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高考3+1+2政策解读及选科建议.docx

34页
  • 卖家[上传人]:g****z
  • 文档编号:595354443
  • 上传时间:2024-11-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8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高考3+1+2政策解读及选科建议什么是“3+1+2”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学校”的组合方式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影响等级赋分原则“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

      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为:单科特性解读选考科目与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下面大致列举各学科学习难度及选科情况,供考生做选科参考生 物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他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几年来说,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社会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物 理物理学科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对现在和将来的理科学习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地 理地理科目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考题客观但答案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对于选择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偏理科的地理,显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历 史纯文科的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较简单由于是首选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这部分人都会选择这个科目化 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这个学科是有助于考生的发散思维,是我们在今后繁杂工作能分析解决问题政 治政治学科记忆内容多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

      也正因为此,它每年试题变化大,所学内容可能和要考的内容就会有差距,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没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关键是没有把握,浮动可能会较大所以,导致选考的人数相对较少的但政治是大学考研必修科目,如果高中未选考,造成长时间的知识断档,对今后的考研之路是有一定影响的学生选科时存在的盲目行为1.跟风式胡乱选择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为什么很多学生扎堆选择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选物理确实重要,因为这样大学专业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绩很不好呢?也还得选吗?实际情况就是有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跟风选了,好像不学物理让人感觉不够聪明,属于智商低行列似的强求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2.靠感觉感性选择也有不少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自己感觉哪门学科学的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就选了,其实人家这一门成绩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强也有的同学自己比较自己的各科情况,认为其中某几科成绩相对其它科较好,于是就选了,而不是和别人比较3.靠兴趣爱好选择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但是就是考不了高分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一是借助专业测评工作,做综合评判。

      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工具来做综合评判二是从后期报志愿选专业方面长远考虑4、哪科分高选哪科一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5、选文理矛盾学科,因暂时成绩回避难点在3+1+2的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对于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这样选很可能没有专业可以报6、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有的家长和学生对于以后的职业方向和未来没有规划,又担心高考报志愿受限,因此盲目选择覆盖率很高的组合专业覆盖率只是选科时的参照因素之一,片面追求不可取虽然“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最广,但是学习难度也很大,得分偏难,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大1)高中入学就着手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越来越多的专业明确了选科要求,选科前先选专业这可能成为未来的必经之路,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学生可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帮助孩子确立目标,科学选科7、过分钻“赋分”空子现阶段,部分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赋分情况会根据每年的选考情况有所变化,一般很难预测从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就导致了在等级赋分制下,大家的总分越来越集中,中上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避开和尖子生之前的竞争,反而赋分情况下,1+2学科的分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有缩小的因此“绕路而行”“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1)提升自身实力才是王道尤其在大多数省市高考满分750分,语数外三科450分,占到了总分的一半之多,关注外界数据之余还是应该在自身分数提升上多下功夫!(2)考虑学科思维的搭配问题科学来说,物理化学理科思维明显;历史政治学科思维相似度更高比如一个学生政治、地理成绩很好,但却不喜欢历史,如果他因此就选了物政地组合,其实并不是明智的选择8、不明所以参考“重要”数据往年选科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指引,但是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段、不同选科模式下数据的可参考性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

      盲目参考数据不可取,结合所在省份所在高中数据才为上策1)政策差异,情况各异由于政策不同,各选科组合在“3+3”和“3+1+2”模式中优劣可能大不相同如类似物史政、物政地这种“1理+2文”组合,在“3+1+2”中属于有点无厘头的组合,但在“3+3”中却是出过高分状元的存在2)教育差距,带来的选择差异每省的教育水平不同,选科趋势也会有所不同根据统计数据,在北京考生选考化学、地理比重较大,而在天津选考生物、化学人数较多,在山东省选考地理、生物人数较多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1、学科基础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1)分数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2)排名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 高一、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高三模拟考试后,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3)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2、提升空间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学科潜力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进行模糊判断,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2)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判断?只能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想不明白补基础易,补思维难3)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日常学习,你是喜欢读和背,还是算和练?3、兴趣倾向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根据对老师的喜好选科,高考很可能会吃亏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有时候,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建议可以借助兴趣职业测试,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4、大学要求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有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有的专业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还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

      3+1+2”模式下12种选科组合01组合:物化政可选专业:超过96%物化政组合是最新选科指引下的王牌组合,专业覆盖率最高,专业选择面最广,共有737个专业可选;组合优势/劣势:专业选择面广,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分析及建议:物理+化学+政治,这种组合的优势在于:第一,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6%;第二,为未来发展有帮助,政治科目的加入,有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这个组合中三门学科所学的学习能力各有侧重,物理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尽管是偏理科科目,因为知识体系的因素,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三门学科之间关联性小,学习跨度大,所以,学习该组合需要文理科素养兼备不具备这种特点的考生,一点要慎选02组合:物化地可选专业:超过96%物化的组合专业覆盖面也较广,可报考专业门类多,理科、工科类的热门专业都可以报考,此外经济类、管理类、农学类、医学也在选择之列组合优势/劣势:记忆背诵内容较少,学科之间关联密分析及建议:这个组合是一个比较偏理科的组合;它的优势有两个:一是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均超过了96%;二是学习时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少,理解的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密。

      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与擅长文科思维的学生相比,那些能够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学地理更具有优势同时,这个组合也存在着挑战: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03组合:物化生可选专业:超过96%物化生组合是传统的“理科组合”,学科关联度大,理科优势显著,在新高考模式下依然保持热度,但该组合优生较多,竞争较大组合优势/劣势: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分析及建议:物化生这个组合可以说是纯理科组合了,一般理科很强的学生,都会直接选择这个组合,这样的选择可能会违背了新课改全面发展的理念,但是新高考选科还是要以学生的个人意愿为先,按照兴趣爱好为准一般选择物化生的学生,要么是理科特别好的,要么是文科特别差的大家都知道新高考采用的是赋分制,如果物化生成绩一般的学生选择这三科,遇到理科学霸,是很不占优势的,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04组合:物政生可选专业:92%左右物生政组合专业覆盖面有所下降,但经济类、管理类、农学类、医学等专业仍选择之列组合优势/劣势:适合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的学生分析及建议:这种组合虽然也有一些专业不能报考,但是竞争压力也会小一些,反而会赢得很多优势。

      比如,学了物理这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分层作业(含答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导学案)汇编(含两个导学案).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导学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珍视自由》教学设计.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教学设计:四、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2《践行平等》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 实数 复习学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导学案(含答案).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实数》每课时 教案汇编(含七个教案.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学习项目三《3 为班级小乐队编配合奏曲》精品教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导学案(含答案).doc 河北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6课 高效获取信息的方法》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素养进阶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开花结果》教学设计.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