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doc
240页数学驿站 9.1 平面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画图表示平面; 2.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3.会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准确描述三个公理,能用公理及推论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对公理、推论的理解和应用及三个推论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5.通过画图,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在已有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空间观念; 6.通过对平面基本性质的三个公理、三个推论的学习,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由此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1. 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平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难点:建立空间概念,正确应用符号语言. (1)平面和点、直线一样是构成空间图形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一个只描述而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立体几何的基础核心,因而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本节的难点是准确理解平面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建立空间概念,正确使用图形、符号、文字三种数学语言并能互译. (2)如何理解“平面四边形表示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这是因为立体几何中表示平面是采用“用有限的图形表示无限的平面”的方法.事实上,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用平行四边形表示的平面内,根据公理1,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落在这个平面内.而直线是无限延伸的,倘若这个平面是有限的,那么无限的直线上的所有点怎么能都在有限平面内呢?对于平面的概念注意从三个方面加深理解:无边界性、无限延展性、无厚薄性. (3)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立体几何的基本理论基础,学习时应切实注意以下几点: ①会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准确描述三个公理; ②熟悉三个公理的作用.公理1是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亦作为判定点在平面内的方法使用;公理2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亦作为判定几个点在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上(共线)的方法使用;公理3是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亦作为判定几个点共面的依据. ③学习公理3及三个推论时务必透彻理解“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有且只有一个”是由“有一个”和“只有一个”复合而成的,其中前者说明对象是存在的,后者说明对象是唯一的.“有且只有一个”说明对象具有存在性和唯一性两个方面.数学中的一些对象具有存在性和唯一,也有一些对象具有存在性而无唯一性,如与给定的三角形 相似的三角形是存在的,但不是唯一的.当然,还有一些对象没有存在性,从而也就谈不上有唯一性.因此切不可用“只有一个”代替“有且只有一个”. (4)共面问题的证明常用同一法,同一法指的两个互逆命题,若其中一个成立,则另一个也成立,即两个互逆命题是等价的,例如,我们要证明“某个图形具有某种特性”只要证明“具有某种特征的图形是某个图形”即可.同一法是间接证题方法.(二)教法建议 (1)本节是立体几何学习的基础.学习时应充分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充分利用实物,尽快建立空间观念.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和引入概念,合理运用教具,加强由模型到图形,再由图形返回模型的基本训练.由对照模型画直观图入手,逐步培养由图形想象出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2)教学中应注意借助学生已有的平面图形知识基础,引入新知识,提出新问题,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联系平面图形的知识,利用对比、引申、联想等方法,找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异同,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3)在学习平面概念时,对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可以让学生联系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理解,平面是向四周无限延展的,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在画平面时,有时根据具体需要,也可用其他的平面图形,如菱形、封闭的曲线图形等表示; (4)从图形入手,有序地建立图形、文字、符号这三种数学语言的联系. 用文字和符号描述对象时,必须紧密联系图形,使抽象与直观结合起来,即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其他数学语言.在阐述定义、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时,先结合图形,再用文字和符号进行描述,综合运用几种数学语言,使其优势互补,就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5)对于公理1,可先讨论直线与平面的公共点的个数的各种情况,以区分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直线在平面内,并用直线的伸展性理解平面的延展性;对于公理2,可先讨论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个数的各种情况,以区分两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面,并体会直线与平面的关联;对于公理3及其3个推论,应从“有一个(至少有一个)平面”和“只有一个(至多有一个)平面”两方面去理解.教学设计示例(一)9.1 平面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及记法. 2.理解并记住平面的基本性质. 3.初步掌握用符号表示点、线、面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投影胶片、三角板、模型.教学过程:[设置情境]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平面是如何定义的,怎么画?平面有哪些基本性质呢?[探索研究]1.平面的概念 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几何里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与之不同的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注意:平面的概念是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说明的.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通常我们画出直线的一部分来表示直线.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画出平面的一部分来表示平面.当我们从适当的角度和距离观察桌面或黑板面时,感到它们都很像平行四边形.因此,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图1).当平面是水平放置的时候,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 ,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部分的线段画成虚线或不画(图2).有时根据需要也可用其他平面图形(例如三角形等)表示平面. 平面通常用一个希腊字母 、 、 等来表示,如平面 、平面 、平面 等,也可以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图1). 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认为是由它内部的所有的点组成的点集,其中每个点都是它的元素,点 在平面 内,记作 ;点 在平面 外,记作 (图3),这里的平面看作是集合,而点看作是元素. 3.平面的基本性质 我们下面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的三个公理.所谓公理,就是不必证明而直接被承认的真命题,它们是进一步推理的出发点和根据.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从集合的角度看,这个公理就是说,如果一条直线(点集)中有两个元素(点)属于一个平面(点集),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平面的真子集. 直线也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集合,点 在直线 上,记作 ;点 在直线 外,记作 ,如果直线 上所有的点都在平面 内,或者说平面 经过直线 ,记作 .否则,就说直线 在平面 外,记作 . 公理1的含义如图4所示,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 , . 公理1为证明直线在平面内提供了依据.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注意:没有特别说明的“两个平面”,以后均指不重合的两个平面. 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要它们有公共点,它们就是相交的位置关系,交集是一条直线. 如果平面 和 有一条公共直线 ,就说平面 和 相交,交线是 ,记作 . 公理2的含义如图5所示,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且 . 公理2为证明若干点共线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6). 老师问学生:经过一点、两点或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多少个平面?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呢?前一问有无数个平面,后一问不一定有平面. 公理中,“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有”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惟一.不能仅用“只有一个”来替代“有且只有一个”,否则未表达出存在性的含义. 过 、 、 三点的平面可记作“平面 ”.[演练反馈]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本节公理的应用. 2.填空: 正方体的各顶点如图7所示,正方体的三个面所在平面 、 、 分别记作 、 、 ,试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 . (2) , . (3) , . (4) , . (5) , , .3.根据下列符号表示的语句,说出有关点、线、面的关系,并画出图形. (1) , (2) , (3) (4) , , , [参考答案]1.(略)2.(1) ; (2) ; (3) ; (4) ; (5) ; ; 3.(1)点 在平面 内,点 不在平面 内. (2)直线 在平面 内,直线 不在平面 内. (3)平面 与 交于直线 . (4)直线 经过平面 外一点 和平面 内一点 .图形略.[总结提炼][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1.平面的概念、画法及记法. 2.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公理2,公理3. 3.点在(不在)平面内,直线在(不在)平面内,两个平面交于一条直线等的符号的表示.(四)布置作业课本P7~P8习题9.1 1,2(1),3,4.[参考答案]略.(五)板书设计1.平面的概念2.公理1公理2公理33.练习教学设计示例(二)9.1 平面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公理3的三个推论.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三角板.教学过程:[设置情境]我们知道,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那么还有其他的确定一个平面的情况吗?[探索研究]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1(1)). 证明:(存在性)设点 不在直线 上,在直线 上任取两点 和 ,于是有 , , ,即 、 、 为不共线的三点.根据公理3,经过 、 、 三点有一个平面 ,因为 , ,所以由公理1可知 ,即平面 是经过直线 和点 的平面. (惟一性)又根据公理3,经过不共线的三点 、 、 的平面只有一个,所以经过直线 和点 的平面只有一个. 推论1的证明分两部分来证,即第一要证存在一个平面,第二要证这个平面是惟一的. 推论1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使 , .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1(2)). 推论2的证明可口头讲一下,详细过程可见“教参”. 我们规定:直线 和 相交于点 ,记作 ,不可以只写 ,需将交点字母写出来,也不能记作 . 推2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使 , .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1(3)). 推论3的证明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证存在性,要利用平行线的定义,即在一个平面内,两条没有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平行线,第二步证惟一性,与推论1类似,也可见“教参”. 推论3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使 , . “有且只有一个平”也可以说成“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及它的三个推论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时经常使用的一些条件,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学习基本性质的应用. 例题 如图2,直线 , , 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 、 、 ,判断这三条直线是否共面并说明理由. 解:这三条直线共面.理由如下: ∵直线 和 相交于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