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应试技能.doc
5页中考历史应试技能一、历史学习:似易而实难,突破需方法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坚持,切忌考前突击如何有效记忆,首先是要理清线索,知道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将一个历史事件作为一部电影,知道其起因经过结果脉络与概念清晰,不需要什么都记,只需记住主干即可记忆辅助多种方法,如“谐音记忆法”,比方讲新航路开辟中的四位航海家“的哥打折”,如“对比记忆法”,比方对“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这些能对比的历史事件将其放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如“浓缩记忆法”,只记关键词如《权力法案》记住“国王、国会”,《独立宣言》记住“自由、独立”,《人权宣言》记住“自由、财产”,“口诀记忆法”,如战国七雄位置,“齐秦楚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多少分大概可以答多少点 “二找”,按照题意找关键词,找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要素,缩小范围,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历史概念与专有名词切忌写错别字3、难在复习——书有六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专题化---关联历史专题复习,如“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 重基础---不要忽略简单的基础知识;重现实,适度结合政治时事热点来切入历史话题二、历史常用关键词及学习套路方法: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1、原因: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根源找,深层原因,即导致事物发生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历史客观规律的要求直接原因(最直接的往往称导火线,一般为表面现象)例:一战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往往会涉及到经济根源)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表面现象)2、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例:新航路开辟背景:【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条件】 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地图与造船技术进步;罗盘针在海船上普遍使用;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3、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不要过份强调一个人的作用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4、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例:新航路开辟影响:既加强各地联系,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也带来一系列殖民掠夺。
5、目的、动机: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例:罗斯福新政目的:直接目的:挽救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统治及其政权6、性质:是事物所具有的特质,即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往往从阶级关系入手7、效果、结果、后果(主要结果)、成果(最重要的成果)、结局结果、效果:使用最广泛,是中性词,可指好的结果(效果),也可指坏的结果(效果)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的方面,一般情况下,结果可以代替后果8、改革类的学习方法:(1)为什么要改革(2)怎么改革---措施(3)改革的结果或影响9、经验、教训、失败原因、认识、启示这类词,就其主要意思来说,都是人们从实践包括成功的实践、失败的实践中得来和知识经验,是实践成功后得到的认识教训,是从实践错误或失败后得到的认识二者的区别在于经验是指成功的东西,它有推广的价值,教训则是指失败的东西,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供后者借鉴回答“失败原因”和“教训”内容基本相同认识:本来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即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有反映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和内部的联系的认识。
历史试题的“认识”往往是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表现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至少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才行启示:启示,是人们受某种历史事物的启发指示而有所领悟,其特点是由此及彼三、中考题型解题技巧:(一)选择题1、审题方法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惟一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为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要求是:⑴、读懂背景材料每组选择题之前所出现的引导材料,是这组选择题的共同情景材料,其与各试题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系,试题也都是受背景调控的背景对考生驾驭材料和选择答案有着极强的提示作用和限制作用要重视对背景的解读,明确其时限和范围及所考查的主旨等⑵、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⑶、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是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⑷、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胡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⑸、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⑹、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观点,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2、选择题类型(具体解题技巧方法详见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A、表述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肯定型选择题)特点: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或者“……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解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
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组合选择题特点: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C、因果型选择题特点: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法: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D、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特点: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E、比较型选择题特点: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解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F、材料型选择题特点: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法: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G、概念选择题特点:这种题型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它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有机渗透和运用,备选项的设计立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与提高解法: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因此解答概念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H、知识型选择题特点: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法: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I、排列式选择题(先后顺序式选择题)特点: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其形式有序号式和非序号式两种。
解法:解答此类选择题可采取首尾两端法(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或大大提高命中率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J、图表型选择题特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二)材料题1、解题思路:一、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二、根据关键信息,联系储备知识、落实到相关教材内容;三、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的融合,初步确定答题要点;四、答案表述:观点正确、标的明确、层次清楚、多角度分点表达,注意结合材料上述三条能力要求成为了指导我们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依据结合教学经验、体会,我们把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概括为以下的四步曲: 阅读理解材料 (1) 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