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询书法赏析.docx
2页欧阳询书法赏析 欧阳询书法赏析 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他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 流传至今传为欧阳询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刻厉、矛戟森列的特色 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①《九成宫醴泉铭》碑立于贞观六年(632),为他晚年奉敕书写碑字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学习书法的楷模②《皇甫诞碑》,立于贞观初年,笔画瘦硬,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充分发挥欧书的险峭的本色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立于贞观五年,是欧阳询晚年得意的作品字小于欧书其他碑石,书法静穆浑厚,严密秀腴,在精整险劲中别具风貌原石早已损佚,在宋代就有许多翻刻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残本,亦有人认为是早期的翻刻本。
④《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贞观十一年这时欧阳询已80岁,但书法仍见功力碑虽漫漶,从完好的字中仍可窥见谨严精劲的特点欧阳询隶书碑刻有《宗圣观记碑》、《房彦谦碑》等《房彦谦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紧健峭厉,有晋碑的风貌,可见欧楷的渊源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传为欧阳询的小楷有《心经》、《九歌》、《千字文》等,但流传后世的拓本,真伪很难确定 艺术特色; 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后世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笔法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和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
传世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温彦博碑》等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贴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贞观六年(632)楷书24行,行49字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6字碑在陕西麟游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赵崡《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卜商帖》, 无款,传为欧阳询书纸本,纵25.6厘米,横16.6厘米行书6行,共53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本是作为《史事帖》而流传的,后来《史事帖》分离流散,此即为其中之一书法挺拔俊丽,结体严密方劲,确为欧阳询书法之上乘 欧阳询书法选作:: 《卜商读书帖》,唐,欧阳询 书,释文:“卜商讀書畢,見孔子 孔子問焉,何爲於書商曰,書之 論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如 參辰之錯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 之於心,弗敢忘也”(方框内字残) 这段文字见于《尚书大传》,并收 入《艺文类聚》卷五五《杂文部读 书》,与史籍相较,帖中个别字有 出入。
卜商是孔子弟子,字子夏,春秋时 卫国人他师事孔子,师生间常有 议论问答,极富哲理 此帖为唐人双钩廓填本,墨气鲜 润从书法上看,笔法严谨又不失 生动气韵,点画的起止处强化方切 硬折欧阳询晚年将北碑用笔特点 融于二王书风,而兼容南北正是 “欧体”独到之处 此帖宋代藏于宋徽宗宣和御府,清 代归安岐所有,后来成为乾隆皇帝御府的珍品,辑入《法书大观》册中. 《仲尼梦奠帖》,本帖七十八字,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 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昕,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 2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