、计算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6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 (10分)如下图,甲乙两物体沿着同一条平直公路同向行驶,甲物体以速度20m/s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原来速度为4m/s,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距甲物体128m处以大小为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经多长时间能追上甲物体?追上时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多大?解析 设t时间乙追上甲,则有x甲=v甲t=20tx乙=v乙t+at2=4t+t2又由x乙=x甲+x0得4t+t2=20t+128,解得t=38.6s由v=v0+at得追上时v′乙=v乙+at=4m/s+1×38.6m/s=42.6m/s.答案 38.6s 42.6 m/s14. (12分)如下图所示,小球在光滑斜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且经过两段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AB=1s,tBC=3s,且AB=4m,BC=6m.求:(1)小球的加速度; (2)小球离开A点6s末的速度;(3)小球从A点出发经多长时间返回A点?解析 (1)小球在A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m/s=4m/s,小球在BC段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m/s=2m/s.又AB段中间时刻距BC段中间时刻相隔的时间为Δt=+=2s,因此小球的加速度为a==m/s2=-1m/s2.(2)由(1)问可得v1=vA+a=vA+(-1)×0.5=4m/s可得vA=4.5m/s 经过6s后小球的速度为v3=vA+at2=4.5m/s+(-1)×6m/s=-1.5m/s,代表小球从斜面上下滑的速度大小为1.5m/s.(3)由题意知小球是在光滑的斜面上运动的,因此小球上滑和下滑过程是对称的.小球从A点滑至最高点再返回A点所用的总时间t总===9s.答案 (1)-1m/s2(2)-1.5m/s(3)9s15. (14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 (1)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t= ①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2=at2 ②s1=vt ③s1=s2+s0 ④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a=a=3m/s2.(2)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s2=s2=13.5m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L-s2=6.5m.答案 (1)3m/s2(2)6.5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