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出生活的“动感”.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写出生活的“动感” 汤皎丽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以写人叙事类为主,告成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进展,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习作教学 生活 动作描写指导 一、整体建构,“读”出动作描写“技” 纵观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察觉教材中对于动作描写的片段比比皆是笔者尝试对小学阶段的动作描写侧重指导点举行了初步的构建 一年级:抓住文本动作词语,结合生活实际感知丰富多彩的动作词汇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对小鱼、老牛、燕子尾巴摇摆用了不同的动词,分别是“摇”“甩”“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演一演,既知道了鱼、牛和燕子尾巴的不同之处,又感知到了动词的丰富 二年级:抓住连续性动作的描写,引导感知动作概括状态课文中展现连续性动作的课文增多,如《快乐的泼水节》:“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快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祈福接、敲、踩、跳”连续的动作,概括知晓总理跳舞的样子。
端、拿、泼洒”连续动作写出了总理泼水的样子 三年级上册:引导学生感知动作描写与人物特征的关联如《哪吒闹海》:小哪吒可聪慧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闪、躲、取、扔”连续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了哪吒的聪慧 三年级下册:引导学生关注动作描写与被动作“物”之间的关联如《你务必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鱼饵的“划、沉”和湖面的“泛”与汤姆的“套、甩、抛”相响应,凸显汤姆钓鱼技术的娴熟 四年级上册:关注动作前的形容及修辞,丰富动作描写,凸显人物天性如《我给江主席献花》:江主席一走出机舱,就向接待的人群频频挥手他满面春风地走下舷梯,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挥手“频频”,走路“满面春风”,迈步“稳健”,这三个具有形容修饰的动词,让江主席亲切、伟岸的形象更凸显再如《天鹅的故事》:一只个儿更加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像石头似的”扑打,参与修辞手法的动作,使得动作更加生动有感,凸显天鹅的牺牲精神 五年级上册:关注人物之间动作的互动。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通过动作的互动,既呈现林冲才干高强、洪教头急躁粗鲁的天性,又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这片段的指导对于学生生活中描写比赛等互动频度高的活动情节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年级下册:引导写好场面动作如《大江保卫战》: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文中对官兵们保住大堤的动作有一段“面”上的描写通过“面”的动作描写呈现抗洪抢险任务的艰辛、官兵们的奋勇拼搏 六年级:引导学生关注动作与人物语言、心理、神情协调统一,综合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如《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机要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终止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切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貌似过去了文中伯诺德夫人吹灭蜡烛“看、取、吹”这连续动作与她心理“知道机要暴露”的后果及她替换蜡烛的语言结合起来,显示出伯诺德夫人的镇静机敏 学生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学习特征,我们的指导点更需要依着学生的成长需求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产生相应的教导成效學生循序渐进地感悟到运用动作的描写方法,最终自然地综合运用各种描写的方法抒发最真挚的内心情感 二、迁移生活,“写”活动作画面“感” 习作不是习得方法便能写出好文章的如此,当我们建构了方法技能的序列,需要适时地与写结合,打通教材与学生生活情境的壁垒,将方法迁移到学生可知可感的动作描写中 笔者以三年级《你务必把这条鱼放掉》为例来谈谈教材方法迁移的实践策略文中读片段: 汤姆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 湖面逐渐恢复了宁静突然,汤姆觉察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了弧形汤姆一阵惊喜,确定有大家伙上钩了!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投来赞美的目光 动作描写指导循序点:引导学生关注动作描写与被动作“物”之间的关联文中鱼饵的“划、沉”,湖面的“泛”和鱼竿的“弯”与汤姆的“套、甩、抛”相响应,呈现出一幅动态的钓鱼画面,凸显汤姆钓鱼技术的娴熟。
以下结合课堂实录谈谈笔者的实施策略 1.察觉“主动”画面 文章中动作最早发生的,一般以人物动作为主,笔者称其为“主动作” 师:在这美好的夜晚,汤姆是怎样钓鱼的呢? (生朗读课文其次、三自然段中的相关内容) 师:你看到钓鱼的画面了吗? 生:我看到了,(边做动作边描述)汤姆先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得远远的 (师板书:主动作) 2.点拨“被动”画面 主动作引发了其他事物的动态变化,笔者称其为“被动作” 生:我还看到了鱼饵有动静时的画面,鱼竿弯成了弧形 师:是呀,钓鱼的画面不仅仅是汤姆做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与这动作相关联的事物呈现的动态描写会让画面更诚恳鱼竿弯成了弧形就是一处,还有吗? 生1:还有鱼饵抛出去后,划破水面,沉入水中的样子 生2:还有湖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3.挖掘“动态”奥秘 当学生找到了“主被动作”的画面后,引导学生挖掘这“动态”背后的写作技巧是推动学生进一步提升动作描写才能水平的阶梯 师:同学们,这两个自然段的文字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生动的画面说说为什么能给你留下这种画面感呢? 生:我们平日说钓鱼就只会说“钓”,而这段话中,把“钓”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动作,这样我们就犹如跟着汤姆一步一步做钓鱼的动作,就感觉看到了画面。
师:你说得真棒,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学会这样将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分步动作板书:分步动作) 生:文中还写了由汤姆钓鱼动作引起了其他事物的变化 师:我们做任何动作都会引起与这个动作有关的其他事物的动态变化,擅长查看的同学都会察觉哦!(板书:动态变化) 4.迁移“动感”生活 透露奥秘后,教师要立刻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这样的技巧运用于生活中的动作描写,写出具有“动感”画面的生活 师(出示同学们课间踢毽子照片):你能写出踢毽子的画面感吗?谁来说说怎么写? 生:包妤涵拿起毽子,往上空中一抛,眼睛紧盯只见毽子向上腾起,然后在空中翻了个身,随后急速坠落这时,包妤涵右腿向内弯曲,向上一踢毽子稳稳落在右脚内侧鞋面上,接着像火箭般立刻反弹上升出去包妤涵就这样循环反复地踢,连续踢了几十个,真厉害! 习作指导,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的根基之上认清学生习作现有根基,通过“读写结合”,找到契合的文章为载体,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学生才能从束缚的牢笼中释放出来,走进生活,查看生活,感悟生活,并书写生活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