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所有制和分配制度讲义资料.ppt

44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142646287
  • 上传时间:2020-08-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13K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关系,第二章,,,,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所有权关系,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含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从广义上讲包括“四方面经济关系”,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占有、归谁支配、归谁使用以及发挥这些权能得到的物质利益归谁所得和支配的关系 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区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占有、支配、使用这四个方面的所有权关系是所有制;而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四权的多样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四权是以复杂多样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所有权可以统一于一个主体,全部归一个主体去实施(如国有国营);也可以被劈分、拆细、互相分离、独立出去,也可以重新组合为统一组权能,如占有权、使用权和部分支配权结合成经营权所有权和经营权能够两权分离如国有民营、国有承包、国有租赁等三、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不同范畴,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是一个经济范畴;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与核心; 就历史顺序而言,所有制先于所有权而存在所有权是指财产归谁所有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法律范畴; 生产资料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国家出现后,才使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法权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所有权的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所有制决定一定的所有权;但所有权对所有制有积极的反作用,具有维护、巩固和发展所有制的重要作用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本质特征,(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二)公有制的本质特征,其本质特征表现在“剩余”的归属上 私有制使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可以单纯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劳而获地取得一份收益剩余”一开始就归生产资料所有者个人所有 公有制企业的“剩余”不是一开始就归个人,而是归劳动者群体占有和支配,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加集体福利等方面个人无权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索取不劳而获的收益二、公有制形式与公有制实现形式,(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种主要形式: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是由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的。

      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应当实行两权分离全民所有制为何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是由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的原因有三: 一是全民所有制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有机的社会化生产体系,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指挥和协调社会各企业生产的社会中心----国家; 二是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承担起社会中心的职能; 三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真正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的根本利益服务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形式 集体所有制存在多种具体形式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农村中的主要经济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的统一领导和家庭的分散经营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所有制形式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所有制形式是指自身的具体形式如公有制的自身具体形式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一定所有制经济采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一定的所有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实现形式。

      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形式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两种实现形式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局面:股份制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等 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制姓“资”?姓“社”?,在我国过去长时期内,股份制被认为是只有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可以实行的企业组织形式 随着认识的深化,人们认识到:股份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其优势有: 有利于两权分离;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有利于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股份制企业的治理结构比较合理 股份制在社会化市场经济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从而也可以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股份制姓“资”?姓“社”?,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便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地位,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股份合作制姓“资”?姓“社”?,我国大量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它将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经济特征。

      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出资者,利益捆在一起,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和促进企业发展对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应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二是指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控股,或者国有企业出售部分股权,用同样的资本投入,可以扩大国有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大放小四、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个体所有者经济,即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直接支配和经营的一种私有制形式。

      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是指通过引进境外资本在我国建立的“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资“企业从本质上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经济2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公有制经济看法:从对立论补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是对传统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非公有制始终是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春风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要继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非公有制共同创造中国经济成功奇迹,中国经济成功与其他转型国家有一个根本区别,就是中国没有走私有化道路,而是采取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道路 现已形成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与非公经济三足鼎立的新格局非公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2005年底,全国非公有制经济资本规模占全国资本规模的3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每年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万个,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65%;出口创汇占70%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轴上的两个车轮,共同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三节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主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有两种主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一、按劳分配的含义与性质,(一)含义:按劳分配是指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对按劳分配的含义的理解 (1)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是个人劳动收入分配的惟一尺度排除了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对分配的影响对按劳分配含义的理解,(2)收入分配的对象不是全部社会产品,而是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的国民收入中用做个人消费的部分 (3)取得收入的劳动必须是为社会所提供的劳动 (4)作为劳动收入分配标准的劳动量必须是社会平均性质的劳动。

      (5) 作为劳动收入分配依据的劳动应是流动形态的劳动二)按劳分配的性质,按劳分配制度是至今为止一种最公平、最合理、最进步的分配制度,因为只有它消除了利用劳动以外的手段剥削他人劳动的现象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1.按劳分配中的“劳动”存在的社会形式不同 马克思设想的个人劳动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只能是局部劳动,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市场将产品卖出,局部劳动才转化为社会劳动 按劳分配中的“劳动”是否是直接社会劳动是两者的区别2.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表现形式不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中的个人劳动量可以直接用劳动时间表现;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只能迂回曲折地通过价值来表现,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表现 “劳动量“直接表现和迂回表现的区别3.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不同,马克思设想按劳分配将借助于劳动证书或劳动券的形式来实现;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实现必须借助于货币 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按劳分配借助于货币工资来实现,并以奖金和津贴等为补充形式4.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的脱节程度的不同,马克思设想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劳动报酬不会与劳动贡献相脱节,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体现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在一定程度上的背离是大量存在的。

      5.按劳分配的标准不同,马克思设想按劳分配在全社会按统一的标准实行分配;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分配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非社会 社会统一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区别,三、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方式主体地位的四层含义,1.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2.在公有制企业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 3.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主要依靠按劳分配取得的 4.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与按劳分配不同的一种分配方式,它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如投入资本得到利润,投入土地得到地租,投入劳动得到工资,投入资金得到利息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通过商品交换实现的一种多种社会制度中通行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我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思维导图.pdf 人教新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