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提升路径.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94990031
  • 上传时间:2022-05-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8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提升路径【摘要】伴随互联网技术转摭至社交媒体时代,信息工作、媒介内容裹挟着人与 社会,媒介与信息素养作为整合概念应运而生在媒介化社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 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的问题凸显,且尤为迫切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 息素养培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字能力,延展学生社会交往,还有益于数字乡 村与教育现代化建设面对乡村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单一、滞后、不充分甚至 缺失等问题,做好"超越数字鸿沟、兼具未来关照"的顶层设计,创新学校全学科 融入教学模式,延展乡村教师自身素养与课程建设能力等,成为可尝试的提升路 径关键词】社交媒体;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新技术日日新的当下,5G时代来临,互联网愈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媒介化社 会成为新语境以、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为代表的社交应用勃兴,信 息工具、媒介使用渗透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在这些新背景下,用户对信息与媒 介的关注、使用、管理等都超过以往,人人都已是“数字公民"同时间,我 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也在日益完善中,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据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19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 比为15.6%囚。

      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 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我国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7% , 98.3 5%的中小学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初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98.1%、98.3%,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也达92.1%[2]在数字乡村振兴与社交媒 体浪潮的共同主导下,农村青少年的媒介接触与使用呈高频化、高密化趋势,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不够完善,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 识、网上自护意识和能力等都需要加强基于此,乡村青少年的媒介与信息素 养培育变得不可忽视,并尤为突出一、社交媒体时代媒介与信息素养的整合内涵媒介与信息素养是取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并列、并包的整合概念媒介素养(MediaLteracyi)概念,最早于1933年由英国学者F.R利维斯(FrankRym ondLvisae )和丹尼斯・桑普森(DenysTompsonh )在《文化环境:培养批判 意识》(CultureandEvironment:TheTainingofCiti-nrrcalAwareness )中提 出,随后,美国、俄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联合国也都关注到媒介对青少年的 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媒介素养概念[3]。

      综合看,媒介素养意指公众的媒介接 触、分析、评估、制作及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包括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 疑能力、评估能力、创作和生产能力[4]媒介素养根本上是一种能力,也同时 具有教育意涵信息素养(InformationLteracyi)概念,于1974年由美国人 保罗•泽考斯基(PauIZrkowskiu )在《信息服务环境:关系与优势》(Inform ationSrvicesEvironment:Rela-entionshipsandAdvantages )中提出,指涉 人们捕捉、筛选、评估、交流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素质⑸互联网时代,新媒介 覆盖社会方方面面,传统媒体也从新闻发布转向信息传递与社会交往并重,这 也即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并合实践呼之 欲出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成为媒介与信息素养整合概念 的提出者、推广者,媒介与信息素养(Mediaandl-nformationLteracyi , MIL ),即公众接近、获取、理解、评估、利用、创造和提供各种信息与各种媒介内容的能力,这能够使之参与、从事个人的、职业的、专业的、社会的活动 [6]o此定义也特别说明,媒介与信息素养是一组相互交叉的概念群,包括计算 机素养、数字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新闻素养、图书馆素养、网络素 养、影视素养等。

      媒介素养偏重于媒介使用维度,信息素养偏重于图书馆工具 维度,媒介与信息素养的整合概念,更契合媒介社会化情境中的用户行为特 征二、社交媒体时代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的凸显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媒介教育浪潮以及我国对媒介素养的重视,是促发乡村青少 年媒介与素养教育问题凸显的大背景在群众媒介影响力不断扩大、扩散的实 践中,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向来受到世界上诸多国家的关注,我国也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发现、倡导并积极践行世界范围内的媒介与信息素养的 教育实践,历经90年的开展,横向上可以分为欧美国家模式、开展中国家模 式等,纵向上可分为防御免疫模式、分析理解模式、破译建构模式英国于19 30年代将之纳入学校教育范畴1990年代末,美国也将媒介教育纳入基础教 育课程中我国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也有自己独特的模式——防御、进取、建 设相结合,最早始于1980年代,多由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文献检索课程200 0年,我国正式将信息化纳入基础课程目标中2013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 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近两年,我国开始把影视教育作为媒介素 养教育的基础步骤试推行并逐步实施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强调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线上教学、公众互联网使用与参与等大大凸显,五部委联合发布文件,再度强调全面提升教 育中的师生信息素养在技术不断迭代中,媒介日益渗透入公众的现实生活与 交往实践,相较于其他人群,乡村青少年群体囿于地理因素的羁绊与未成年人 交往不完善的双重情境,其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显得尤为重要伴随媒介化社 会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成为包裹每个人存在的"气候"环境万物互联、万物 为媒,我们都处于媒介化、信息化的社会中其中,受新媒体影响最大的是青 年学生群体,伴随网络的逐步大覆盖,农村网民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网民日益增 多就农村青少年媒介使用来看,在互联网带来学习、生活等诸多便利与积极 作用的同时,因媒介与信息素养缺失所促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宏观上, 乡村与城市间的媒介信息接触、使用与管理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中微观 上,大量留守儿童的媒介依赖显著,网络平安与自我防护知识较为欠缺等面 对这些问题,针对农村青少年学生特点的网络素养教育成为应时之课上网技 能之外,信息甄别管理、防止网络沉迷、互联网自我保护等媒介素养知识应成 为必修内容基于此,农村青少年的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变得迫切三、社交媒体时代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的效用乡村教育优先开展、乡村现代化教育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是时代声音。

      与此同 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扮演了环境围绕、基础底座的角 色因而,对于乡村青少年进行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既具有应时意义,又具 有应用意义)宏观维度:助力数字乡村与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农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贴合乡村教育优先开展、乡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等政策思想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优先开展农村教育事业同时,新时代以来,我 国教育部门不断强调并加大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青少年是觉醒力量、破解力 量,更是振兴力量,作为新农人的主要培育对象,乡村青少年是建设新型农村 的关键力量因此,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的培育,不仅有利于乡村数字 化建设,更是实现乡村教育信息化、数字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二)中观层面:延展乡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社交媒体的勃兴,让人类社会进入媒介化时代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既包括 媒介与信息获取、媒介与信息使用、媒介与信息管理等外在层面,还包括媒介 化社会交往维度这缘于,媒介作为人类交往的前台,已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展 示窗口和重要工具因此,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不仅仅是获取、使用、评 价、管理等外层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背后的媒介与社会交往、媒介 与社会互动、媒介与社会公共生活等连接知识的传递。

      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作 为整合概念,自一开始使用,都将媒介作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连接点,在媒 介与信息专业技术知识之外,重视媒介社会学视角,以此指导乡村青少年的社 会交往与社会互动,这将对他们未来工作、生活的长远开展具有指导和关键意 义三)微观视角:优化乡村青少年的数字能力 社交媒体时代,人人日常使用媒介与信息,形塑自身对世界、社会的认知,并 构建与他人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介与信息素养是每个人学习、工作、 生活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媒介与信息素养包括媒介知识、媒介使用、媒介评 价、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数字化学习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对于农村学子 来说,家庭引导管理相对不如城市,学校和老师成为他们可依赖的中坚平台与 力量某种意义上,乡村学校、乡村教师扮演了核心角色,具有关键作用乡 村学校的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将直接在课堂内外引导、启发、影响乡村青少 年学校在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开展中,会将新技术环境、新媒介知识、新媒 介交往等输入到学生知识体系中,这不仅会向学生传送全面的互联网接触与使 用知识,同时还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管理与延展如此而来,丰富媒介教育内 容、拓宽信息教育视野,不仅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获取、评估、创立并利用 媒介与信息技术参与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青少年其他核心素养的塑 形。

      四、社交媒体时代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的提升路径乡村政府管理机构、乡村中小学校、乡村教师是青少年媒介与信息培育的中坚 力量,地区、学校、老师,作为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的三维,分别扮演着顶层 设计、中层管理、微层执行的不同角色)做好顶层设计,夯实"超越数字鸿沟、兼具未来关照”的教育目标宏观政策引领下的顶层设计,是贯通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全局的关 键因子在进行政策设计时,在地管理者应考虑到乡村青少年媒介与信息素养 培育的独特面向:一方面,首先乡村青少年也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员,相较于成 年人而言,未成年人的网络屏障能力与防御抵抗能力弱势明显,因此,培育他 们需要更多补充新技术催发的数字素养与融合媒介素养等知识另一方面,乡 村青少年具有地缘特色,与城市相异,他们的培育更需要考虑农村特点:既重 视网络与外面世界连接、翻开交往新纬度等开放性意义,也要传递网络失范行 为、违法犯罪行为等风险知识为此,追寻新技术开展,跨越城乡媒体鸿沟、 蕴涵农村青少年未来的教育观,是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的重中之重面对于 此,从关键处、高处发力,事半功倍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要贯穿到当地乡村 信息化行动的目标定位、具体执行等方案设计中。

      在地方乡村教育振兴和数字 开展中,管理者要重视乡村青少年媒介信息与素养培育,关照高等学校、农村 中小学校等各个教育环节,为他们铺设政策性、理念性路途,并通过互动沟 通、试点示范、城乡对接帮扶活动等可实践形式开拓乡村媒介教育的新土壤二)转变中层管理,开拓全学科融入模式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媒介与信息素养培育较为滞后,形式单一,主要存 在的问题包括:现有媒介素养课程缺失,媒介素养多被等同于多媒体上课技术 使用能力;信息知识和实践运用脱节;照搬城市模式,同质化突出,缺乏贴合 农村现状与乡土特点的针对性教育;教学偏重资源的获取,信息使用与管理, 人文性、道德性、素质性欠缺;学生的参与式与主动性缺乏对于学校而言, 要适时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媒介与信息素养的全学科融合特征现有中小学媒 介与信息课程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在信息技术课中侧重计算机知识;二是在 日常课程中利用新媒体形式这都是侧重信息检索技术的传统设置,虽也有学 校尝试媒介素养教育,但他们更多是将媒介、信息知识作为拓展元素,加入到 日常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中,独立性不突出移动互联的社交媒体时代,南 方地区的局部中小学已经开始尝试将媒介相关课程纳入基础教育体系。

      如:浙 江省中学开展了传媒艺术特色课程教育,开展传媒艺术特色班,培养学生的媒 介素养、艺术审美情趣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