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课小调进入关系大调.doc
13页第三十三课 小调进入关系大调在课的开头,大叔说:“我是迫不及待的要对你讲——关系调,小调的关系调先说什么是关系调?——一种调号所表示的大、小两个调,互称为关系调举个例子来说:一个“b”记号是什么调? 一种调号表示大、小两个调,是F大调,也是D小调 F大调与D小调就是关系调,F大调的关系调是D小调,也可说D小调的关系调是F大调 那两个b呢? bB大调与G小调就是关系调 1个#呢?是G大调也是E小调,G大调与E小调互称为关系调 3个b呢?bE大调,它的关系小调是C小调 3个#呢?是#F小调,它的关系调是A大调 大叔打比方说:关系调若夫妻,大调是丈夫,小调如妻子,妻子如何倾慕丈夫,小调就如何倾向大调 在三十二课的曲例中多首乐曲都有括号( )的局部,这个段画了括号( )的局部并注明是转入关系大调,就是这里所谈的转入关系(大)调 在奉献全生歌中的-:的和弦是G、 C、C、 C此曲在G小调中是:F、bB、bB、bB 在耶稣大爱深不可测中,是E小调,在第3小节前半,用G、D, 第5小节全节,用G、D, 第7小节的后半,用Am / C、D。
请看后方的解释 在拜厄93条中,是中规中矩的由A小调,在 小节中,用C(C / G)、C / G,G7,C 在三博士歌中,由E小调,在 用D7、G、G 在以上的诗歌中,我们发现转入关系大调时,不可少的和弦一定是属(7)和弦与主和弦,特别是以属(7)和弦连接主和弦,有了这两个和弦调性就确立了 还记得宋大叔强调:三个正三和弦中,以主和弦与属(7)和弦要比下属和弦更为重要 属音倾向主音,属和弦的3音,导音 — si更是导向主音,特别是属7和弦,它包含了一个减5度;这个减5度,一个调中只有一个,所以它指明了调性所以,属和弦、属7和弦接主和弦就确立的调性 所以,转入关系大调,就必须用其属(7)和弦接主和弦 (在前方所用的重属和弦,就是转入属调,也是用它的属7接主,切记:一切的转调都是用属(7)接主以确立它的调性 由小调转入关系大调,音响就豁然明亮了,所以,由小调转关系大调常用在乐曲的高潮 如:奉献全生歌-;耶稣大爱深不可测的第5小节;拜厄93条的-小节;三博士歌的第-小节,以马内利来临歌的副歌,都是在高潮的地方转入关系大调现在,再进一步谈谈:(1)是不是一定用属(属7)接主呢?倒置使主和弦在前,属(属7)在后行吗?其实也是未尝不可的,只要主与属(7)相连出现,这转入关系大调的音响就确立了。
如:贝多芬的给爱丽丝,在小调的实行中,出现了C接G,一闪而过的进入关系大调,然后又是一片幽暗的回到小调,这关系大调的出现就是用的主接属在拜厄93首中转关系大调竟是先用了第6小节的C / G( )接后半的G再接C,做成 的不完全复合终止式,也是极好的处理 (2)转关系大调一定是使用属、主的出现吗?用别的和弦行不行?用别的和弦就不能分辨调性了,请看:耶稣大爱深不可测,在谱上的倒数第2小节: 它的和弦是:Em-Am / C-D,我们是否能将它解释成这是转到关系大调了,它是G大调VI-II6-V?不可!它的Em-Am / C完全不具备G大调的音响,只在最后一拍的D,是G大调的和弦,才绽露出大调的音响若是后方再接G,其转调就确定了,但后衔接的仍是Em,所以,这不真是转入关系大调仅仅因着这个D和弦,而将其前方的Am/C强解成是II6,II6代IV嘛,所以,此处勉强称它是转入关系大调 所以,转关系调(任何一个转调)必须是属(属7)接主,别的和弦均不能替代 (3)在十八世纪之前的巴洛克(Barogue)的音乐中,常有虽名为小调的圣咏中,却是使用了很多的关系大调,乐曲的结构是又像小调,又像是它的关系大调,这两个调有时不分主从的使用在一首乐曲中。
这首以马内利来临歌就是个例子,在E小调中,G大调几乎占了一半的分量请弹,听它的效果 再如这首名为亚伯拉罕的主歌(新编赞美诗400首的第5首),是首犹太人的旋律,它是小调?还是大调?(注1) 这个 是代替重属和弦bB7接bE以转入属调注2)高音部的F音是个挂留音,后方的 才是和弦音挂留音请容以后解释 (注3)最后一小节的两个和弦本是bBm接Fm(IV-I),是个教堂终止的阿们,但巴赫领头常将I(Fm)的3音升高半音,改成大3和弦,变成bBm-F在弹奏与分析和弦之后,我们会发现它是F小调的开头与结尾,但乐曲中间的局部却是(几乎完全是)bA大调,全曲有一大半是在bA大调中实行怎会如此呢?宋大叔要藉此谈一点深入的问题一个大音阶,是由主音do依三分损益法(也就是西洋的泛音理论)而产生大调的音阶(音阶先产生,随之在后的才有产生的理论),在这个音阶中有两个与主音关系最密切的音,它们所建立的和弦就是三个称为正三和弦的大三和弦,它的音响如其地位,明亮壮丽 在大音阶中,还有几个本来当作次要的上主、中音、下中音的音,这三个音离调(离大调)较远,其所建立的和弦都是小3和弦(指自然小音阶),它们的音响幽暗、哀怨,被称为是副3和弦。
岂不知它们自成一格,以la为主音,也建立相同音响,主、属、下属三个和弦,它们成为另一种风格的系统 大调与小调,一刚一柔,一明一暗,一阳一阴(大调本来也称为阳调,小调称为阴调),两者相对应,两者相交融,将之喻称为夫妻,非常贴切 这样的分析是盼望学习者: (A)得知上帝创造的奇妙,音阶形成、和声的建立,不是出自人的智慧,而是造物者上帝的作为 (B)学问都是领受来的,不再因知识、学问骄傲,谦和虚心敬拜上帝 (C)将音乐理论引向更深入的美学观,而不因物欲的支配,使音乐流于浮浅 (4)导入关系大调的途径:因为关系调的密切,几乎任何一个和弦均可导入关系大调例如:(以A小调与C大调为例) A小调的IV(Dm)是C大调IV(F)的代用,用Dm7接V7(G)再接I(C) A小调的I(Am)接C大调的IV(F)再V(7)(G(7))接I(C)A小调的I(Am)接C大调的I(C)或 (C / G)再接V(G)接I 转入关系大调不是一定的规则,有时,旋律中出现关系大调的属(7)接主的条件,即可转入;但有时旋律可作大调解释,也可作小调解释时,就尊重配置和弦者(或作曲者)的选择意愿了。
现在,面对中国旋律使用自然小音阶的和弦配置 上一堂课的那首: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此曲写了两种伴奏的音型,我们会发现,只要按照它所配置的和弦不管是柱形伴奏或琶音伴奏,其音响效果完全相同所以配置什么和弦才是重要的 在光盘上,将第四小节依旋律的显示转入关系大调,用bB与bE(是bE大调的V-I) 可不能够不转了?第四小节保持在本调(C小调)?当然能够,用: 这么一来,小调的感觉就多了,音响就趋向暗淡了其中加了个bE是为了不让V-IV(Gm-Fm) 相对来说,再增加使用关系大调如何?第3小节即可用bE和弦转成关系大调 当多了一小节的转入关系大调,它的音响就更明亮了 请比较一下从保持在原调,到一小节转入关系大调,到两小节用关系大调,它们的音响的不同 所以,转入关系大调,不是必然的,端视你对音响的要求转入关系大调也不一定是用在乐曲的高潮,为变化和声的色彩也是能够用的但是有的乐曲在旋律上是很明确的显示出转入关系大调,必须要明确的判定才行 在末后,编者还有一些话要说:我要藉着一首诗歌来说明: 这首诗歌在谷中清泉中歌名叫《谁能使我们》(p.413) 请你把它唱熟,再弹奏我所配置的和弦: 这首歌是有名的中国古调,看起来该定为是羽调——西洋的A小调,其实仔细看,此曲的最后两小节是后加的,两小节前就像能够结束了。
那不就是结束在宫调(C大调)了?所以这不是西洋的曲式 所以,要套用西洋的曲式作成终止式吗?不但曲式如此,我们发现它的旋律所显示的和弦,更无所谓是小调?大调?是小调的正三和弦?是大调的副三和弦?更遑论何处转入关系大调了 它毕竟是个中国旋律,我们在没有自己的和声体系下,勉强套用在西洋的小调之下所以,此曲及某些中国旋律,你就凭其音响配置和弦吧,正如在前方第廿七课所言,不必管它的和弦法则了 作业:以下小调的乐曲,请写出和弦(不必注明转关系大调,都以和弦表示即可写后要弹,依和弦弹奏,不靠写谱弹奏后方答案,不准抄袭,只供写后参考: (1)向我主唱哈利路亚(喜乐赞美主900首的86首) (2)登山宝训(谷中清泉509首) (3)耶稣!耶稣!(谷中清泉357(二)) (4)荣耀的主(喜乐赞美主900首的66首) (5)我是黑夜行人(谷中清泉478首) (6)慕(谷中清泉390首) (7)全地当来向主歌唱(喜乐赞美主900首的78首) (8)当圣灵在我心(喜乐赞美主900首的440首) (9)让我爱而不受感戴(谷中清泉443首)参考答案: (1)向我主唱哈利路亚 Cm,Gm Cm Gm Cm Cm,Gm bB7,bE / bB(bB7加旋律音是bB9,后方使用bE/ bB( )较为平和。
Cm / G ,Gm Cm (2)登山宝训 Dm Gm,Dm Gm,Dm Am,Dm Dm Dm,Gm/ bB(当作F大调的II6代IV) C,F Dm,Gm/ bB C,F F,Dm(在F大调中,视为是VI代I) C,Dm Gm,Dm/A Am7,Dm(3)耶稣耶稣 Gm,Dm7乙 Gm,Dm7甲 Gm,Dm7甲 Gm,Dm7 bB,F7 / A bB,Dm Gm/D,Dm Gm (4)荣耀的主 Em Em G B Am G,Em D G Am Em/B B7 Em (5)我是黑夜行人 Dm,A Dm F,C F bB,F C7 F Gm,Dm A C,Dm A Dm Gm,C7 F bB,F / C C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