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90692730
  • 上传时间:2022-05-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1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测验设计初探 河南省安阳市测验中学平原路校区(455000) 马守知 自从2022年广东高考题展现了地理测验的别致题型,大家对中学地理测验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测验是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之一,地理的学科属性抉择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地理学进展的趋势之一就是“从过程入手采用测验和微观研究的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新课标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对地理测验教学首次提出了明确要求——“一、 学识与技能4.学会独立或合作举行地理观测、地理测验、地理调查;掌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新教材中展现的地理测验主要是模拟测验,集中分布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片面,教材在活动片面有不少测验设计的建议,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片面较告成的、简朴易操作的革新测验设计与大家共享 一、 宇宙环境 1. 地转偏向力存在的证明 (1)测验材料:有轴的球状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钢笔 (2)测验步骤:①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旋转;③查看并描述墨水流淌痕迹偏转的方向;④再次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相反。

      (3)测验现象及结论:雨伞远动时伞上水流的流向和雨伞静止时水流的方向相比发生了偏移本测验可证明地球外观的物体在作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2. 测量正午太阳高度 (1)测验材料:长1m左右的木杆或竹竿(作圭杆);长2m左右的绳子和钉子(在地面上画圆弧用)、刻度尺、量角器等 (2)测验步骤:①选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圭杆垂直插入地上见图O点处;②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某时刻杆影OA为半径画弧AD,并画出OA线;③当下午某时刻的杆影末端落到AD弧与B点时,画OB线;④作∠AOB的角平分线OC;⑤其次天当杆影OE落到OC线上时,就是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同时∠OEP就是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3)测验结论:通过圭测法可得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某地所在的经线时刻即为正午12点,说明当地正午12点的太阳高度就是该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如以北京时间作参考,还可计算出当地经度 二、 大气环境 1. 简易热力环流模拟测验(方案一) (1)测验材料:1.5升通明矿泉水瓶1个、红色蜡烛1支、打火机、剪刀 (2)测验步骤:①在矿泉水瓶中部侧壁按照蜡烛长短剪一圆孔;②将蜡烛粘置一平面上并点燃;③将通明矿泉水瓶罩在蜡烛上,孔正对烛焰; (3)测验现象及结论:烛焰飘向背离圆孔一 1 侧,说明瓶内气压低,瓶外气压高,形成环流。

      测验可举行开孔前后烛焰对比 热力环流模拟测验(方案二) (1)测验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 (2)测验步骤: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③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小孔应对着装冰的盆,由于装冰的盆一侧气流是下沉的,效果明显) (3)测验现象及结论:烟雾先在冰块一侧下沉,后在热水一侧上升,形成环状结论是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模拟测验(方案三) (1)测验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柜②电炉③一盆冰块④纸片⑤胶带⑥方桌 (2)测验步骤:①在方桌两侧按照玻璃槽长度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外)和一大盆冰块;②在玻璃槽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方桌中部贴一张树立的纸片B;③将玻璃槽倒扣在电炉和冰块上(使电炉距纸片B距离稍远一些);④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查看纸片A、B的振动处境 (3)测验现象及结论:纸片A飘向冰块一侧,纸片B飘向电炉一侧说明玻璃柜内形成顺时针的热力环流 2.模拟锋面 (1)测验材料:玻璃水槽、隔板、红蓝墨水、食盐、冷热水、搅拌棒 (2)测验步骤:①在水糟中间插入隔板②一侧倒入冷水,一侧倒入热水; 2 ③在冷水中参与适量食盐和几滴蓝墨水,热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搅拌平匀; ④将隔板缓慢提起,查看现象。

      (3)测验现象及结论:蓝色冷盐水和红色热水分层明显,形成一个交界面,红色热水在上层;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暖而轻的气团在上面,冷而重的气团在下面),即锋面 3.模拟气旋与天气 (1)测验材料:广口玻璃瓶、通明玻璃隔板、一块冰、一杯热水 (2)测验步骤:①在玻璃瓶中倒入热水; ②将通明玻璃板盖在瓶口; ③在玻璃板上放入冰块一段时间,查看玻璃隔板底部变化; ④然后将玻璃板逐渐抽出,让冰块盖在瓶口持续查看 (3)测验现象及结论:首先会察觉瓶内有水汽上升在玻璃隔板底部凝聚成水珠,玻璃板抽出后,冰下部受热溶解在瓶内形成“降雨”气旋操纵下的地区会展现阴雨天气 4.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模拟测验 (1)测验材料:带胶塞广口瓶(4个)、温度计(2支)、玻璃管、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两袋、手表、纸笔等文具 (2)测验步骤:①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两个广口瓶,用胶塞塞紧; ②将温度计A放进盛空气的瓶中,将另外一支温度计B放置在盛CO2的瓶中;③在玻璃管中滴入红墨水,使红墨水滴位于中间,并将另两瓶连接; ④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保证两支温度计采纳同样的光照射,然后查看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查看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3 (3)测验现象及结论:3小时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温度较高的是A;红色墨水滴向盛有空气的瓶一侧移动原理:玻璃瓶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瓶内温度增高,CO2能吸收瓶壁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盛有CO2的瓶中温度上升的快,气体膨胀较明显,这是由于CO2具有较强的增温效应 三、 陆地环境 1.演示水循环 (1)测验材料:通明平底盆、通明塑料纸、橡皮筋、小瓶、沙子、水等 (2)测验步骤:①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②用通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③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查看 (3)测验现象及结论: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聚,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结果小瓶 中的沙由干渐湿它模拟的是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聚、降水的水循环过程 2.模拟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 (1)测验材料:确定长度的塑料盒、砂土、一面小旗、水 (2)测验步骤:①将塑料盒呈确定角度的放置,并在盒内铺满确定厚度、粗细不均的砂土,将一面小红旗插在接近塑料盒顶端的砂土中; ②对着距离小旗一小段距离的砂土处浇注水流,让学生查看经过流水冲刷后,模拟的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的变化。

      (3)测验现象及结论: ①尽管流水开头冲刷砂土的位置距离小红旗有一段距离,但是结果小红旗周边的砂土也松了,小红旗倒了,说明河流会向源头方向侵蚀,使河流变长 ②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水冲刷,在河流上游可以看到塑料盒的底部,说明在河流上游主要有向下的侵蚀,使河流变深 ③在河流的下游,河流变宽了,说明存在向河流两侧的侵蚀 3.提升测验一:模拟山前洪(冲)积扇 (1)测验材料:一杯细沙小米、绿豆、黄豆混合物、一本书、一张白纸 (2)测验步骤: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②将书本开启并倾斜放于桌面上;③将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④查看在白纸上形成的聚积体的形状特点 4 (3)测验现象及结论:从测验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聚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但洪积扇扇顶颗粒较细,为小米;扇缘物质较粗,为绿豆、黄豆此结果与现实中洪积扇前不同颗粒物分选处境正好相反(实际处境为:洪积扇扇顶聚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由扇顶向扇缘的聚积物颗粒逐步变细)其中理由可能是,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时,倾倒的物质主要受重力及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再加上黄豆和绿豆外观光滑,摩擦力小,加速度较大,后中断运动,小米颗粒质量小,加速度小,先中断,这并不能真实反映流水的搬运聚积分选处境,所以才会展现以上结果。

      提升测验二:模拟山前洪(冲)积扇 (1)测验材料:一堆细沙粗砂和小石子的混合物、一瓶水 (2)测验步骤:①将细沙和小石子的混合物堆在桌面上; ②将水瓶向下缓缓倾倒; ③查看在白纸上形成的聚积体的形状特点 (3)测验现象及结论:同样可以明显地看出聚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洪积扇扇顶颗粒较粗,为小石子及粗砂;扇缘物质较细,为细沙和小石子此结果与现实中洪积扇前不同颗粒物分选处境根本相符 电子邮箱:axia7748@ 5 — 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