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逆向英语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实践.docx
4页浅谈逆向英语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指导学生采用逆向英语学习法,从“听”和“说”入手逐步打好基础,同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最终促进学生取得进步 【关键词】基础差;逆向英语学习法;非智力因素 英语的学习是长期积累和有效使用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遵循这个客观规律,犹如给学习一双臂膀,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犹如给学习增添一对翅膀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们遇到很多学生基础很差,感觉学英语枯燥,却又希望得到一种简捷神奇的途径快速提升英语,结果眼高手低,一无所获,最终导致班级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由于所在学校学生生源的特殊,我所面对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于是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推广逆向英语学习法,效果比较令人满意现将一些做法总结以下,与同行互相交流,共同讨论 一、因材施教,向学困生灌输“逆向思维” 进入高中,班上学生英语基础两级分化严重,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根本跟不上课本进度,如果死扣课本对学生灌输知识,只能导致这部分学生彻底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
在实践过程中,我决定对我们因材教,抛弃以往的教学程序,从听力入手学习英语 听的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听写”,把自己听懂的单词写下来,尽量写出完整的句子,写不出来的单词试着查字典,最后再和课文做比较,修改书写错误,确保彻底理解每个句子的构成并掌握每个单词,就这样把整篇文章听写出来第二步是“说”方法是:听一句录音材料,自己学说一句,用复读机反复播放反复跟读,根据自己的水平确定学“说”的时间长度,尽量“说”完整的一句我让学生把自己学“说”的语音录下来,与录音带上标准的语音对比,看看什么地方学得不像,如此不断重复,直到能模仿说出大体上正确的语音为止模仿得差不多的时候,就翻来覆去地高声朗读,最后背诵下来 让学生接受这种方法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许多学生最开始的时候很纳闷,一是自己词汇量很小基本什么都听不出来,二是我省近年英语高考试卷中听力不计入总分,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注重“听”和“说”所以一开始他们有些抵触情绪,而且进程也特别缓慢但坚持下去以后,效果渐渐就出来了一方面耳朵打和嘴巴打开了,自己听到自己的发音信心倍增;另一方面尽管背的进度很慢,但背过的东西很难忘记,渐渐培养了语感 二、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多方位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我向学生推荐的是自学《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这本书内容简单文章简短,很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在不放弃学习《新概念英语》的同时,让他们逐渐跟上课本进度,每天在新课之前把生词先预习一下,然后就是试着听写课文,逐句做dictation。
有的学生渐渐对这种方法很着迷,在听写过程中,有时候为了“半熟”的单词琢磨很久,通过查词典等方法找出答案可以加深对这个单词的印象 课余时间我喜欢结合我们学过的文章找一些话题,让学生用英语聊天,班级里也集体购买了很多“书虫”系列的简版英语小说,词汇量小,内容也简单,学生都爱读,不仅巩固了他们的词汇量,语感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这些活动让他们自信心大增,也深深地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享受 三、重视并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首先要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切忌好高骛远只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补基础知识,什么时候补英语都来得及以前我碰到有些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基础不扎实,却幻想有什么捷径或者找名师突击几个月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也有人买很多的资料,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从主观愿望来说,谁不希望尽快地学会英语?但是学习英语有它自己的规律,与学习其他知识一样,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才能学会,绝不是几个月突击所能奏效的不少人对此认识不足,往往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结果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其实只要做到上一课会一课,能正确地逐词逐句地朗读课文,反复朗读,直到能背出来为止,不但跟上了学习进度,而且很快能取得英语学习的主动权,重新建立起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使随后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其次,要培养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耐得住枯燥的毅力刚开始几个月,很多人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词汇量很小的情况下,拿一个复读机,翻来覆去听读,十几遍也不一定能听得懂一个词一句话,实在是枯燥极了!但是半途而废的话,是不可能取得突破的英语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坚持课外听一个小时英语,不要因任何原因间断,坚持模仿录音带上的声音,反复朗读有故事情节的课文,直到能脱口而出地背出为止 另外,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比如给学生讲新东方的俞敏洪、疯狂英语的李阳、还有清华大学英语自学成才的厨师,这些榜样除了给学生无形的鼓舞,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到很多英语学习方法 总之,英语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只要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无论实践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耐得住枯燥、耐得住量变过程的寂寞,坚持到底,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会实现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