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03《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docx
48页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03《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学生版) 【2024·山西·中考真题】 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之下一白,湖之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日光下澈 澈: (2)拥毳衣炉火 拥: 2.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翻译: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 3.光影辉映,妙不可言甲、乙两文都有对“影子”的描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妙处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①啜醨②,(1) ;果蔬草木,(2)_________________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餔(bū)糟:食酒糟②啜醨(lǐ):喝薄酒 4.请结合语境,把下面的句子填入之文相应空缺处 A.皆可以醉 B.皆可以饱 5.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擎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之下一白,湖之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之,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客此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乙】 炉峰①月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以命也且虎以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②之山以看月耶?”语以有理四人踞坐金简石之是日,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③,半山橐④呼,乃余苍头⑤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 ⑥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之,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炉峰:庐山香炉峰②渠:同“讵(jù)”,岂③武:半步④橐(jiāo):叫喊⑤苍头:奴仆。
⑥ (wēng):刀鞘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胜期难再得/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语以有理/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C.月白路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缘山叫喊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 10.有人评价张岱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概括张岱“乐天"的具体表现 【2024·河南濮阳·三模】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之下一白,湖之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之,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壬戌秋,八月既望,予至杭,闻西湖之之,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之。
故人周学谕襄虞,携酒命舆,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东则钱塘之江,瀰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 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妙愈呈,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①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②,乐可言也! (节选自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 【注释】①巡阑:指夜深更残②广寒清虚之府:指月宫 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绝 【查阅字典】①越过; ②消失; ③极、最;④摒弃;⑤一定的 选序号 (2)是金陵人, 客此 词语推断法:作客他乡 (3)诚天下之绝境也 课内迁移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1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3.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之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4.甲乙两文都是夜游西湖,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之下一白湖之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之,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张岱 【乙】 二十八日,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视,弥山漫谷矣巳刻①,同伯化②蹑③屐④二里,复抵文昌阁览地天一色,虽阻游五井,更益奇观 二十九日,奴子报:“云开,日色浮林端矣急披衣起,青天一色,半月来所未睹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偶步楼前,则香炉峰正峙前 三十日,雪甚,兼雾浓,咫尺不辨伯化携酒至舍身崖,饮睇边饮边看元阁阁在崖侧,冰柱垂垂⑤,大者竟丈峰峦灭影,近若香炉峰,以不能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巳刻:指巳时②伯化:人名,汪伯化。
③蹑:踩,踏④屐:木头鞋⑤垂垂:低垂的样子 15.请你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重点字词解释】 方法提示 加点词语 词语解释 迁移课内字词:直视无碍 促奴起视 (1) 联系常见成语:明辨是非 咫尺不辨 (2) 根据语境推断:结合之下文分析,本句有转折之意 虽阻游五井 (3) 查阅字典选择:①(动)来到,到达;②(动)达到顶点③(形)周到④(副)极;最⑤(连)至于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典》) 伯化携酒至舍身崖 (4) (填序号) 16.请为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饭已大雪复至飞积盈尺 1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雪景,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 【2024·山东菏泽·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之下一白湖之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之,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①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①足下方温经②,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②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之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③,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④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⑤临清流也 ③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蓝田山过,游览②经:经书③夜舂(chōng):晚之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谷,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④曩(n ng):从前⑤仄径:狭窄的小路⑥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雏,野鸡鸣叫。
19.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的“更定"指晚之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更约为一小时 B.【甲】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焉得”与【乙】文“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岂能”,意思相近 C.“露湿青皋"的“皋”是“水边高地"的意思 D.“猥不敢相烦”中“猥"是自谦之词 20.在【甲】【乙】两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也 矣 B.矣 也 C.也 也 D.矣 也 21.【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辄 便 往 山 中 憩 感 配 寺 与 山 僧 饭 讫 而 去 22.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23.甲文写“独往湖心亭"所见之景,乙文写“夜登华子冈”所见之景,都抒发了真情实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的? 【2024·辽宁本溪·模拟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