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日思归教学设计.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人日思归教学设计 人日思归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简介 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历仕北齐、北周及隋,后为隋炀帝妒其诗名所害诗与卢思道齐名有《薛司隶集》薛道衡是当时北方出名的诗人隋文帝想灭陈朝,统一中国就派薛道衡出访陈朝,显示隋朝的实力 二、词语解释 1.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2.人归落雁后:诗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 3.思发在花前: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发生在春花开放以前 三、赏析:诗句一开头就报告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从诗句的词语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后两句,诗人报告我们,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由于种种理由,真正能动身回乡,可能要落在南雁北飞的日子之后诗歌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普遍心理 四、诵读 其次课时 一、从诗的整体框架着手 从标题上看,“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传闻女娲造物之时,人是第七天造出来的,所以称初七为人的生日,“思归”即为思念家乡、归心似箭之意。
正月初七这天,在异乡思念故土题目表达了凄凉,在节庆日,竟不能与亲人团聚,更显诗人思归不得归的寂寥苦痛,这是一个造人的日子、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而自己一个人却在他乡孤苦一人,思乡情深哪 再此后诗的整体框架上来看,此诗属于五言绝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押韵整齐有格式,笔墨精省,布局简朴,整体来看平平淡淡,但低吟之际,更显欲语未发,内涵深藏其中,诗人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迷漫在字里行间 诗的前两句首发字为动词,以动入眼,更显心情的急忙;后面两句以名词为首,整首诗的感情就开头缓慢下来,这样更轻易激起诗人心中的那份混乱却又绵延的思乡之情 而诗歌中的韵脚“ian”,发音缓慢,有缠绵之意,也有南方人所具有的优优美,更显整体诗歌的粘稠,更突显对家乡的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把自己的感情深深的粘在了字里行间以及的思乡之情延绵不断 二、在语义层上的挖掘 诗歌在语义上形成了比较,“入春才七日”这句话说得平平淡淡,好象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那么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可能在他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留心一算,他不禁消沉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言外之意,时间怎么过得那么慢呀! “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象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就会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帐惘之情迷漫在字里行间,就会品尝到诗人羁居异乡的苦涩之情。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比较,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读者可以从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会意到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便更显凄楚、悲凉,为世道炎凉而叹惋 传闻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借这个传闻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忙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擦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在这里,诗人先说“人归落雁后”,再说“思发在花前”,从将来的迟归的结局来回想眼前的念念在心的思归愿望,更见出诗人身不由已的苦恼读者仿佛可以听见诗人对鸿雁说:你们有一双自由的翅膀,我却没有,你们断定比我先回到家乡但是,我的心思却在你们动身之前就早已经到家了 语淡而情浓,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其次,这首诗布局精良,对仗极工,表现出典型的齐梁风格 “七日”与“二年”相对,“人归”与“思发”相对,北雁南飞与人要北归相对,一“入”与一“离”相对,一“后”与一“前”相对,……短短的二十个字,经诗人的高明剪裁,就像一首绝妙的回文诗,把思归盼归之情融进九曲柔肠之中,往复回环,可谓是韵味悠长,归念绵绵,尽得诗家含蓄之妙。
三、从诗歌的意象层看:诗歌中写到的“雁”和“花” 鸿雁是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极易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往往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花开象征着梦想、青春,人生的璀璨,春天的花开,象征着梦想、开头,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一个憧憬,但是却又从侧面陪衬出,在百花将要齐放之际,却没有亲人相伴,共赏美景、共叙情意,悲凉之意油然而生 人虽然要等到北雁南飞的秋后才能返家,可这思归盼归的心情,却在春花开放以前早早地萌生出来要是真的到了万紫千红的时候,这思归盼归的心绪又该萌发多少呢? 待到深秋时,北雁向南飞,在外的游子却要自南方回到久久思念的远在北方的家乡借鸿雁传书寄情是古人表达思归盼归心情的习惯用法,而诗人却反向递进,借情感与景物的巨大反差,更进一层的反衬出可望不成即的怅罔之情 四、结果从神话原型层面举行深层解剖 古往今来,诗歌中抒发思乡之情甚多,“雁字归时,月满西楼”,以及现代出名电影《雁南飞》的主题曲中唱到“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春是情意最浓之时,鸿雁寄书信,春花表情趣, 春天、雁、花,大地上的生物,每当人在这样的季节,看到这些景物,难免会有所思有所想。
初春时家人团聚,虽远在他乡,背负使命,但若能如雁般实时赶回与家人共赏春日里的绚烂百花由大雁便开头想到家乡亲人,那么百花开时,看到这种景象,情意便会更浓 人更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生活,“七日”和“二年”形成相对,具有相对论的特点,短短的七天,却犹如过了两年一样,这样的度日如年,在作家的笔下经常用到,对一种对自己留下深刻情愫的东西而深怀感情,便觉度日如年,如情人之间几日不见,便觉相隔多秋等等;虽在雁归之后,但思念之情在花开之前,这种思念是可以提前的,可以预见未来的,更需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度过这段思痛之感在初七这个特殊的一天,看到南归的大雁,对亲人寄托了浓重缠绵的思乡之情 五、诵读,背诵过关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