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生物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全册生物教案.doc
6页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2)培养关注社会重大卫生事件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的一般措施【难点】利用生活中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三、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信息播报① 卫生部公布2015年度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② 2016年甲流感最新疫情报道阅读资料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以下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查交流归纳概括一、传染病病因1、调查交流:同学们从小到大,得过哪些疾病?哪些能传染?那些不能传染?出示疾病表格引导学生判断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部的疾病,二者有何不同? 3、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传染病由哪些生物引起?什么是病原体?什么是传染病?4、引导学生小结1、思考回答2、学生小组交流,归纳出传染病的两大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3、观察图片,思考回答1、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概括能力)情景表演合作探究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让学生表演情景剧2、根据情景剧思考讨论:(1)为什么小红也得病了?流感是怎样传播的?哪些人较容易得流感?(2)为什么小凯也得病了?肝炎是怎样传播的?小健为什么没得病?哪些人较容易得病?3、结合两个情景剧,让学生讨论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播放流感传染的动画,结合示意图讲解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传染病都不能流行)5、知识小卡片:人类传染病的四种类型(按传播途径分类)6、让学生以表格方式比较流感、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7、反馈练习一1、 学生表演2、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3、学生讨论归纳出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4、观察,思考,回答尝试说出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学生认知6、学生比较、回答7、思考回答1、通过表演小品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中,并可活跃课堂气氛,形象、生动,吸引学生注意,并调动学生积极性2、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可培养学生合作和分析能力)修改剧本继续探究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预防重于治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重新修改情景剧剧本,假如你是小红或小凯你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得病? 2、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一些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和经验。
归纳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3、出示传染病预防措施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指出这种做法分别属于哪方面措施4、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甲流感病等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强调预防传染病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5、由预防的措施可知传染病与环境及卫生情况是有关的,引导学生分析爱国卫生运动和保护环境的意义6、反馈练习二1、 小组讨论、交流发言2、讨论交流说出一些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归纳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4、思考回答5、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搞好自我卫生和环境卫生,提高全民卫生素质的重要性6、思考回答1、通过修改剧本引入,既呼应前面,又联系了实际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会关注社会重大卫生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拓展延伸关注社会艾滋病1、播放艾滋病宣传短片,出示艾滋病的最新报道资料,介绍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2、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激励学生致力于科学研究,造福人类,实现学生思想的升华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1)艾滋病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是?(2) 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2、阅读课本p47页“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文,谈谈感想。
1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2、激励学生致力于科学研究,造福人类,实现学生思想的升华交流平台畅谈收获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巩固提高学以致用布置学案自我测试题完成测试题课堂延伸学无止境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课余时间调查我市常见的传染病,收集各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了解更多传染病相关知识,并制作一期宣传板报展出课后收集传染病资料、制作并展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