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docx
4页《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的定义和职责,认识身边的小科学家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小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科学家?科学家是研究科学知识、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他们通过科学方法,探索未知领域,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2. 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有哪些?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小科学家,他们可能是研究蚂蚁的小学生、设计飞机的青年工程师、开发APP的初中生等他们对科学充满好奇,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创新和实践3. 小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小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比如13岁的小女孩玛雅·班杰尔,她发明了一种能够清洁海洋垃圾的机器人;还有11岁的小男孩林俊,他设计了一种智能灯泡,可以根据光线自动调节亮度三、导学步骤:1. 启发思考:请学生谈谈对科学家和小科学家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职责和作用2. 观看视频:播放一些小科学家的故事视频,让学生感受他们的成就和创造力3. 分组讨论:分成小组,以小科学家为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讨论未来想成为怎样的小科学家。
4. 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5. 思考反思:结束时,让学生总结本次导学案的收获和体会,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启发四、其他拓展:1.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比赛、实验营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邀请科学家或工程师来校进行科普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3.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科学家和小科学家会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身边闪耀的小科学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小科学家是如何产生的;2.学习小科学家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3.探讨自己能否成为身边的小科学家导学内容:一、身边的小科学家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并不是天生的天才,他们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最终成为了科学界的佼佼者他们可能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或者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对科学的热爱和专注二、小科学家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成功的小科学家们往往具备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热爱、勤奋努力、勇于探索和创新等。
而那些没有成功的小科学家,可能是因为缺乏毅力和耐心、过于追求成绩和名利、缺乏创新意识等原因三、探讨自己能否成为身边的小科学家每个人都有成为小科学家的潜力,只要肯努力和坚持不懈通过学习成功的小科学家们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为成为身边的小科学家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导学活动: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分享身边的小科学家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2.个人思考:请同学们思考自己是否具备成为身边的小科学家的潜质,以及需要提升和改进的方面3.实践探索: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个小型科学实验或研究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成为小科学家的乐趣和挑战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活动,同学们对身边的小科学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和挑战自己,成为身边的小科学家,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