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学院伤寒》PPT课件.ppt
63页伤伤 寒寒Typhoid Fever“伤寒:伤寒: 战争和贫穷的附庸战争和贫穷的附庸”伤寒的历史伤寒的历史两千四百多年以前,一场瘟疫令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身边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发高烧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异常恶臭的气息不幸的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疾病像恶魔一样席卷整个城市,任何口服、外敷的药物都无济于事,最后,医生也被感染而生病恐慌面前,人们开始选择放纵的生活,没有什么比及时的享乐更能使他们逃避现实的恐惧于是,雅典城因为人们的绝望而土崩瓦解这场灾难被一个幸存的学者记录下来,他是希腊史学家,叫修昔底德修昔底德,从此,人类遭遇瘟疫的编年史,从这里开始 伤寒的历史伤寒的历史有科学家将雅典发生的瘟疫归结为“伤寒”伤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40至50伤寒是战争和贫穷的“附庸”在14、15和16世纪,每一次,伤寒都随战争而暴发1407年,卡斯蒂利亚开始征服格林纳达,90多年的战争最后由于伤寒的暴发,格里纳达失去最后一块土地另外,奥地利与德国在1618年到1648年进行了30年的战争;16世纪60年代到17世纪20年代法国迫害胡格诺派的战争;1812年拿破仑战争每一次战争伤寒就会暴发,因伤寒而死亡的士兵是因战伤而死亡的10倍倍。
伤寒可引起高热和肠道出血高热和肠道出血,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传染性伤寒玛丽伤寒玛丽”与健康带菌者与健康带菌者上世纪初,美国一位给别人做饭的女佣人名叫玛丽,她得过伤寒病,好了之后还给人家做饭,可是她到哪家,哪家就有人得伤寒病,后查明就是她传染的在10年期间她换了8个东家,被她传染而得伤寒病共有56人,所以大家都叫她“伤寒玛丽”这个病菌携带者于1915年被捕,禁闭在岛上 “伤寒玛丽”使公众首次发觉,健康人也能传播致命的疾病这样的人被称作“健康带菌者健康带菌者”健康带菌者”自己不得病,却可以把病传染给别人从预防角度来讲,他们比病人更危险 学习要点学习要点了解:伤寒的病原学及流行学病伤寒的病原学及流行学病熟悉: 1.1.伤寒的发病机理与病理学改变伤寒的发病机理与病理学改变 2. 2.伤寒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伤寒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3. 3.伤寒与长期发热的性疾病的鉴别要点伤寒与长期发热的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4. 4.伤寒的预防要点及副伤寒伤寒的预防要点及副伤寒的特点的特点掌握:1.1.伤寒的概念、临床特点伤寒的概念、临床特点 2.2.实验室检查(血象、大便、肥达反应)实验室检查(血象、大便、肥达反应) 3. 3.伤寒的并发症及其治疗伤寒的并发症及其治疗 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部位主要病变部位 回肠末段集合和孤立淋巴结回肠末段集合和孤立淋巴结主要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 全身单核全身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 肿大、特殊的中毒症状、粒细胞减少肿大、特殊的中毒症状、粒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主要并发症 肠出血肠出血 肠穿孔肠穿孔一、概一、概 念念p 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无荚膜,革群,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有鞭毛。
生命力强兰氏染色阴性,有鞭毛生命力强p 本菌有菌体本菌有菌体“O”、鞭毛、鞭毛“H”、表面、表面“Vi”抗原p 以凝集反应检测血清标本中的以凝集反应检测血清标本中的“O”、鞭毛、鞭毛“H”抗体,即抗体,即肥达氏反应肥达氏反应,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 p 菌体裂解释放出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内毒素,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重要作用二、病原学二、病原学(一)传染源(一)传染源病人病人和和健康带菌者健康带菌者均是传染源均是传染源病人从病人从潜伏期潜伏期起即可由起即可由粪便粪便排菌,排菌,起病后起病后2 24 4周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 粪粪- -口传播口传播三)易感人群(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病后免疫力持久持久四)流行特征(四)流行特征 一年四季都有,但以一年四季都有,但以夏夏秋秋最多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病人(全程均有、病人(全程均有、2-3周最强)周最强)带带 菌菌 者者 : 潜潜 伏伏 期期 、 恢恢 复复 期期 、慢慢性性带带菌菌者者(排排菌菌3个个月月 、数数年年或或终终生生) 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粪粪-口途径(主要)口途径(主要)尿尿-口途径(罕见)口途径(罕见)水和食物污染水和食物污染-暴发流行暴发流行日常接触日常接触散发流行散发流行普遍易感普遍易感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终年均有,夏秋季多见终年均有,夏秋季多见 遍布于全世界,以亚热带和热带遍布于全世界,以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多见地区多见 儿童及青壮年多见儿童及青壮年多见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三、发病机制与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理解剖 病理解剖病理解剖p全身单核全身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肠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肠道最为显著。
道最为显著基本病理特征是基本病理特征是全身单核全身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以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和孤立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最明显病理解剖病理解剖病理过程病理过程髓样肿胀期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坏死期 溃疡期溃疡期 愈合期愈合期潜伏期潜伏期 3 360d 60d 一般一般101014d14d临床分型临床分型 n轻型轻型n典型(普通型)典型(普通型)n迁延型迁延型n逍遥型逍遥型n暴发型暴发型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初期初期 极期极期 缓解期缓解期 恢复期恢复期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并发症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肝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一)初期(侵袭期)(一)初期(侵袭期)病程第病程第1 1周,周, 起病缓慢起病缓慢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热,体温呈阶梯形上升,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热,体温呈阶梯形上升,39394040伴有全身疲倦、乏力、头痛、干咳、纳差、恶心、伴有全身疲倦、乏力、头痛、干咳、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腹痛、腹泻/ /便秘、便秘、右下腹右下腹轻度压痛轻度压痛二)极期(二)极期病程第病程第2 23 3周,伤寒的典型表现周,伤寒的典型表现1.1.持续发热持续发热 多呈稽留热型,如无有效治疗可持续两周。
多呈稽留热型,如无有效治疗可持续两周2.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可出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可出现谵妄、颈项强直甚至昏迷儿童可出现抽搐现谵妄、颈项强直甚至昏迷儿童可出现抽搐3.3.相对缓脉相对缓脉 相对缓脉,是指正在发热(尤其是高热)的患者,其脉搏的加快相对缓脉,是指正在发热(尤其是高热)的患者,其脉搏的加快与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呈比例,患者体温每增高与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呈比例,患者体温每增高11,每分钟脉,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搏增加少于15201520次,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而次,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而一般来说,患者体温每升高一度,脉搏要加快一般来说,患者体温每升高一度,脉搏要加快15152020次成年人常见,并发心肌炎时,相对缓脉可不明显成年人常见,并发心肌炎时,相对缓脉可不明显二)极期(二)极期4.4.玫瑰疹玫瑰疹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147-14天出现淡红色的天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直径约小斑丘疹,直径约2-4mm2-4mm,压之褪色,多在,压之褪色,多在1010个以个以下,主要分布在胸、腹及肩背部,四肢罕见。
下,主要分布在胸、腹及肩背部,四肢罕见5.5.消化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大约半数患者出现腹部隐痛,位于右下腹或呈弥大约半数患者出现腹部隐痛,位于右下腹或呈弥漫性,便秘多见仅有漫性,便秘多见仅有10%10%出现腹泻,多为水样便,出现腹泻,多为水样便,右下腹可有深压痛右下腹可有深压痛6.6.肝脾肿大肝脾肿大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多在本期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多在本期出现(三)缓解期(三)缓解期 病程的病程的3 34 4周周 体温出现波动并逐渐下降,症状及体征缓解体温出现波动并逐渐下降,症状及体征缓解 但仍有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出现的危险但仍有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四)恢复期(四)恢复期 病程第病程第5 5周,周,1 1月左右完全康复月左右完全康复 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21-2周恢复;周恢复; 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漏诊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漏诊 见于病前曾作伤寒菌苗注射;见于病前曾作伤寒菌苗注射; 病初应用过有效抗生素;病初应用过有效抗生素; 年幼儿童稍多见年幼儿童稍多见临床类型轻型轻型 起病急;起病急; 毒血症状重:毒血症状重:高热或体温不升高热或体温不升。
并发症多而重:并发症多而重: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 心肌炎、心肌炎、 DICDIC; 皮疹显著皮疹显著 病死率高病死率高 暴发型暴发型逍遥型逍遥型毒血症状轻,常以肠出血、肠穿孔为首发症状就诊毒血症状轻,常以肠出血、肠穿孔为首发症状就诊病程迁延病程迁延5 5周数月,呈驰张热和间歇热,肝脾肿周数月,呈驰张热和间歇热,肝脾肿大显著多见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多见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迁延型迁延型小儿伤寒小儿伤寒年龄越小越不典型;年长儿病情轻、病程短;年龄越小越不典型;年长儿病情轻、病程短;急性起病,弛张热多见;婴幼儿惊厥、脉速;急性起病,弛张热多见;婴幼儿惊厥、脉速;胃肠道症状突出;婴幼儿呕吐、腹泻;胃肠道症状突出;婴幼儿呕吐、腹泻;肝脾肿大明显;玫瑰疹和相对缓脉少见;肝脾肿大明显;玫瑰疹和相对缓脉少见;容易并发支气管肺炎;肠穿孔、肠出血少见;容易并发支气管肺炎;肠穿孔、肠出血少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少、甚或增多;肥达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少、甚或增多;肥达反应多阴性应多阴性病情轻、病程短、病死率低病情轻、病程短、病死率低。
体温多不高,热程较长,热型不规则;体温多不高,热程较长,热型不规则; 症状多不典型;虚弱现象明显;症状多不典型;虚弱现象明显; 胃肠功能紊乱突出;胃肠功能紊乱突出; 易并发支气管炎和心功能不全;易并发支气管炎和心功能不全; 恢复慢、病情迁延;恢复慢、病情迁延; 病死率高病死率高老年伤寒 复发:热退后复发:热退后1 13 3周,体温再度升高,血培养阳性,周,体温再度升高,血培养阳性,称为复发;与疗程不足、抵抗力低下、网状内皮系统称为复发;与疗程不足、抵抗力低下、网状内皮系统的病菌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流有关的病菌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流有关 再燃:病后再燃:病后1 13 3周体温开始下降尚未正常,再度升周体温开始下降尚未正常,再度升高,持续高,持续5 57 7天后退热,血培养阳性,机制与复发相天后退热,血培养阳性,机制与复发相似复发与再燃复发与再燃1.1.肠出血:肠出血:为常见并发症为常见并发症, ,多见于第多见于第2-32-3周(周(2%2%8%8%)2.2.肠穿孔:肠穿孔:为最严重并发症,第为最严重并发症,第2 24 4周多见(周多见(3%3%4%4%) 3.3.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第第1 13 3周周4.4.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第第2 23 3周周5.5.支气管炎及肺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多为继发感染多为继发感染6.6.溶血尿毒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第第1 13 3周。
贫血、黄疸、肾衰贫血、黄疸、肾衰7.7.其他:其他:中毒性脑病、急性胆囊炎、骨髓炎、肾盂中毒性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