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阿房宫赋练习.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28048619
  • 上传时间:2023-05-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教材重点文言篇目过关检测《阿房宫赋》(粤教版必修二)   诗人之赋“丽以则”  ——《阿房宫赋》鉴赏  《阿房宫赋》,“雕绘铺陈”,“词彩华丽”,关注社会,曲言讽谏,是一篇典型的“丽以则”的“诗人之赋”从汉代至晚唐的律赋,都不乏咏古之作,但作者大都只是抒发自己的思古幽情,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虽名噪一时却不能久远杜牧的《阿房宫赋》把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高超的写作技巧,深深的忧国之情,令人高山仰止,的确是千古传诵的佳作那么,杜牧用什么样表现手法来为文章写作主旨服务的呢?一、 铺陈排比,为抒情议论张本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竭力铺排宫殿耗费之巨大、规模之壮观、构造之精巧、布局之繁复、陈设之华美,让人无不为宫殿的繁华而倾倒从外观上看,“覆压三百余里”的气魄、“隔离天日”的气势、“春光融融”“风雨凄凄”的气象,无不折射出秦帝国的赫赫声威走进宫去,人物之多、用品之盛,又让人不禁扼腕长叹明星”“绿云”“渭涨”“雾横”“妆镜”“晓鬟”“弃脂”“焚椒”,表现出美人之多,无数宫女甚至“不得见(皇帝)者三十六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多年的“收藏”“经营”“精英”,“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多少百姓为此宫丧失了生命,多少财物被此殿白白地浪费;多少宫女的青春被扼杀,多少珍奇珠宝被糟蹋:统治者的骄奢与淫逸可见一斑。

      这极力的铺叙,寄寓了作者沉重的感慨和深深的忧思作者极力的铺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要通过阿房宫这个秦王朝奢侈的缩影,让人们认识秦灭亡的本质原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灭亡的前车之鉴,希望“后人(唐朝统治者)哀之”更要“鉴之”二、 对比鲜明,带给读者强烈冲击   为了让当朝者强烈的感受到自己的赤诚之心、领悟本赋要真正表达的意图,杜牧采用鲜明的对比:从阿房宫的角度来说,作者用阿房宫的精美绝伦、气势非凡和“楚人一炬”变成“焦土”对比;用修建阿房宫的“木柱”“梁椽”“钉头”“瓦缝”“栏槛”“管弦”和“农夫”“工女”“帛缕”“城郭”“言语”对比,让我们在惊叹于修建宫殿的巨大耗费的同时,又不禁为它早已变成衰草连天的废墟而悲叹不已,为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而悲愤不已!从宫女的角度来说,一边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边却是“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不同的命运形成强烈的反差,带给我们强烈的感情冲击阿房宫表面的繁华最终经受不住“楚人一炬”;“朝歌夜弦”“舞殿冷袖”也掩藏不住宫女们的孤苦与辛酸一句“可怜焦土”,杜牧那满脸的激愤和深深的遗憾跃然纸上!一句“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那同情的眼泪和愤怒的神情呼之欲出!三、 以秦为主,兼论六国,曲尽其意。

         《阿房宫赋》,不论描写还是议论,都以秦为主,兼及六国就写作角度来说,秦为主线,六国为副线;就思想角度来说,以六国旧事作为秦的前车之鉴,一步一步地展示写作意图阿房宫无数的美人是六国诸侯的“妃嫔媵嫱”;阿房宫无数的珍宝,又是六国长期“取掠其人”的积累六国灭亡了,美人自是“辇来于秦”,珍宝更是“输来其间”,而秦却不以六国的教训为鉴,最终是自食其果作者由此暗示唐统治者,若再走秦的老路,便是步其后辙写到这里,本可以结尾,但作者却来了个大胆的假设,指出六国和秦若“各爱其人”,就不会有灭亡的危险,并把笔锋陡然转向当朝的统治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大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其心拳拳,其忠耿耿   总之,《阿房宫赋》不只是“词彩华丽”,更是一篇思想深刻、发人深省的“诗人之赋”文章的思想内容,就是在今天,也很有价值的  课文同步训练一.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解释加点词)1. 六王毕,四海一2. 蜀山兀,阿房出3. 直走咸阳4. 廊腰缦回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6. 杳不知其所之也7.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8.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9. 戍卒叫,函谷举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二、实词1、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古义:今义:(3)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义:今义:(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1)使①使负栋之柱②使六国各爱其人③两军交战,不斩来使(2)一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3)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④晋陶渊明独爱菊(4)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④留取丹心照汗青(5)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④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三、虚词1、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②或师焉,或不焉③且焉置土石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不敢言而敢怒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未云何龙②不霁何虹③朝歌夜弦④可怜焦土⑤族秦者秦也(2)名词用作状语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廊腰缦回③檐牙高啄④辇来于秦(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鼎铛玉石②金块珠砾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数词的活用六王毕,四海一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六、难句翻译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翻译: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翻译: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翻译: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翻译:七、名句积累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基础训练(20分 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明星荧荧(yíng) 蜀山兀(wù) 辘辘(lù)远听 鼎铛(dāng)玉石B.戍(shù)卒叫 囷囷(qūn)焉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C.杳(yǎo)不知所之 阿(ē)房宫 剽(piāo)掠其人 金块珠砾(lì)D.在庾(yŭ)之粟粒 尽锱铢(zhīzhū) 妃嫔媵(yìng)嫱 逦迤(lǐyǐ) 2.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下列六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⑤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⑥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A. ③⑥ B. ④⑤ C. ⑤⑥ D. ①②(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  B.③⑤⑥⑧   C.②④⑥⑧   D.②③⑥⑦(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可怜焦土 ②楚人一炬 ③韩魏之经营 ④辇来于秦 ⑤而后人哀之   ⑥骊山北构而西折   A. ①②/③/⑤/⑥④ B.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4.下列句子,句式与“戍卒叫,函谷举”相同是一项是( )A.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甚矣,汝之不惠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何陋之有哉 5.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8分)(1) 阿房宫的来历:(2) 宫人的生活情景:  (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4)秦亡的教训是:  二、课文精练(20分,选择题每道3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③   D.②④⑥⑦ 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奈何取之尽锱铢 杳不知其所之也B.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 第二段文字标有①②③④的几个句子间,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