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珠从哪里来》参考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pdf
4页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 水珠从哪里来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草叶上的露珠,也看到过掀开锅盖一瞬间,盖子 上掉下的露珠但是学生往往不去想这些露珠从哪里来的 水珠从哪里来一 课就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从而认识水蒸气遇冷可以凝结成水的现象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 水珠从哪里来 一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 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从而探究水蒸气与水之间的变化依据这一变化推测自然界中露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 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过程与方法: 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水蒸气的凝结条件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盛有热茶的带盖搪瓷杯、 相同玻璃杯 3 个、玻璃片 3 块、热水、冷水、 分组实验材料: 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冰块、盐、温度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水珠从哪里来水珠从哪里来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 冷玻璃片冷玻璃片 热玻璃片热玻璃片 有水珠有水珠 没有水珠没有水珠 受冷受冷 水蒸气水蒸气 水水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一杯茶) 1.谈话:我非常喜欢喝茶,但是当我沏好一杯茶后,过了一段时间,打开杯 盖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跟我一起看看吧 打开茶杯盖,看到有水珠落下 2.提出问题:盖子上的水珠是怎么来的 3.学生交流汇报,说出自己的猜测 设计意图: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尝试通过活 动,探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二、探究茶杯盖上的水珠形成的条件 1.观察(出示材料) : 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一杯不装水,请一组同学上来 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 ?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 有小水珠。
2.提出问题: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 ? (与热水有关系) 这些小水珠又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 ?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让他们完成设计实验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可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3 3.学生讨论: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热水蒸 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 4.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5.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 实验: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方法: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 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 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记录:请各组同学填写实验记录单: 请你比较,找出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设计意图: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形成结论:通过实验,说明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水蒸气的凝结 我们把这种变化记录下来吧: 水蒸气 受冷 水 三、露珠的模拟实验 1自然界中你看到过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吗?(露珠) 你认为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简单讨论,教师出示提示问题: 露珠是哪里的水蒸气变成的?草叶上的露珠什么时候出现, 什么时候就消失 了? 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可以引导学生猜测时关注与现象相关的周围环境。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4 3模拟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冰块、盐、温度计 讨论: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什么? 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叶子 冰块 -----低温 盐 ----- 使温度降到更低 温度计 ---- 了解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实验 4交流汇报:实验中你看到什么现象你认为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四、总结 露的形成也是一种凝结现象夏、秋两季日照强,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晴 天昼夜温差大,晚上散热快;早晨,草叶温度最低,能使水蒸气有较长时间与冷 草叶凝结,凝结的水也不会很快蒸发,从而形成露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