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上好公开课.doc
4页如何上好公开课公开课教学既是教师间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 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课程的组织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 教学水平的考验那么,怎样上好公开课呢? (一)注意日常的教学积累,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较短的时间里上好公开课,教师必须具 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注意教学资料、教 学经验的积累;在课后,坚持做教学笔记,对讲过的课要回顾、分析、总结:因为教学是一 个动态的过程,应及时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记录下来,以备后 用;古文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实的记下失误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听取 学生的反馈意见,将欠缺的地方加以改进才能少犯错误;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参加学术交 流活动,逐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要带着研究问题去选课 为什么要上这节公开课?公开课上所选教学内容有什么典型意义?这一内容在以前教 学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这节课旨在解决哪个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 的新问题,如教材中的新内容,教学新理念的实施等。
(三)深入理解公开课的课题内容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公开课的课题一般都是教师 讲过的内容,但是必竟已过去了一段时间,老师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已经遗忘了,所以,重 新细读对理解教材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结合教材参考,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这是讲好 公开课的必要条件 (四)写好讲课的提纲,明确侧重点 在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之后,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写出讲课的提纲四十分钟的公开课 是短暂的, 但它所涉及的课本知识往往较多, 这就要求教师能适当的处理好教材, 突出重点, 不能面面俱到 在拟定提纲时,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讲课的内容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 并不是内容越多,讲的越难效果就越好 (五)写出详细的讲课草案 在写正规的教案之前,先写出详细的草案草案一般是将上课要讲的话写出来比如导 入语、结束语,对某个问题的分析理解,要强调的重、难点等等,便于反复推敲在四十分 钟力争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清讲完要求的内容 (六)教学设计要体现集体智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个人特色,也要体现集体智慧在备课时由执教者主备,教 研组讨论进行修改 尤其是针对外校老师为听课对象的公开课, 要能够反映学校在教学研究 方面的特色。
(七)公开课应该朴实,讲究实效,以学生为中心 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指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 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 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 的生命在于学生评价一节数学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学会了方法、提升了 能力,是否扎扎实实的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一心想的是如何在 40 分钟里 展示教学设计的特色、呈现亮点,那么这一节课就成了"带着 ‘镣铐’的舞蹈",华而不实 因此,课前的适当打磨是需要的,但这种打磨更多的应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学生 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与分析,不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度的预设 (八)把握语速、音调 “讲”是公开课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把写在教案上的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 生,还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很重要的一点要把握好讲课的艺术性,可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与 否,与教师的演讲能力密不可分在讲课中,要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语速和声调因 为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对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基本要领和解题分析上,如 果教师语言过多,语速过快,往往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担心学生听 不懂,所以就多讲一点,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
(九)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毕竟高科技丰富了课堂, 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手段, 但再好的 “手段” 也是为教学服务的, 不可“喧宾夺主”,切忌不可仅为了“好看”、“人家都用”等时髦而不顾教学目标和是否 需要就乱上多媒体,否则就冲淡了的教学目标和主题,也淡化了学生的思考,就显得画蛇添 足了 (十)授课教师要充满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在讲课中要仪态端正、不慌不忙,精神振奋、激情 满怀,声音宏亮,音调高低有致,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清,从人格形象上感染听众,让他 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讲台上,此外教师还要板书工整、设计合理 以上是我对公开课的一点看法 愿公开课这种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 能促使我 们把教学工作做的更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设计指导思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课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愤情怀但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为此,教学这首词,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过程中注意诵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在诵读中具体研讨用典的用意,从而达到理解词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并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1、探讨用典的意义; 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教学用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里有数不清的传世佳作,也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们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学习了诗歌鉴赏,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很好的知识积累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诗的世界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慷慨纵横,又不可一世之概”的杰出词人------辛弃疾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 .请同学说说有关辛弃疾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结合课文下注释①和印发下的有关背景材料回答)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设计说明: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意蕴含蓄的典故,并能体会辛弃疾这位爱国词人的思想抱负 三、 朗读,疏通文字 1、 学生读 2、教师纠正读音、断句 3、齐读 (此设计让学生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豪壮的感情基调 四、解题 永遇乐,词牌名,双调,104字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五、鉴赏词作,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件投影,明确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此设计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 (二)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此设计是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以及词人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之所以分步研讨,是考虑到这是本词学习的一个难点,分步研讨,层次分明,有利于理解掌握 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裕典 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 (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 ③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 (明确:讽刺宋室昏聩 2.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 (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 (明确: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七、布置作业(或当堂拓展阅读) 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年少万兜鍪, 满眼风光北固楼 坐断东南战未休 千古兴亡多少事? 天下英雄谁敌手? 悠悠, 曹刘 不尽长江滚滚流 生子当如孙仲谋 附板书设计: 怀古 讽今 孙仲谋------景仰之情 刘 裕 ------赞叹之情 刘义隆------警告当局 佛 狸------怒斥偏安 廉 颇------壮志未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