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摩擦力专题-经典练习题及答案【高考必备】.doc
27页高中物理摩擦力专题:经典练习题及答案【高考必备】篇一:高考物理—摩擦力专题练习 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 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二、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有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往往起着决定作用). (2)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可先分析场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然后分析接触力,分析接触力时,要先分析弹力,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上,再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 (3)受力分析完后,应仔细检查分析结果与物体所处状态是否相符. 另外,检查时要能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这样做看似费时,但只要能养成好习惯,分析受力时,就会自觉地运用了.2.受力分析时应注意:(1)不要把研究对象的受力与其他物体的受力混淆. (2)对物体所受的力,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可无中生有. (3)“向心力”、“回复力”等效果力,并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分析受力时应注意. 1、如图所示,一半球状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只甲虫(可视为质点)从半球面的最高点开始缓慢往下爬行,在爬行过程中( ) A.球面对甲虫的支持力变大 B.球面对甲虫的摩擦力变大 C.球面对甲虫的作用力变大 D.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变大 2、如图2,在内壁光滑截面为矩形的钢槽中,对齐叠放着两根长 度和质量都相同,且所受重力均为G,但粗细不同的金属管A和B, 金属管外壁也光滑,外半径分别为1.5r和r,槽的宽度是4r.下 述分析正确的是 () A.细管B对底面的压力等于2G B.两管对侧壁的压力均小于G C.两管之间的压力小于G D.两管间的压力和对侧壁的压力均大于G 3、如图,物块A、B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某时刻起,对B施加 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力F从零开始随时间均匀增大, 在这一过程中,A、B均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A的 ( ) A.支持力不变 B.支持力减小 C.摩擦力增大 D.摩擦力减小 4、如图所示,直角形支架,垂直固定放置,竖直杆AC光滑,水平杆OB粗糙。
另有质量相等的小球PQ固定在轻杆两端并分别套在AO、BO杆上当轻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处于静止状态,若θ减小些,但PQ仍静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竖直杆受到P的压力增大 B.水平杆受到的压力增大C.小球P受到轻杆的支持力增大D.小球Q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5、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均为m,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B物体所接触的面是竖直的跨过滑轮的轻绳分别与接触面平行,且滑轮的质量、滑轮上的摩擦都不计欲使物体A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物体无论沿哪一方向运动均不会与滑轮相碰),则水平力F应为 ( ) A.(1+) mg B.(1) mgC.(12) mg D.(1+2) mg 6、一个内表面光滑的半球形碗放在水平桌面上,碗口处于水平状态,O 为球心两个带同种电荷且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 置于碗内,当它们静止后处于如图所示状态则m1和m2对碗的弹力大小之 比为( ) A. 1∶B. 2∶ C. ∶1 D.∶2 7、质量为M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及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30°.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则( ) A.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B.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M+m)g D.斜面体对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 8、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37 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对斜面的压力不变 B.A对斜面的压力增大 C.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A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
.物体仍保 9、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物块A、B叠放在一起,若它们共同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则( ) A.A、B间无摩擦力B.A、B间有摩擦力,且A对B的摩擦力对B做正功 C.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α D.B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10、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与物块P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先将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缓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倾角逐渐增大,直至物块P刚要沿木板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物块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保持不变 B. 一直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1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m的三个木块1、2、3,中间均用原长为L、 ,其中木块l被与传送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行,三个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B.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C.1、2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D.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都将增大 12、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推力F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 ,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 A.(F -mg)B.(mg-F)C.(mg-F)D.(F -mg) 13、右图中有两个物体A、B,GA=3N,GB=4N,A用悬线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弹簧的弹力为2N,则悬线的拉力FT,B对地面的压力FN的可能值分别 是( ) A.FT=7N,FN=0B.FT=5N,FN=2NC.FT=1N,FN=6ND.FT=2N,FN=5N 14、如图所示,绳子质量、滑轮摩擦不计,物体M静止在倾角的 斜面上,若倾角增大,物体M仍然静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绳子的拉力增大 B.物体M对斜面的正压力减小 C.物体M受到的静摩擦力可能增大 D.物体M受到的静摩擦力可能减小 15、a、b为完全相同的截面为直角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恒力F1、F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受力个数一定相等 B.b 受到摩擦力小于 a 受到的摩擦力 C.a、b 所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墙面向上 D.F1、F2 大小一定相等篇二: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节 摩擦力(经典习题及答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三节 摩擦力 二. 教学要点: 知道静摩擦力的含义并能分析简单的事例,知道静摩擦力是可变的且有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含义,能用F=μFN 进行计算滑动摩擦力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三. 重点、难点解析: 1. 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 两物体相接触;② 接触面不光滑;③ 两物体间有弹力;④ 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说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外部因素决定。
当人的水平推力增大到某一值Fm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我们把Fm(或者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Fm 说明:① 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③ 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大些,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4)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如图1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m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又如图2所示,用力F拉水平地面上的A板,A板及板上的物体B保持相对静止做加速运动,对B而言,对地是运动的,但相对A是静止的可假设A、B间无摩擦力,则A做加速运动时,B不可能随A一起运动,故A、B间有摩擦力而B毕竟相对A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属受到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图1图2 注意: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手握瓶子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此时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与运动方向是垂直的 2.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 两物体接触;② 两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③ 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滑动;④ 两接触面不光滑 (3)大小:两个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与正压力F成正比,即F=μFN 若将木块放在其它物体上(如玻璃)做相同的实验,上式仍成立,只是比例系数μ不同说明:① μ叫做动摩擦因数,它只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μ没有单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② 公式F=μFN中的FN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称为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性质上属于弹力,它不是物体的重力,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等加以确定 (4)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它们的接触面相切,并且跟它们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注意:① 不要把“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等同起来,在上例中,物体A的运动方向向右,但相对接触物B的运动方向向左② 概念中的“相对”两字要准确理解,“相对”指的是研究对象相对与其接触的物体而言;③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跟运动方向相同在上例中,A物体所受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B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3. 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注意: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
4. 用假设法判断摩擦力 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要看是否具备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但在通常情况下,其它条件是具备的,关键看物体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要判断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法有两种,一种是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看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另一种是假设摩擦力存在,看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第一种假设。












