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水资源的问题及策略简析.docx
6页地方水资源的问题及策略简析 作者:王勇 单位: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局 消毒设备运行不稳定房山区很多村级供水站的管理不规范,不收水费或定额收费,没有稳定的供水运行管理经费,加之部分村两委班子安全供水的意识淡薄和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弱,不能保证24h供水而采取定时供水,消毒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致使水中菌群数量等数值超标,无法实现安全供水因此,改造村级供水站,建设集中供水厂或联村供水厂,实施集约化供水迫在眉睫用水效率普遍偏低房山区水资源利用平均水平与全市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生活用水方面,广大群众还缺乏对水资源紧缺现状的深入了解,节约用水的意识还不强,饮用水管道还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房山区年人均用水323m3,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6倍在产业方面,由于企业节水意识不强,节水设施不配套,房山区万元GDP用水量高达105m3,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6倍(表略)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磁家务、上万等水源地地下水位下降,水源井出水能力不足,导致水厂供水能力衰减,供水保障能力降低,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供水的需求此外,由于现状部分城镇集中供水厂水源地水质下降,急需改造处理工艺重建轻管”问题突出(1)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水利工程,由于没有后期的维护和养护资金,致使竣工使用的设施不能长期持续发挥效用,人民群众未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2)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实施,建设项目缺少前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论证,缺乏对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导致现有的水资源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水利综合执法强制力不足,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执法部门联动机制,造成对水利设施的保护不足,影响《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的执行效果 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行业用水定额管理,乡镇、街道用水总量控制制定全区水资源、供水、节水规划,确定各乡镇、各行业用水总量指标,并逐级分解,建立覆盖全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北京市规定的年度用水指标以内,年度用水计划根据当年水资源状况和用水合理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定期进行用水效率评估实施管理节水和科技节水,拓展节水功能发展努力培育节水的生产生活方式,把节约用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对用水超定额的生产企业限期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对拒不改造和改造后仍达不到行业标准的一律关停严禁不符合节水标准的工业、设备进入房山区,逐步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
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和应急调度预案加强涵盖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的水文资源监测网络建设,完善水务运行调度和监测评价体系建立房山区水资源水环境预警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供水紧急状态下,采取分区分类、限时限量的措施,有限的水资源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其次保证工业生产用水,合理配置农业用水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对未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不予开工,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各部门在编制各类规划时,必须执行水资源论证未进行水资源论证的规划,区政府不予审查批准对新、改、扩建项目在立项阶段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未进行水资源论证的项目不予立项;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直接从河流、湖库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办理取水许可加强用水计划管理加大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实施力度,对高耗水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差别水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调整指导村级农民用水协会逐步建立农村生活用水收费制度,严格取缔包费制积极探索农业灌溉用水水权制度建设,与农民增收充分结合,制定奖惩办法,促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灌排设施良性运行。
农村水费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农村水务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负总责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有关部门,对乡镇、街道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污水治理、出境断面水质、地下水水质等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加强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的管理做好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全部用于高标准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源地保护和城乡供排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审计部门加强对水资源费使用的监督力度建立多水联调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集约化供水为重点,建设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地下水、地表水、南水北调水以及张坊应急水源等联合调度,形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新建水厂及对现有水厂进行改、扩建,在条件成熟地区实现主要管网互联互通,重点地区实现双水源供水改造乡镇集中供水厂,完成联村供水厂建设规划并实施联村供水厂建设,改造提高村级供水站供水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节水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管理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真正让节水者从制度中受益。
利用价格杠杆引进市场机制,对高耗水的行业实行阶梯水价,对再生水循环利用给予价格优惠,以促进再生水的广泛利用对节水改造、改建项目,建立和完善“以奖代补”机制,对节水行为进行奖励加强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节水宣传工作,使节水理念深入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市民自觉由“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转变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大农村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大力宣传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倡导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方式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智能化管理编制“十二五”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与改造,完善农田灌排系统,扩大再生水灌溉面积建设精准灌溉示范区,并逐步推广到全区,逐步建成墒情、旱情、水情自动监测网络,建成全区农业用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农业抗旱防涝减灾应急体系,提高农业抗旱防涝减灾水平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建设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沟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引进并推广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节水手段和节水措施,逐步探索农村及农业有偿用水、以奖代补的新方式 解决水质恶化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建立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和补偿制度,确保水源安全对现有水源保护区内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建设项目进行关闭或拆除,建设项目未拆除或关闭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达到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要求,确保水源安全。
制定水源地具体保护措施,建立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制度,重点防治点面源污染,建设、改建污染物处理设施,完成水源安全隐患的清理工作,断绝地下水水源污染来源,形成生态良好、水质优良的水源保护格局建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对水源地保护区所在地给予政策扶持和补偿,使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的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对水源地保护范围内依法应关闭或拆除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及其他应关闭的合法企业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制定办法给予一次性补偿加强管理和监测,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建立健全供水管理预警体系,完善城乡供水水质监测体系,强化水质监测,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可靠试验引进处理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水质处理工艺,解决有水源但水质不达标地区的水源问题定期对市政水厂水源水、出厂水做2次水质分析,如发现水质不达标,分析原因,及时提出解决对策,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饮水安全强化对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及水质检验的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患普及饮用水相关知识,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饮水安全意识,加强社会监督力量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提升水务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生态环境用水优先使用雨水和再生水,严格限制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作为城市景观用水。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景观用水和市政杂用水具备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条件的,须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各类工程施工降水的抽排水应当综合利用,优先用于施工现场及城市景观用水鼓励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扩大农业再生水灌溉范围,推动再生水回补地下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工程施工等用水应当使用再生水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地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可回收水量较大的,需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加强再生水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开展再生水利用的风险研究,建立再生水利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