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原文.docx
5页血肉筑成的滇缅路原文 还原真实的滇缅路 :章东磐 ①今日你从昆明乘汽车前往畹町,当年的滇缅路已经一寸都看不到了 宽敞的高速大路让汽车可以像风一样穿过崇山峻岭深沟和两山之间,被数百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架成坦途,太大的山就挖一个长长的大洞,让几辆并行的汽车毫无阻滞地冲过去习惯在山路上回旋的司机们爽得一塌糊涂, 上百公里可以始终踩着油门走,极速狂飙如飞,结果真的从高上云端的新大路上飞了出去,他们在将近一分钟后才会掉落的地方,很可能就是最早的滇缅大路 ②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哪条山路上流过这么多的鲜血这条1100公里的大路,有超过40万至少6个国家的军人阵亡在与它直接有关的战场上,假如再加上至少两倍于此数的中缅两国死难平民,则这条曲折的坎坷山路上每一米都是一条人命,每一米都仰面朝天地躺着一位死者,他们手拉手从云南省会昆明连接到缅甸的交通枢纽腊戍也就是说,这条路从修筑起的不到5年,几乎用人的骨肉又重新铺了一遍 ③始终到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我们实际上都并不知道这条大路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意义,好像也没有人仔细地讨论过它一 ④1999年,我第一次自己驾车驶上滇缅大路,开过大理之后,还有不少的路段依稀保存着当年的样貌。
时近黄昏,金色的阳光斜斜地洒在路上,让那条被60年的汽车轮胎和鞋底抛光成晶莹剔透的塘石路绚烂之极,衬着背后苍黛的远山,有一种渐上天际的绝世之美这种叫做“塘石路”的路面是滇缅大路的特色,在今日所存无多它是用俗称“狗头石”的长条石块竖着挤压排列成路面,两侧再用巨大的石块拦住它们,使每一块石头经年累月都不会略微松脱石头当然不怕高原太阳的暴晒,所以永无柏油路面一到夏日常常稀乎烂糟的局面当然也不怕雨水冲刷,没有土路一下雨变成一条烂泥沟的担忧而且石头朝上的部分大约拳头大小,即便稍有不平,汽车走在上面并不颠簸二 ⑤滇缅路是抗战时中国的血脉,也是缅甸之战的导火索对于曾经期望3个月搞定中国的日本,很大程度上是这条路拦住了他们迈向完胜的步伐为了切断这条路,日本人生生把缅甸这个安静的翡翠般漂亮的佛教之国拖进了全然与它无关的中日之战日本军队把发起于缅甸的战役定名为“断”,战略意图清晰明白,彻底切断中国的陆上补给线 ⑥那时候,中央军校炮科要实弹射击,用几发炮弹,都必需校长签字,而校长就是蒋介石军事物资管到这么细,国家军事资源之匮乏,这一个例子已经说明问题了战斗打到第5年,中国的反抗仍旧没有被摧毁,很大程度上都靠着这条唯一的血脉。
这条几乎是悬挂在层峦叠嶂上的大路上,日夜奔驰着各式各样的货车,许多都是南洋的华侨为祖国抗战而捐献的 ⑦我曾在几年前为了查找一座当年美国工兵架设于滇缅路上的钢桥而走过一段极凶险的老路,一段早已废弃掉的老滇缅路那是接近40度的陡坡,一面是峭壁,一面就是悬崖即使不避让对面来车,也让人开得手心出汗,胆战心惊戈叔亚告知我,那时很多南洋华侨机工驾驶的还是烧木炭的卡车,上这样的陡坡,要烧好一会才能往上冲一小段,车上放着几块三角木,每当车冲至无力,站在车门外的助手要立即跳下车去把三角木塞在轮下,防止溜车等车烧好压力,又要飞速地拉出垫木,跳上车,否则就要跟在后面跑,因为车不能停下等人这些本是平民而又生活相对优渥的机工们,有多少人为着自己素未谋面的故国能够挣出灭顶的深渊而舍身在了滇缅大路沿途的莽莽群山之中在我所走过的滇缅路沿线,没有观察一座属于他们的纪念碑 三 ⑧在澜沧江昌淦桥近旁的另一条江上,有一座完整如初的美军工兵架的钢桥悠长的岁月好像全然与它无关,60多岁了连皱纹都没有在一端的斜梁上有凹痕,那是整个桥身唯一的损坏,据说留下那个脸盆大凹痕的卡车完全撞烂掉了我想起怒江和澜沧江上那些比工兵桥年幼很多的小弟,那几座叫做“红旗”“东风”的好像更应结实的钢筋水泥大桥,或者经受了几次大修,或者只放单行。
只有这个漂泊来的弃儿,仍旧像小伙子一样伸展着毫无老态的脊梁 ⑨我们真应当在这座桥头用上好的钢材铸一面纪念铭牌,告知今日的中国人这座桥的来历工兵桥和昌淦桥之间,还保存有一段尚称完好的滇缅大路,是建遗址博物馆的好地点就这么小一片区域,有多少故事可以讲,可以让后辈亲睹惋惜为着一座正在兴建的电站,此地很快将荡然无存了 1、第5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请概括“还原真实的滇缅路”所包含的内容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转述“戈叔亚”的话,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9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如何看待在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去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塘石路的描述,转入下文对抗战时期滇湎路上南洋机工的叙述;内容上,交待了滇缅路在抗战时期的战略地位。
2、还原一条富有特色的“塘石路”,还原一支勇于献身的南洋机工,还原一座完整如初的钢架桥 3、让戈淑亚作证,突出滇缅路艰险难行的特点,突现南洋机工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对南洋机工的爱国精神的赞美与仰慕 4、观点之一:保留 ①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两者并不冲突 ②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代人对祖先和后代应有的责任,对训练和启示后人有不行替代的作用 ③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持其历史的连续性,不割断历史,不作虚无主义者 观点之二 去除 ① 对那些已经失去功用价值和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去除 ②符合当地进展的需要和实际状况,可以去除 ③现代化建设能给民众以利益,符合群众意愿的,可以去除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