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能力提升·B卷)(含解析).docx
14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能力提升·B卷)(含解析)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1. 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4 次测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12.45 cm B. 12.34 cm C. 12.35 cm D. 12.36 cm2.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m B.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2mC.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dm 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3. 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过程或结果正确的是A. 35.6m=35.6m×109nm=3.56×1010nm B. 35.6m=35.6nm×109m=3.56×1010nmC. 35.6m=35.6×109nm=3.56×1010nm D. 35.6m=35.6 nm×109=3.56×1010nm4.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10n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一座楼的高度C. 峨眉山顶的海拔高度. D. 一条公路的宽度5. 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时,刻度尺和三角板应如何放置?下图中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 6.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本书(去除封面)128页纸的厚度是8.9mm,书中每张纸的厚度是( )A. 7μm B. 14μm C. 0.07mm D. 0.14mm7.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述“我”运动时选取的参照物是( )A. 风 B. 船 C. 云 D. 岸8. 一列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相对车窗竖直下落,则( )A. 窗外有风,但无法判断风的方向 B. 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北向南的风C. 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南向北的风 D. 窗外没有风,站在铁轨边的人看到雨滴是竖直下落的9. 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10.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是( )A. 甲、乙匀速下降,丙停在空中,乙速度最大 B. 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上升,丙速度最大C. 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下降,甲速度最小 D. 甲、乙匀速下降,丙匀速上升,丙速度最小11. 正在行驶的甲汽车司机,发现前方较远处的乙汽车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近,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乙车与甲车相向而行 B. 乙车与甲车同向而行C. 乙车处于静止状态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 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 ,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③正确 D. 只有②④正确13. 一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他的( )A. 速度是大小不变的 B. 快慢是不变的C. 运动路线是直的 D.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的1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B. 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C. 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D. 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15. .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m.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 4m/s B. 9m/s C. 15m/s D. 20m/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6. 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_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请你说说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______三、实验探究题1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请指出不正确的地方1)___ ___;(2)___ ___18.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实验原理是 2)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下左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9.6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3)在下右图中,能正确反映出该纸锥从甲位置下落到丙位置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四、计算题19. 甲、乙两同学比赛翻越一座小山坡,同时以A处为起点出发,登上坡顶B处,不休息,再达到另一侧的终点C处已知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其中甲上坡的速度为匀速4m/s,30s后抵达坡顶,马上下坡,下坡速度为匀速6m/s。
1)坡长SAB为多少米?(2)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3)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4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6m/s,最后谁将赢得比赛?(通过计算说明)20. 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的G 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表所示站次站表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运行里程1北京南始发站08:00002济南西09:3209:341小时32分406千米3南京南11:4611:483小时46分1023千米4上海虹桥12:55终点站4小时55分1318千米请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至整数):(1)列车由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ℎ?(2)列车从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ℎ?(3)通过计算发现同一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____(选填“是”或“不是”)定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4 次测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12.45 cm B. 12.34 cm C. 12.35 cm D. 12.36 cm【答案】C【解析】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4cm+12.35cm+12.36cm3=12.35cm。
故选:C2.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m B.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2mC.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dm 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答案】A【解析】解:A、成年人的步幅在75cm左右,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0cm=1.5m.故A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7.5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人的头发的直径在100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3. 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过程或结果正确的是A. 35.6m=35.6m×109nm=3.56×1010nmB. 35.6m=35.6nm×109m=3.56×1010nmC. 35.6m=35.6×109nm=3.56×1010nmD. 35.6m=35.6 nm×109=3.56×1010nm【答案】C【解析】将35.6m换算成nm,正确的方法是:35.6m=3.56×1m=35.6×109nm=3.56×1010n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10n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一座楼的高度C. 峨眉山顶的海拔高度. D. 一条公路的宽度【答案】B【解析】1.76×1010nm=17.6mA.一个人的身高在1.76m左右.不符合题意;B.一座楼的高度约20m,符合题意;C.一座山的高度在200m以上.不符合题意;D.一条公路的宽度6m不符合题意5. 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时,刻度尺和三角板应如何放置?下图中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A.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B.错误,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C.正确;D.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三角尺的边缘,且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6.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本书(去除封面)128页纸的厚度是8.9mm,书中每张纸的厚度是( )A. 7μm B. 14μm C. 0.07mm D. 0.14mm【答案】D【解析】2页纸才是1张,128页纸是64张,一张纸的厚度为a= 8.9mm64 ≈0.14mm,故D正确。
故选D7.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述“我”运动时选取的参照物是( )A. 风 B. 船 C. 云 D. 岸【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我”与风、云、船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则以岸为参照物,故ABC错误,D正确8. 一列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相对车窗竖直下落,则( )A. 窗外有风,但无法判断风的方向B. 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北向南的风C. 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南向北的风D. 窗外没有风,站在铁轨边的人看到雨滴是竖直下落的【答案】B【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正在由北向南行驶;雨竖直下落,说明雨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风向南刮,即刮北风,而且风速与车速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